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个包含众多方面内容的课程,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越来越明显,小学课程教学创新越来越被重视,本文就实现创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策略提出了四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
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是针对小学里的高年级小学生开设的课程,是基于对高年级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而开展的对小学生们品德教育的课程。文章立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3.
小学品德事关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仅如此,小学品德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品德教育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小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而且也有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本文以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为出发点,研究新时期下的小学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发展,旨在促进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小学期间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属于一门育人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在于塑造小学生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们保持清澈的心灵,促进身心健康。但是,在现实授课中,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势必会影响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弱化教书育人的目的。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归纳总结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实情况,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无可取代的。这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对于帮助小学生塑造他们的主体人格非常有帮助。应试教育下的这门课程由于受到各方面原因的影响,造成了孩子们缺少自信心,有些不好的习惯等。现今,新课程的实施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帮助孩子们积极参与社会,让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养成良好习惯和高尚品德的人。如果要想实现这门学科的教学目的,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关键。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教学效果就会非常理想。那么,教师到底应该采用哪些良好的教学模式呢?为此,文章浅谈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6.
社会实际操作活动是小学品德和社会教育的关键模块,同时亦是国家持续发展的教育事业对小学教育的准则与需求。为了符合北师大版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中的课程状态以及教学特点,我们必需把小学品德与社会发展的教学经验有机地综合起来,如此才能符合当代教学方式的需求。笔者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分析了小学品德在社会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极具引导性的学科,在提升我国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文化认知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强调“生活化”的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从“生活化”教学出发,引导学生们在这种教学中展现最真实的自我,体现最真实的生活,从而逐渐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良好的品德教育要从小学抓起,课堂作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阵地,其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极为重要。应试教育下,教师采用教学模式让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新课程的提出,要求每位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构建一个高效课堂学习环境空间。那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怎样构建呢?对此,文章小对学品德与社会课高效课堂的构建做了以下分析论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让现代课堂更加多元。丰富教学手段是现代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多媒体既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也是一种科学的教学工具,可以提升综合教学效果,在实践中,需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积极探索,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王静 《科教文汇》2013,(7):18-19
"体验式"教学是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型教学方式。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文化课,需要小学生通过真正的参与和体验来完成知识、情感以及价值观的架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通过有效教学策略实施"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于"体验"中不断获得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尚未成形,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还处于懵懂状态.作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他们是推动社会发展、助力经济腾飞的人才基础.因此,小学教师必须明确强化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尽其所能地教书育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树立良好的德行理念,形成优秀品质,真正成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材.2016年,新课改将原有的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两门课程整合为《道德与法治》,明确了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强调了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培养小学生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用的教学方式,然而在实际的品德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重点探讨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课堂效率的办法,让小组合作真正成为品德课程学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进行它的教学也是众多教师研究的课题。今天我们就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活动教学做一下探讨,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教师重视起这门课程的教学,让它真正发挥起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程赟 《科学中国人》2014,(8):162+164
2011版《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将这两门课程的性质确立为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因为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源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基于这样的认识,本人发现品德生活化教学中常见的一些困惑说明现阶段品德课程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根据这些现象,本文从走进儿童生活世界,创设有效生活情境;基于儿童认知能力,展开有效品德教学;把握儿童心理特点,提升品德课程理解;挖掘儿童生活素材,帮助学生探究思考这几方面阐释"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了生活化是小学品德课程的首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陈汉云 《科教文汇》2009,(27):127-127
在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社会》课,取代之前的《思想品德》,是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尝试。如何应对改革与发展,搞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发展探索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生活课教育是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当前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不高,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且对传统的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社会》课,取代之前的《思想品德》,是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尝试。如何应对改革与发展,搞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发展探索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品德展示的是一名学生的修养,在学生学习的初期就应该注重学生品德的塑造。在新的时期,教育全面发展,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小学品德与社会受到高度重视,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有许多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承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是我对小学品德与社会现状的简单分析。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家都知道,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才能使写作教学富有成效、不流于形式呢?本文认为,要想使小学写作教学富有成效、事半功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着力解决好四个问题: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小学生写作欲望,让小学生"想写";指导小学生细心观察,教给小学生写作方法,让小学生"会写";鼓励小学生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让小学生"自由写";积极抓好小学生习作的修改和讲评,促进小学生写作水平提高,让小学生"写好"。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西藏高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课程培养的人才专业化水平低,入职后无法满足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需求的现实背景,提出教学改革设想:强化专业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习督导,抓好巩固强化,改革评价方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