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特色学校是学校的特殊性和个性在办学过程中的体现,其表现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队伍建设、教育教学风格、学校管理等方面。从哲学层面思考办学特色其实是个性与共性、一元与多元的关系问题。“事物的特殊性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共性包含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如今,要在尊重学校共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个性,积极提倡和鼓励多元,最终达到共性与个性,一元与多元的和谐统一。一所特色学校的创建,是一个创新、实践、积淀、提炼和发展的过程。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是办学的主体,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2.
谈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示胡奕信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同为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的重要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于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曾有...  相似文献   

3.
发展学生个性,个性化学习,展示个性的鲜活的生命……这些都是新课程理念中抢眼的命题。说本次新课程实验是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改革,标志之一就是改变以往注重共性的做法而为强调发展个性。个性是真切而实在的。有一句话很时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如果我们确认,发展学生的个性也包含在“为了”之中,而且是“一切”中突出的部分,那么,我们“为了”的主要载体——课堂,也应该是真切实在的。真实的课堂起码有三个要件。  相似文献   

4.
特色建设已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在共性基础上彰显个性化的特色资源则是新时期特色建设中必须关注的话题。学校特色建设应在完善共性的基础上彰显自身教育个性,从学校教育资源探寻中努力提升学校特色建设的品质,强化个性与共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吴靖娴 《天津教育》2014,(23):27-28
姚明、牛顿、比尔·盖茨,谁更聪明?我们无法判断,因为他们在各自领域享有个性化成功。我们的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使学生获得个性化成功。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和才能显露发展的关键期,学校课程便是发展个性、提升才能的重要载体。“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它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国家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平台,校本课程则弥补了全面发展这个共性目标的不足,强调全面基础上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6.
张晶 《辽宁教育》2001,(Z1):47-48
通过个性化教育,促进少年儿童的个性化发展,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什么是个性?我们认为,个性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独特性。个性不仅体现着共性,而且是共性存在方式。人的本质力量即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是人格的个性化。素质是通过独特的人性表现出来的,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个性乃是人的素质“存在的独特方式”。从这个分析出发,我们不难看出,通过个性化教育,促进少年儿童的个性化发展,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的实质。 小学的个性化教育,是指适合少年儿童自身特点和需要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使他们得到最佳…  相似文献   

7.
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深入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问题。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在小学语文教学深入改革的今天,必须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有哪些在共性和个性关系问题的处理上,需要研究探讨的呢?现提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和同志们商讨。  相似文献   

8.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提出军队院校开展个性化教育必须解决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服从意识与自主精神、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等三大矛盾命题。  相似文献   

9.
学校特色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就会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 1986年,北京一师附小针对孩子课业负担过重、在校生活单调,以及师生关系紧张这些突出矛盾,大胆地提出了快乐教育,到如今已整整21年了。一师附小经过多年的努力,始终坚持快乐教育实验的研究,从而形成自己学校的卓越领域。 我们不敢说它是全国最好的学校,但它在一个领域里是卓越的,给整个的教育带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0.
我们认为,个性化学校是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高,办学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办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学校。它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独特性。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又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能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形成个性鲜明的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个性化阅读的提出顺应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潮流,其主张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对个性化阅读的内在六大关系分析研究,提出个性化阅读要分清广义与狭义之别;个性化阅读教学追求个性和共性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寻求个性化阅读体验和文本意义的平衡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求有个性的教师;自主合作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本学习方式;加强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是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组织形式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学校特色建设是内生性的学校变革。学校特色是“个性”的,但学校特色创建的路径是有“共性”可循的,这一“共性”体现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基本规律。学校特色创建是学校品牌打造的重要内容,“以研究促特色”已成学校建设的应然选择。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和发展一直与研究相伴。创建特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没有教育科研的个性化也就没有办学的个性化。同时,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理论的指导和科研的支持。学校通过研究可以找到在育人上的特殊价值。找到蕴含在其中的价值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普遍地认为,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关系是绝对与相对、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拿认为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只能是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而不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对办学理念的一点理解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核心价值观。(一)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在一定的角度指向教育的终极目标,符合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并体现学校个性化的文化特征。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是共性和个性的结合体。指向教育的终级目标即体现其共性特征,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同类事物都有他的共性也有他的个性:学校既有同类学校的共性也有他自己的个性。校长要善于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哲理思维、办学主张,走自己的办学路子,创自己的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一、“素质个性化”教育实验意蕴我校经过反复论证,于1995年起正式实施“素质个性化”实验方案。把“素质个性化”确定为实验目标,是试图突破素质与个性的二元论或加和论,在转化和综合上有所创造,从素质个性化意义上,建构一个与人的素质结构动态同构的个性假说,从个性的社会内容、心理形式、生理基础三个层面整合人的素质在个体独特显现。因此,个性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总体指标,重视学生的积极个性培养,全面发展人,完善人已成为现代教育的起点和归宿。素质个性化教育就是以培养创造型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通俗地表述可称…  相似文献   

17.
朝天小学本着“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宗旨,几年来一直开展“素质个性化”学校教育综合实验研究,我们试图通过建立“以现代公民素质为导向,开发学生身心素质潜能,培养自主、合作、创造、独特、和谐的个性品质”的培养目标体系,构建“自主、合作、创造”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个性化的自我教育班集体,建立以科研为先导、民主开放的管理体系,开发多媒体校本活动课程体系等一系列教育研究策略,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会发展的过程中,完善自已美好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特征的人格教育理念成为当代教育目标理念创新的思想先导,而我国的素质教育实践也日趋强调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早在1995年已经开展了“素质个性化”课题教育实验.开始了对人的全面发展共性与个性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晶 《辽宁教育》2001,(2):47-48
通过个性化教育,促进少年儿童的个性化发展,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什么是个性?我们认为,个性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独特性.个性不仅体现着共性,而且是共性存在方式.人的本质力量即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是人格的个性化.素质是通过独特的人性表现出来的,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个性乃是人的素质“存在的独特方式“.从这个分析出发,我们不难看出,通过个性化教育,促进少年儿童的个性化发展,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张晶 《辽宁教育》2001,(1):47-48
通过个性化教育,促进少年儿童的个性化发展,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什么是个性?我们认为,个性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独特性.个性不仅体现着共性,而且是共性存在方式.人的本质力量即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是人格的个性化.素质是通过独特的人性表现出来的,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个性乃是人的素质“存在的独特方式“.从这个分析出发,我们不难看出,通过个性化教育,促进少年儿童的个性化发展,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