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荷塘月色》里有一个句子:“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此句中的“渴睡”该怎样理解呢?有人认为“渴睡”通“瞌睡”;有人认为作者之所以写成“渴睡”是由当时的语言习惯所致;有人干脆认  相似文献   

2.
大凡读过《荷塘月色》的人,想必不会不记得朱自清笔下关于“月下荷塘”的一段描写吧:“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所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有这么一句:“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入的眼。”这句中的“没精打彩”的“彩”正确吗?“彩”有多种意思:①颜色,如五彩;②彩色的丝绸,如剪彩Z@称赞夸奖的欢呼声,如喝彩;④花样,如丰富多彩;6j赌博或某种游戏中给得胜者的东西,如彩头;⑤负伤流血,如挂彩;等等,这些意思代入该词都是不行的。而“采”可表示精神,神色,正是该词所需要反映的,由此可见,“没精打彩”系“没精打采”之误。而《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明确收入了“没精打采”这一词条,注释…  相似文献   

4.
胡星林 《语文知识》2001,(10):27-29
“多少”是一个常见的偏义复词。有时表“多”,有时表“少”,但“多少”究竟是“多”还是“少”,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作为偏义复词的“多少”,其形成和发展有一个有趣的过程。先秦汉语中,“多”“少”尚未凝固成词,都有实义,表多寡或数量的大小。例如:《管子-七法》:“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多少也,谓之计数。”《韩非子·五蠹》:“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  相似文献   

5.
1927年7月.朱自清先生在清华园写下了名散《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段话:“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树缝里也露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因为提到了“树上的蝉声”,便引发了“月夜有无蝉声”的疑问。  相似文献   

6.
文质 《语文知识》2002,(1):22-23
数词中有“二”,也有“两”,这两个词数值相同,但活动能力却不尽相同。具体来说有如下三种情况。一、可用“二”,也可用“两” 1.在量词“米”“丈”“尺”“寸”“升”“斤”“亩”等前单用时,如:二米/两米二丈/两丈二尺/两尺二寸/两寸二升/两升二斤/两斤二亩/两亩  相似文献   

7.
木木老师: 我今年16岁,从上小学二年级起我就被冠以“瞌睡大王”的雅号,近两年来“睡意”愈演愈浓,有时甚至边走路边打起瞌睡,为此不知受了旁人多少冷嘲热讽,心身倍受“睡魔”的摧残。经医生诊断,我居然患了一种奇怪的病——发作性睡病,这是怎么回事?(新疆小康)  相似文献   

8.
[防困神器]近来网上一种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防瞌睡提醒器”销售火爆。此神器与蓝牙耳机相似,挂在耳朵上,只要头部发生倾斜,就会发出报警声或震动,深受司机、上班族和学生党欢迎。但专家认为,应从内在饮食和作息调整,才能根本解决犯困问题。学生党还是别试了!你在书桌前坐了45分钟,它就会提醒你休息一会;周围的光线比较暗,它会发出警报声;写作业时跟桌面距离不够,它还能帮你调整。如此神奇的“护眼神器”是安徽省合肥六中高一学  相似文献   

9.
“与”在古汉语中当介词“和”、“同”讲,但在有的句子中却说不通,而解释为“带”、“带领”则文从字顺。这样的例子在《史记》中很不少,其它先秦两汉的古藉中也不乏其例。只要句中主语是地位高、权力大或起主导作用的人物,而“与”后边的人是主语发出“赴”、“驰”或“入”、“归”等动作行为时所带领的对象,这“与”就可以释为“带领”。有的古文译著者在译文中有时也把“与”译为“带”、“带领”,但这好像是从上下文中体会出来的,而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义项来诠释。“与”有“带领”义是“与”、“以”通假所致。“与”、“以”同属余纽,“以”有“带领”义,也有介词的“和”、“同”义。  相似文献   

10.
一“以至”与“以致”读音相同,词性相同(都是连词),但意义和用法很有差别。“以至”的义项细分有二:一是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的递增或延伸,相当于“直到、至”;二是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之深而形成的结果。两种意义的“以至”有时也都写作“以至于”。“以致”连接表示因果的分句,上文说明事态的发展、变化,下  相似文献   

11.
《小火炬》2003,(Z1)
戎们人体内真的有一种“瞌睡虫”,当然,这“瞌睡虫”不是《西游记》里孙悟空变出来的小虫子,而是一种名叫“睡素因子”的物质,它是由四五种氨基酸组成的。这种物质是由一部分在小肠内生活的细菌生成的,它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催眠作用。“睡素因子”是逐渐积累的,当它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就变得爱瞌睡啦!人体内的“瞌睡虫”~~  相似文献   

12.
海静 《教书育人》2005,(9):60-60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日:“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相似文献   

13.
“教师”和“老师”两词,内涵和外延颇多差互、交错之处。就《辞海》的解释而言,“教师”亦称“教员”,指“在学校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员”;“老师”是“学生对教师的尊称”。似乎二者只有中性和褒义的感情色彩的差别。但细加推敲,二者在构成方式、语义特征、语用价值等方面都有差别。从构成方式上看,二者都是双音节名词,但语素的性质和意义有所不同。”教师”由实语素(动语素)加虚语素构成,“老师”由虚语素加实语素(名语素)构成。“师”在古代本为名词,指“老师”(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现代由于双音化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昨夜效仿“悬梁刺股”(看书到10点半),今天便来了一“场瞌睡大战”。下午,瞌睡虫发起袭击。虽然我不是那种容易屈服的人,但也有些身不由己。只好采用第一战术“精神振作法”,努力挺直那不听话的身子,坐姿从“珠穆朗玛峰”到“九曲黄河”,一分钟不到,第一战术失败。老师讲课的声  相似文献   

15.
庙,进行供奉和祭祀的场所。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宗庙,即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处所。如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即天子的宗庙,《礼记·王制》中也有“天子七庙”之说。“七庙隳”即天子的宗庙被毁灭,也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在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就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起一个“庙号”。如李世民的庙号为“太宗”,赵匡胤庙号“太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的庙号则是“圣祖”……当然,并不只有皇室才有宗庙,其他贵族也各有自己的宗庙,称为“家庙”。所以《春秋谷梁传·僖公十五年》说:“天子至于士皆有庙。”  相似文献   

16.
乔蔚 《班主任之友》2004,(12):43-43
岁月流逝,虽然改变了我的青春容颜,但永远不能改变我永恒的童心、顽皮的童语、融融的童趣。你瞧,孩子们中间的我,不也成了“大孩子”吗? 赶跑“瞌睡虫” 下午第一节上语文课时,我正讲得起劲,看到几个孩子上下眼皮在不住地打架,头像鸡啄米似地点个不停,不用说,这几个捣蛋鬼中午肯定没有午休,那个瞌睡劲真叫我可气又可怜。嘿,得想办法让他们提起精神来。我停下讲课,突然惊叫起来:“同学们,我刚才发现几只瞌睡虫飞进来了,看一看,它飞到了谁的眼睛上了?”小家伙们信以为真,互相仔细地瞅了起来,这样一闹,那几个“瞌睡虫”的睡意消了一半。我又接…  相似文献   

17.
近读书报,发现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青年知识手册》修订本73s页“头悬梁锥刺股”条云:“苏秦日夜伏案苦读,每当深夜瞌睡袭来的时候,他就拿起锥子在大腿上刺一下,血流出来。精神也有了,于是又接着念下去……为了不使自己睡久了,就拿根绳子,一头吊在房梁上,  相似文献   

18.
有些汉字意味极长:“错”与“读”即是。先说“错”,错明明是一种糟糕,但“错”字里头却偏偏带个了“金”字。邪了!难道“错”真的有金子般的价格?细细地想想,还真的是这么回事。这就是错误乃是一种教训,能从反面给人以启发,每经历一次错误,也就聪明了一点,这便是“错”字带“金”的道理。我们所说的“失败乃成之母”和“吃一堑长一智”,是说“错误”有用,它能使人猛醒。从这一点上,也的确其价如金。让我们再看读书的“读”字。“读”这个字左侧为“言”,这好懂———书中的确有“言”。人们读书时,的确能读到不少“至理名言”。那么,为什么…  相似文献   

19.
“捉刀”和“操刀”这两个词都有典故。“捉刀”见于《世说新语·容止》:“魏武(曹操)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后来,“捉刀”一词多用来指称代别人做文章。“操刀”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操刀必割”,语出《汉书·贾谊传》“黄帝日:‘日中必熭,操刀必割。’”喻时机不可失。另一个是“操刀伤锦”,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国的  相似文献   

20.
老子论“有”,“有”的内容总是要靠“名”来指称,但这种“名”不表达一种本质意义上的真实。在“有”的层面上否定“名”的固滞和分化,这一否定过程就不是一种走向非真实之途,而恰恰是向“无”的回归之旅。“有”与“无”都发生在同样一个层面上,在“有”的层面上言“道”,“道”也就是这一层面上的通畅之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