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别是苏轼、辛弃疾的“怀古”名篇,历来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的心魂。殊不知,它们的最初出现也曾被人视为异端。特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出,就有伶人把它和当时红得发紫的柳永慢词放在一起调侃:“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  相似文献   

2.
张港 《语文知识》2001,(9):9-10
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都是自古传诵的炼字改诗佳话,而苏轼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修改却鲜为人知。其实,《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修改也是颇能让写作者深思的炼字改诗典型事例。现在我们看到的苏轼这首词,通常版本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相似文献   

3.
《念奴娇·赤壁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豪放积极的,其人生态度是健康向上的。可是,历来专家学者都把苏轼在本词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定位在消极悲观、内心矛盾上。比  相似文献   

4.
说来惭愧 ,我认识苏轼 ,是开始于初中时学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抒发他个人感慨的诗所反映出的这个脱离人民的士大夫孤独形象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住了我 ,于是我便喜欢起这个当时还只被认为是位普通诗人的苏东坡了。“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何等洒脱 ,何等浪漫 !然而真正理解东坡 ,读懂他的诗 ,还是在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里。苏轼 ,这个深陷在政治漩涡里的大文豪 ,曾因“才”而飞黄腾达 ,却也因“才”而失意不能自拔。“才华是把双刃剑”这话在苏轼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但是如果有人说仅仅是…  相似文献   

5.
选入高中语文第六册教材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下简称《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下简称《京》)这两首词都堪称宋朝豪放派词创始人和代表作家的代表作 ,它们既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各有千秋 :1 都表现了重大题材和主题。《赤》叙史事 ,绘江山 ,写英雄 ,谈人生 ;《京》思明君 ,议北伐 ,抒黍离之悲和报国之志。两词均突破了婉约派的狭隘内容 ,而是“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 ,“以诗文为词” ,拓宽和加深了词的境界。2 都是写景、怀古、抒情、言志相结合 ,咏史、咏怀相交织的佳作 ,且体现了宋人“以理入诗词”…  相似文献   

6.
“人生如梦”,长期以来,一般都理解为感叹人生短暂,虚幻飘渺,附着颓丧甚至厌世的情调。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结句,人们当然顺理成章也如此认为。沈祖芬的《宋词赏析》释为(苏轼)“人间如梦”的感慨,认为既是如此,还不如借酒浇愁吧,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学习精神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努力尝试以研究性学习方式确定学习目标 ,完成学习目标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教学思想与教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全日制普通高中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一首词。第三单元的教学总目标有三点 :一是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 ;二是把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变为审美方法训练的过程 ;三是使学生养成…  相似文献   

8.
苏轼生活的北宋仁宗至徽宗时期,政治斗争非常激烈。理想高远、才华横溢的他在政治上始终处于党争的夹缝中,被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与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都视为异己,因而屡遭打击,仕途坎坷。1079年,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赋》就是在他被贬后的第三年(1082年)游览赤壁时所作。苏轼临终前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虽为他的自我嘲讽之语,但黄州确实是他人生的重要驿  相似文献   

9.
自明人张綖论定苏词豪放始,《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即被视为苏轼豪放词之代表,几百年来似很少有人表示怀疑。近年吴世昌先生提出异议。他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只能说是旷达,连慷慨都谈不到,何况豪放”(见吴世昌《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但赞同者寥寥。笔者在考查苏轼及其词作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认为吴先生的说法很有道理。本文欲围绕《赤壁怀古》词的写作背景、苏轼的创作心态以及和赤壁词创作于同一时期的其它作品的风格、《赤壁怀古》词本身所表现的风格等方面发表拙见,从而证明这首词不能算豪放词。  相似文献   

10.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久负盛名的作品,全词音节高亢,气势磅礴,吸引了国内外诸多的翻译家。四种有代表性的英译文,各有特色,都是上乘之译,但不免仍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久负盛名的作品,全词音节高亢,气势磅礴,吸引了国内外诸多的翻译家.四种有代表性的英译文,各有特色,都是上乘之译,但不免仍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了”字在古诗文中常用义为“明了”“了结”等,也作助词用,这些都为人所熟知,而它的“全然”“完全”之义则容易被人们忽略。东坡词《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的“了”字,当作“全然”“完全”来理解,应该把这阙词的下片前三句读成“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说的是赤壁大战前,小乔刚刚嫁给周瑜,周瑜当年全然一副体貌出众、言谈卓绝的样  相似文献   

13.
苏轼、辛弃疾同为"豪放派",我们设想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讲授"苏辛"同一题材的两篇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对两首词开头写景、中间怀古、结尾抒情的比较去把握同一流派诗人的不同风格.一个豪放,一个悲壮,一样怀古两样情.  相似文献   

14.
关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旨,今人似有定论:借咏史怀古委婉传达“建功立业”的报国情怀,抒发“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感慨。新编教材第三册《教学用书》也承袭了此说。然考之苏轼谪居黄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文学史上,宋代以词著称,而苏轼辛弃疾相继冲破了词以婉丽为宗的传统藩篱,开创了一代豪放词风。高中语文第四册选用的《宋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清平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正是苏轼、辛弃疾的代表作。根据教材特点和高中二年级实际,着眼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设计以两课时分四步引导学生精读两词并比较  相似文献   

16.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句读与释义,学界虽有争议,但有几处似乎基本已成定论,综观全词,联系背景,作心境等剖析,颇值得商榷,不可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与观点去理解这首千古佳作。  相似文献   

17.
薛华  任先 《现代语文》2009,(12):46-47
本文通过对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品析鉴赏,总结了苏轼刚正不阿、积极入世同时又超越世俗、旷远宏达的士大夫精神及其在题材、风格、语言等方面对词所做的不朽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怀古诗的常见结构思路是“临古迹——观风景——想古人——忆其事——抒己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怀古诗词中的名篇,本文尝试遵循怀古诗的一般结构思路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意。一、借大江东流、遗迹犹存,悲叹江山千古,再无英雄一般怀古诗都是诗人身临古迹,观看古迹的今天风景,触景生情,感慨今昔。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句看,似乎与此不尽相同。当代多数研究家认为,  相似文献   

19.
一、壮志难酬的苦闷《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目睹朝廷的萎靡慵懦,面对边疆危机的日益加深,他渴望自己能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只可惜岁月蹉跎,华发早生,空有一腔热血,不受重用,无奈之下,只有自嘲“多情”了。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在“遥想公瑾当年”和“雄姿英发”间为什么加了句“小乔初嫁了”,“小乔初嫁”该作何解?历来“教参”都说这是“美人衬英雄”,落脚点是为了突出周瑜的“雄姿英发”。这种说法有道理,但只说对了一半。“小乔初嫁”与“当年”公瑾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