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中报     
《中文自修》2011,(5):32-33
弄堂口的柿子树陈语婷小时候,最让我垂涎欲滴的是弄堂口的柿子树。当爸爸骑着自行车,载着我拐入弄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柿子树。它有碗口般粗,枝繁叶茂。这是奶奶在我出生那年种下的,已经  相似文献   

2.
童年的弄堂     
又一次站在弄堂口,体味着这充溢古老传统气息的建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蹲在墙角数蚂蚁的年代,回到了童年的弄堂。童年的弄堂,荡漾80年代里特有的百姓味  相似文献   

3.
一风穿过巷子,带走了我的记忆。儿时的我长期居住在乡村,那里有着用粗糙水泥砌成的长而狭窄的弄堂、泥土累沓而成的路和歪曲不平的栅栏。那里的风细碎无形地在草叶边、弄堂里、屋顶的小平台上穿行,毫不倦怠。它们绕过了打谷场上常年摆着的长椅,跳过了古旧的、漆皮已经开始脱落的棕红色木门(还有门边上稀疏的狗尾巴草),再挤进那条铺了青石板的高窄弄堂里,从背后轻轻推着走在里面的人。终于,风还是沉不住气,轻声笑着从我身边挤过去,走时也不忘撩起倚在弄堂口哥哥的袖角。是的,逆光的巷口,满身的草香和明朗——哥哥从来都是温暖的终点。我极其…  相似文献   

4.
我从小生活在老式弄堂里,自小学二年级的暑假开始,我就和邻居孩子们一起,被“散养”在弄堂里。已经记不得是哪家邻居的一张小床,中间断了3块木板,一直扔在弄堂口的大树下,成了公用物品。  相似文献   

5.
异乡女子     
为了省钱,我自作主张搬到了一个破l口的时候就有些后悔。不知是谁的吊带衫去住,走进弄堂从头顶的竹竿上飘落下来,  相似文献   

6.
先说一段故事。小时候,我家弄堂口有一间破棚屋,里面放有两口棺材,一到晚上,棚屋里总有窸窸窣窣的声音,很是恐怖。弄堂里的小孩子白天结伴走,晚上不出门。有一回,我和大我三岁的哥看电影,回家已夜深,越往回走心揪得  相似文献   

7.
想家的时候,思念由远及近,由浅及深,从热闹的镇到熟悉的街,想到回家的弄堂口,再想到家门口的那棵梧桐树。  相似文献   

8.
家访的记忆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开学的那个暑假.我的班主任奚老师第一次来家访。那是个下午,我和小伙伴正在弄堂里疯玩的时候,奚老师拄着拐杖出现在弄堂口。  相似文献   

9.
其实     
父母思念远方的儿女,可除了偶尔接到一两次电话,几乎成年收不到家书,老人心目中的“信息时代”,其实等于“息信时代”。一只从弄堂口滚到绿茵场不久的  相似文献   

10.
收废品者     
我小的时候,曾住在上海的一个老式弄堂里。一到双休日和假期,弄堂口就会出现一个又瘦又矮的收废品的男人。他好像也住在这个弄堂里,因为大家几乎都认识他,都叫他"小排骨"。他是一个瘸子,不知他有没有工作,是不是光靠回收废品过日子。那时候,如果家里要卖废品,我是最开心的,因为卖得的钱都归我。虽然我们家废品不多,但当时我年  相似文献   

11.
上小学时,我们家搬到了番禺路附近的小区,小区里时常有老奶奶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她们谈论得最多的是一个叫作幸福里的地方。我有些好奇,究竟是什么地方有如此美好的名字呢?怀着一颗憧憬的心,终于有一天,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幸福里一探究竟。原来幸福里是一条长长的改建弄堂,弄堂口写着"幸福里——原橡胶研究所仓库旧址"。弄堂两旁林立着错落有致的商铺,中间是亲水小喷泉。整个弄堂时尚且灵动,又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满怀着欣喜与期待,我一蹦一跳地进入了"幸福集荟"——巷口的一家书店。  相似文献   

12.
弄堂是上海民居的特色建筑,它记载着上海的故事,透露出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与社会心态。可以说,曾经就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弄堂房子组成了上海,构建了上海的历史和文化。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发展,弄堂正在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住宅群,弄堂似乎慢慢从上海人的视野中淡出。上海的弄堂文化和北京的胡同文化一样,悄然发生着变化;但是上海人的弄堂情结也和北京人的胡同情结一样,剪不断,理还乱。上海作家沈善增经历了弄堂的变迁,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13.
上海曾经有过二万多门传呼电话,三千多个公用电话传呼间.这些电话间属于居委会管辖,电话间面积不大,一般都搭在弄堂口的过街楼下,由两个人看管.  相似文献   

14.
喜欢徜徉在上海的一些老弄堂里,看着那些在弄堂口摇着蒲扇的阿婆,絮絮叨叨地诉说这个弄堂的历史。时又而怔怔地看着那些红窗灰墙清一色黝黑大门的石库门房子,祈祷着门被轻轻地推开,从中走出一位着玄色旗袍盘着发髻的女子,悠然一笑间带着少许沧桑的意味。喜欢轻轻摩挲那些稍稍掉了灰的墙垣,斑斑驳驳的背后,是饱经沧桑的从容。这个城市埋藏了太多的秘  相似文献   

15.
我园位于古运河河边,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传承、研究、开发了大量深受幼儿喜欢、具有童趣、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弄堂小游戏。让孩子们走进弄堂游戏,体验弄堂游戏的乐趣,回归孩子们的童真童趣,让孩子们真正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一、着眼儿童兴趣需求,精选弄堂游戏内容趣味性是游戏的生命,更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弄堂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努力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理、加工和改造弄堂游戏资源,开发创新游戏活动玩  相似文献   

16.
今天停电     
今天停电,小区门口贴着停电通知,上午7:00~12:00,整整半天。女儿很急:“哎呀,《啄木鸟》不能看了,还有《智慧树》,还有……”“你就知道看电视!”我数落着她,“电力站的叔叔怕你们电视看得太多,眼睛变坏,所以才停电的。”“真的?”女儿瞪大了眼睛,将信将疑。这时接到单位的电话,说因为停电,今天不用加班了。听见我在家,女儿的脸一下“多云转晴”:“妈妈和我一起玩喽!”我可并不轻松,高温天气,我很担心怎么熬过这半天?女儿提议:“我们去那边弄堂口‘吹风凉’吧!”对啊,弄堂前有高楼,太阳晒不到,风从弄堂口进入,变成狭小的一条,很强劲,我怎么…  相似文献   

17.
弄堂     
弄堂,那城市中交错的管道,是历史的印烙,是游子的向导。青石板上的坑洼,印证着久远的故事。布满青苔的高墙,隔断了城市的纷扰。推开贴着福字的大门,或许是融融乐乐的四世同堂。透过锈迹斑驳的小窗,或许是被束缚的心渴望飞翔。弄堂的这头,是送别。弄堂的那边,是守望。它见证的,是历史的变迁。它代表的,是人们的悲喜从前。弄堂里,有邂逅,有守候;有喜庆,有冷清;有唠叨,有寂寥。弄堂里有爷爷奶奶的相濡以沫,弄堂里有爸爸妈妈的幸福走过。消失的旧时光,永远都沉淀在这一方。弄堂@马弋程$浙江省慈溪中学高一(9)班!315300…  相似文献   

18.
在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中出现了很多城市意象,但最常见的便是弄堂意象。论文从其具体作品的具体描写入手,探讨、分析弄堂意象在王安忆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在王安忆的眼中,上海的弄堂其实就是上海的象征,弄堂即是上海,她不去描写那些现代的高楼大厦,不去描写那些写字间里的俊男靓女,原因就在于王安忆执着地认为是弄堂孕育了上海的文化,养育了上海的芸芸众生,上海的精髓不在那些高楼大厦,而存在于弄堂之中,只有弄堂,才是上海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9.
在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中出现了很多城市意象,但最常见的便是弄堂意象。论文从其具体作品的具体描写入手,探讨、分析弄堂意象在王安忆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在王安忆的眼中,上海的弄堂其实就是上海的象征,弄堂即是上海,她不去描写那些现代的高楼大厦,不去描写那些写字间里的俊男靓女,原因就在于王安忆执着地认为是弄堂孕育了上海的文化,养育了上海的芸芸众生,上海的精髓不在那些高楼大厦,而存在于弄堂之中,只有弄堂,才是上海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20.
想家     
那次在徐汇上完课,三月的天六点多就黑了。 这条路没有高楼,有沿街的梧桐,是家那边不常种的树种。一栋老居民楼的窗户里亮起了灯,弄堂口穿着大围裙的奶奶回了个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