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志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相似文献   

2.
《论语·公冶长》中有“子路言志”的一段话: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把这段话中的“共”注为“动词。共同享用”,把“敝之而无憾”解作“把它用坏了也不怨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古代散文选》释“衣轻裘”为“穿轻暖的皮衣”,释“敝之而无憾”为“用破了也不悔恨”。在上海书业公所印行的《新注四书白话解说·<论语>白话解说》中,山东厉城童子江希张把  相似文献   

3.
志向     
<正>颜渊、季路侍。子曰:"盍(hé)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释义]颜渊、季路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一起享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笔者工作之余常读《论语》。近几年学习尝试教学理论,发现《论语·公治长》里有一段教学实录,非常具体地体现了孔子的尝试教学思想。请先看《论语》原文。下面是《论语》第五篇《公冶长》第二十六章。《论语》原文和尝试教学进行对比时研究颜渊季路侍…………………………………………交代教学活动的“主导”和“主体”子曰:盍各言尔志………………………………老师提出明确的尝试题目:“言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学生大胆地尝试———发表自己的看法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独立思考,各言其志不是…  相似文献   

5.
吴锦 《文教资料》2006,(33):1-2
《论语·先进》篇有一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或简称《侍坐》。这是《论语》标题的惯例,以首句或首句中的语词为题。这段文字也有以“论志”为题的。这是根据内容命题。但细想一下,“论志”实在不能作这一章的独一无二的标题。因为《论语·公冶长》就有孔子与颜渊、子路的“论志”。这次子路还反问孔子,“愿闻子之志”,孔子的回答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另外,《韩诗外传》中还记载了两次孔子与弟子论志之事。一是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游景山,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言者何期愿,丘将启汝”。于是各言其志…  相似文献   

6.
《论语·先进》篇有一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或简称《侍坐》.这是《论语》标题的惯例,以首句或首句中的语词为题.这段文字也有以"论志"为题的.这是根据内容命题.但细想一下,"论志"实在不能作这一章的独一无二的标题.因为《论语·公冶长》就有孔子与颜渊、子路的"论志".这次子路还反问孔子,"愿闻子之志",孔子的回答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另外,《韩诗外传》中还记载了两次孔子与弟子论志之事.一是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游景山,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言者何期愿,丘将启汝".于是各言其志.一是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游戎山,孔子喟然叹曰:"三子各言尔志,予将览焉."这些文字均可题为《论志》.因此,《论语·先进》篇这段文字的标题还是以传统做法为好.  相似文献   

7.
张书柏 《现代语文》2006,(11):10-11
一、“秦哀公为之赋《无衣》”的理解 《无衣》见于《诗经》“秦风”。原诗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相似文献   

8.
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必修)中的《荷蓧丈人”(选自《论语·微子篇》)第一段的原文如下: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拱而立。止子路  相似文献   

9.
【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篇》  相似文献   

10.
王寿延 《语文知识》2006,(1):48-48,F000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灭此朝食 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敞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敞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  相似文献   

11.
因材与施教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论语》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著作,饱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经验。这些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对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论语》中摘取上述片断,作一些个人的理解与阐发,故曰片思。本片断中,面对不…  相似文献   

12.
唐诗有句“平生断金契,到此泪成双’。可见,古人重交友之道,文人间盛情高谊于伤悼体现尤甚。宋人洪迈《容斋随笔》(卷12)十分怀念前代人笃于朋友情谊,对这种古道热肠、淳良古风予以高度评价:朋友之义县重。天下之达道五;“君臣、父子、兄弟、夫妇而至朋友之交。故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天下值薄,而朋友道绝”,见于价》。“不信手朋友,弗获于上”,见于《中庸》、《孟子》。“朋友信之”,孔子之志也;“烟马衣裘,与朋友共”,子路之志也;“与朋友交而信”,曾子之志也。《周礼》六行,三曰任,谓信于友也。汉唐以…  相似文献   

13.
李迪 《江西教育》2023,(48):6-8
<正>阅读《论语》,我最喜欢品味孔子和子路的互动,以至一看见子路的名字,就开始兴奋,常常怀着一颗“小人”之心,以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暗自揣摩:“他们又要吵闹了。”事实上,《论语》里若没有子路的故事,就像油锅里炒菜没有放葱、姜、蒜,连香气都要少几分。《论语·先进篇第十一》中,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相似文献   

14.
余勇可贾     
[原文]师从齐师于莘。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  相似文献   

15.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可乎 ?”   5.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  相似文献   

16.
请看《淮南子·人间训》中的一则寓言:秦牛缺径于山中而遇盗,夺之车马,解其橐笥,拖其衣被。盗还反顾之,无惧色忧志,欢然有以自得也。盗遂问之曰:“吾夺子财货,劫子以刀,而志不动,何也?”秦牛缺曰:“车马所以载身也,衣服所以掩形也,圣人不以所养害其养。”盗相视而笑曰:“夫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形者,世之圣人也。以此而见王者,必且以我为事也。”还反杀之。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句出自《礼记·檀弓下》,原文如下: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相似文献   

18.
什么叫做“因材施教”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因教施教”这一典故出自《论语·先进第十一》: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  相似文献   

19.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也哉?”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  相似文献   

20.
说字小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说“敝”《说文·七下·■部》:“■,败衣也。从巾,象衣败之形”。“敝,帔也。一日:败衣。从■,从攴,■亦声。”殷墟甲骨文有“敝”无“■”。“敝字作帔断帧等形(《甲骨文编》337页“敝”字、336页“敝录”合文),左旁可以省作“巾”。从甲骨文字形看,“敝”字显然象击巾之形,巾旁小点表示击巾时扬起来的灰尘。从“攴”从“巾”,击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