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时期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广东要实现从"石油农业"向低碳农业转型,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分析广东发展低碳农业的机遇与现实需求的基础之上,从高抗、高碳汇优质农林植物品种培育,节粮型、高抗性动物新品种培育,农田生物多样性利用的技术与模式,现代农业节约型技术,畜禽动物低碳健康养殖技术,农产品低碳型保鲜、贮运与加工关键技术,环境友好型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开发技术,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业点、面源污染监测与防控技术,农林业碳汇的计量和监测技术10个方面对广东省低碳农业发展的技术需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突出地位,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掌握地区碳收支情况,对挖掘农田多功能性、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制定农业生态补偿提供依据。本文综合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正核算了碳排放系数,从碳输入、碳输出、固碳三个过程对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以及碳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值为-3.30万t,当年可固定碳17.61万t。土壤呼吸、农用机械以及氮肥、磷肥的使用是造成碳排的主要因素。各乡镇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情况有所差异,曲周镇等乡镇由于高投入低产出导致当年系统为碳源,而候村镇、河南疃镇等乡镇由于低投入、高产出导致当年系统为碳汇。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虽整体表现为碳源,但仍具有较强的碳汇能力以及较高的碳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碳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化石能源与工业(主要为煤炭)的生产与消费国,化石能源与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短期内很难改变,CO2减排形势异常严峻.中国承诺"3060目标",如何实现现有化石能源与工业的规模化碳减排与碳中和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中之重.碳减排必须依赖众多创新技术,如节能增效、低碳能源、碳汇等技术,其中,CO2捕集、地质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与托底技术.同时,经济、安全与规模化的碳封存技术是中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大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4.
农业碳排放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Web of Science的SCI-EXPANDED与SSCI数据库数据,运用Cite SpaceⅢ软件对农业碳排放研究文献进行共被引聚类分析、关键节点分析以及突现词分析,以期发掘农业碳排放领域的研究前沿及其演进趋势。结果表明:(1)农业碳排放文献呈逐年递增趋势,属于生态环境与农业的交叉学科。(2)农地/土壤碳排与碳汇研究、农业生产非CO2类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农产品碳足迹研究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与碳汇效应研究是主要的前沿主题。(3)农业碳排放领域的前沿演进有相对明显的脉络可循,对农地/土壤碳排与碳汇的研究从实验研究与情境研究发展至综合已有测算数据或者说已有知识的元分析,然后是基于过程模型的模型化研究(例如脱氮分解模型,DNDC)。(4)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法的农产品碳足迹、气候变化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与生物炭运用在近两年呈现高度突现,是后续学术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何艳秋  戴小文 《资源科学》2016,38(9):1780-1790
低碳农业不仅是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过程,研究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对中国制定农业减排措施具有一定意义。而已有研究更注重农业碳排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未从影响因素本身出发考虑其在影响农业碳排时的时间差异和区域差异。本文将对应分析和面板模型结合,一方面从时间纬度分析了全国农业碳排放主导因素的阶段性特征,另一方面从空间纬度探讨了地区农业碳排主导因素的区域差异。得到了两方面结论:一是中国农业碳排放主导因素在时间纬度上有两个发展阶段,先由农业经济结构主导向农业机械化主导转变,再向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主导转变;二是中国农业碳排主导因素在空间纬度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碳排的主导性由西向东减弱,农业经济结构对农业碳排的主导性东部最强,中部最弱,农业经济规模对农业碳排的主导性西部最强,中部最弱。研究结果可对中国制定分阶段、分区域农业减排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世界各国均关注于减缓气候变暖、降低大气二氧化碳(CO_2)排放为核心目标的低碳和碳中和理念。海洋是地球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CO_2浓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碳由海洋生物完成。大型海藻栽培具有成本低、产量高、碳汇可计量、栽培可控性强等优势;在近海可形成产业化的蓝碳,是海洋碳汇值得推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此外,规模栽培大型海藻可解决栽培海区海洋酸化、低氧、富营养化、有害藻华等海洋环境问题。文章从大型海藻栽培、环境修复作用及综合效益评估等方面综述了大型海藻碳汇功能及其解决近海环境问题的潜力。大型海藻规模栽培是发展低碳经济、增加海洋碳汇、实现碳中和,以及解决近海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盘点2009年的关键词,"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低碳经济"、"碳交易"、"碳汇"等概念正日益进入公众的视线。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碳排放及低碳优化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空间载体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社会经济载体,在不同利用方式下扮演着碳源/碳汇的角色。开展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制定土地利用低碳优化策略,对维持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平衡、引导社会经济的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理论-方法-实践”的范式,梳理了土地利用碳排放及低碳优化的研究脉络,从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方法、低碳目标导向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其模式与政策4方面总结现有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认为未来应围绕“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构建土地利用低碳优化研究的系统框架、基于全域全要素管控设计低碳国土空间规划的实现路径、统筹‘规模-结构-布局-强度’以优化碳排放约束下的建设用地空间格局、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原则制定差别化的生态系统碳汇提升方案和耦合多元要素以探索土地利用低碳优化的多学科交叉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编制低碳目标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碳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基本突破,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碳排放压力日趋增大的新形势下,我国西北地区面临着权衡发展权与排放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与减少CO2排放的双重压力与挑战。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对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碳排放的数量和结构变化进行回顾,并利用SPSS软件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消费特征、能源结构和利用效率等方面对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陕西省的客观实际,指出其今后应从碳源和碳汇两个角度,三次产业、低碳生活和碳汇的五个层面走低碳化的发展道路,即:①创建有机、生态、高效的新农业;②优化二产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园区,改善能源消费;③聚焦产业链两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④倡导绿色消费,塑造低碳生活;⑤植树种草,扩大碳汇。  相似文献   

10.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基本突破,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碳排放压力日趋增大的新形势下,我国西北地区面临着权衡发展权与排放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与减少CO_2排放的双重压力与挑战.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对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碳排放的数量和结构变化进行回顾,并利用SPSS软件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消费特征、能源结构和利用效率等方面对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陕西省的客观实际,指出其今后应从碳源和碳汇两个角度,三次产业、低碳生活和碳汇的五个层面走低碳化的发展道路,即:①创建有机、生态、高效的新农业;②优化二产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园区,改善能源消费;③聚焦产业链两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④倡导绿色消费,塑造低碳生活;⑤植树种草,扩大碳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