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节中国曹禺研究简况在中国,曹禺是一位备受关注的剧作家。根据所接触到的材料,我本人粗略地把中国的曹禺研究分为四个阶段:1、1949年以前的中国曹禺研究《雷雨》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学术界的敏感和注视。刘西渭(即李健吾)率先撰文对《雷雨》进行了专门评析,他指出:"《雷雨》是一个内行人的制作,虽然是处女作,勿怪立即抓住一般人的注意。"刘文有两个重要发现:一是《雷雨》里的"命运观念",二是蘩漪性格的内涵和意义"紧接着郭沫若也撰文称赞"《雷雨》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张庚的《悲剧的发展——评〈雷雨〉》,则是把《雷雨》放在整个世界的悲剧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来考察它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雷雨》的内容结构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雷雨》的成功与曹禺先生出色的结构艺术的运用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一在战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曹禺是重要的戏剧家之一。曹禺的剧作,特别是他的《雷雨》和《日出》从问世到现在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保持着新鲜活泼的舞台生命,成为“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收获。《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它是以诅咒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为其内容的。《雷雨》的演出曾轰动了当时的剧坛,为曹禺带来声誉,为他的剧作奠定了基础。继《雷雨》之后,一九三五年曹禺又写出了他第二个成功  相似文献   

4.
一、整体把握 《雷雨》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传统篇目,对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形象分析一直是教学的重点。教参附录了多篇解读《雷雨》的文章,有《作家本人谈《雷雨》》(原载《人民戏剧》1979年第3期),夏竹《曹禺与语文教师谈《雷雨》》,吴建波《伪善者周朴园》,刘艳、刘俊《曹禺剧作《雷雨》解读》等。  相似文献   

5.
吴亚平 《语文天地》2013,(13):22-23
四幕悲剧《雷雨》创作于1933年,是曹禺的处女作。它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悲剧。从问世到现在的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雨》以深刻的主题、精湛的艺术,吸引着广大读者和观众,保持着新鲜活泼的舞台生命。曹禺在《雷雨》中生动地塑造了二十世纪  相似文献   

6.
《雷雨》和《日出》是曹禺三十年代最重要、最有成就的两部剧作。从《雷雨》到《日出》,曹禺的创作倾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也标志着作者戏剧创作的日趋成熟,也体现出了曹禺戏剧创作的追求和轨迹。本文就此变化做一个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祝贺曹禺从事戏剧活动六十五周年,中央电视台特意播出根据他的同名话剧改编的故事片《雷雨》,这是很有意义的。《雷雨》的演出,使人感到现实主义有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曹禺写作《雷雨》时年仅23岁。他怀着  相似文献   

8.
《雷雨》的主题是生存境遇中人的困惑与挣扎。这一主题是和曹禺的创作本意相关的,是他苦闷心灵的产物。《雷雨》既写出了人自身肉体和灵魂的矛盾,又写出了自我与他人与外部环境的冲突。在曹禺笔下,人是一种崇高与卑微,可能与必然的综合体,从而使困惑与挣扎的主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哲理性,《雷雨》也因而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9.
华忱之先生的《曹禺剧作艺术探索》,以曹禺的生平、创作的时间顺序为纵向结构,以从《雷雨》到《王昭君》的一系列代表作品为横向断面,清晰地勾画了曹禺创作的发展轨迹,详细剖析了曹禺重要作品的特征和成就,成为曹禺研究十分重要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0.
继《雷雨》之后,曹禺又于一九三六年发表了四幕剧《日出》。这两部剧作的相继问世,使曹禺步入了著名剧作家的行列,也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雷雨》的创作已表明曹禺是一个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勇于探索的作家,《日出》  相似文献   

11.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曹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从曹禺的每部作品都能看出其受到西方戏剧的影响,包括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戏剧,契诃夫、易卜生及奥尼尔的剧作。论文从结构、命运和原型的角度来解读《雷雨》的古希腊悲剧血统。  相似文献   

12.
年仅23岁的曹禺因写出《雷雨》而一举闻名。文学最杰出的地方就是塑造杰出的人物,其人物的丰满性与复杂性往往是判断作品优劣的标准。周朴园作为《雷雨》的主要人物之一,曹禺在他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尽管作者将他归于伪善却仍然还要为他分辨出刹那间闪现的一点真诚颜色。曹禺在回顾《雷雨》创作时说:"周是个资本  相似文献   

13.
<正>一、切入~①《雷雨》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等问题,人们对作品的看法不尽相同。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对《雷雨》、对曹禺的研究有新的突破,这个突破主要表现在对曹禺早期作品中体现出的基督教人文思想的研究上。此外,钱理群的《〈雷雨〉的多种阐释》、王蒙的《永远的雷雨》、刘再复的《关于人与文学的思考》等文中涉及的观点,都与原来钱谷融的《〈雷雨〉人物谈》、田本相的《曹禺评传》中的看法不同。  相似文献   

14.
《雷雨》的不断再版,是作家曹禺不断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的过程。本文以《雷雨》1978年"人文版"和1936年"文化版"的比较为例,对《雷雨》版本的变异以及剧本的修改进行探讨和评析。  相似文献   

15.
曹禺的作品《雷雨》对我国的戏剧创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我国的戏剧创作引向了高潮。曹禺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为其在中国的戏剧界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地位。本文主要以曹禺的作品《雷雨》为案例,对曹禺的艺术世界进行剖析,从而对曹禺的作品进行更加深入地解读。  相似文献   

16.
1933年,曹禺还仅仅是个23岁的大学生,他创作了《雷雨》。1935年,《雷雨》在日本东京首次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为中国话剧艺术矗起了第一座丰碑。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雨》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读者、观众和批评家至今仍在不断地发现、挖掘着这一剧作的丰富蕴藏。 《雷雨》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家庭生活的悲剧。曹禺在《雷雨》里“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  相似文献   

17.
曹禺名作《雷雨》的主要线索,一般认为是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感情矛盾,但我认为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阶级矛盾才是主要线索。理由如下:一、创作《雷雨》是当时时代的需要。曹禺创作此剧正值二十世  相似文献   

18.
曹禺对雷雨意象似乎情有独钟,雷雨意象在其作品中频繁出现,在其代表作《雷雨》中更是高度集中。曹禺利用这一独特意象,多方面展示了雷雨到来之前的特有氛围;从光与声两方面描绘雷雨的强大声势,强化雷雨意象的特征;随着剧情的逐渐推进,写出了雷雨由远及近、由弱到强、渐行渐进的到来过程。追根溯源,《雷雨》中雷雨意象出现的文化根源其实是一种集体无意识——雷雨崇拜,更具体地说是雷崇拜。受古代一系列关于雷雨击杀罪恶之人经验的影响,曹禺在利用雷雨意象烘托人物、渲染气氛的同时,更重要的表达了剧中人物罪的意识、灵魂的审视和救赎意识。  相似文献   

19.
周扬 《文教资料》2012,(33):55-56
《雷雨》毋庸置疑是曹禺最杰出的戏剧作品,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里程碑,它的主题多义性历来众说纷纭,与此相联系的,作品主人公是谁的问题也莫衷一是。本文试图通过作者曹禺对社会现实的个人探索、创作初衷、“雷雨”性格、戏剧文体的客观性要求等方面论证蘩漪作为《雷雨》主人公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曹禺的作品《雷雨》对我国的戏剧创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我国的戏剧创作引向了高潮。曹禺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为其在中国的戏剧界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地位。本文主要以曹禺的作品《雷雨》为案例,对曹禺的艺术世界进行剖析,从而对曹禺的作品进行更加深入地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