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简述了传统的生物脱氮原理及生物脱氮理论的突破,研究了国内外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技术进展,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在更普遍、更广泛的条件下实现短程硝化生物脱氮技术提供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吴梦妮 《科技风》2014,(3):46-47
本实验以人工种植的单种无瓣海桑林、单种秋茄林以及无瓣海桑-秋茄混种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林下土壤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研究,探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在不同红树植物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好氧反硝化脱氮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生物脱氮理论认为细菌的反硝化作用是一个严格的厌氧过程,但好氧反硝化现象的发现打破了此规律.本文从物理学和生物学角度对好氧反硝化脱氮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对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反硝化除磷工艺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金页  郑平  梅玲玲 《科技通报》2006,22(6):882-886
反硝化除磷工艺是根据反硝化聚磷菌(DPB)的摄磷特点而开发的新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该工艺以其特有的“一碳两用”和“双泥系统,”有效解决了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碳源供求矛盾和泥龄控制问题,可同时获得较高的除磷和脱氮效率,并具有所需曝气量少,剩余污泥排放量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吴松维  吴伟祥 《科技通报》2019,35(9):202-206
利用模拟生物反应器研究了不同填埋龄垃圾在自身降解产生的有机物量不足时的反硝化特征;并以nirS基因为分子标记,采用"PCR-克隆-测序"、建立基因文库的方法,探讨了反应器内反硝化微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回灌渗滤液C/N适宜的条件下,不同填埋龄垃圾堆体均可作为厌氧介质进行反硝化作用;各反应器内,反硝化菌种群结构相对单一,多样性偏低,其中,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和Azoarcus tolulyticus是垃圾堆体中生长较稳定的种群,可能在渗滤液反硝化脱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及其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杰  罗安程  方照平  吕庭君  林敏抒 《科技通报》2009,25(6):848-853,859
通过室内小型人工湿地装置,研究了人工湿地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及氮、磷元素在系统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植物系统对NH+4-N、TN、TP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55.02%、45.44%、98.52%,无植物系统为38.08%、33.63%、91.37%,植物系统对氮和磷的去除效率均高于无植物系统。在潜流型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生物量及氮、磷积累量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基质中磷浓度也表现出类似的规律,这种变化规律表明可以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来提高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分析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途径表明: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和基质对磷的吸附沉淀是人工湿地系统去除氮、磷的主要方式;植物吸收去除的氮、磷量分别占氮、磷投配总量的9.38%和12.77%,表明植物吸收也是人工湿地去除氮、磷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新研发的反硝化滤布滤池处理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通过投加乙酸钠进行反硝化脱氮过滤。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TN为14.5mg/L,水力负荷为≤2.0m^3/(m^2·h),乙酸钠投加量≥40mg/L,通过该工艺处理出水TN可以达到8mg/L以下,总氮的去除效率随着水力负荷的升高而呈现降低的趋势。当水力负荷为1.0-2.25 m^3/(m^2·h)时,总氮平均去除率由62%降至38%。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室根箱模拟根际微域环境,通过测定土壤中氧化还原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甲磺隆对小麦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了解甲磺隆对田间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甲磺隆处理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等氧化还原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同时根际土壤中氧化还原酶活性高于相应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的根际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9.
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及其剩余污泥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近年来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生物处理的新方法:同时硝化反硝化技术、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及厌氧氨氧化(ANAMMOX),对英特点进行了总结.综述了剩余污泥厌氧发酵的影响因素:PH值,停留时问温度.  相似文献   

10.
以碱处理玉米秸秆作为外加碳源,研究外加碳源对潜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利用不同条件下的两组装置(A潜流人工湿地空白对照;B添加碱处理秸秆的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实验,测定体系中TN、NH4+-N、NO3--N、NO2--N、COD、p H等指标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碱处理玉米秸秆的潜流人工湿地较空白对照装置TN去除率提高了30%左右;NH4+-N去除率提高了11%左右;NO3--N去除率提高了14%左右;NO2--N去除率提高了56%左右;COD去除率提高了31%左右。经过碱处理的玉米秸秆可以为人工湿地系统脱氮提供反硝化所需要的碳源。添加碳源可明显提高潜流人工湿地的脱氮性能,而且不会给系统带来负担。  相似文献   

11.
反硝化氨氧化(DEAMOX)是在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具有较高的脱氮效率,且过程控制简单,在废水处理领域极具开发价值。概述了DEAMOX的工艺特征和过程控制要点,总结了目前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该工艺未来的研发趋势。  相似文献   

12.
范海青  王凌文  王丹  殷操 《科技通报》2019,35(2):213-219
为了深入探索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系统中土壤、植物根系及砾石区域细菌16S rRNA的V3-V4区进行深度测序及PICRUSt基因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土壤、根系及砾石生物膜上细菌群落多样性、组成和功能各有不同,而植物根系群落结构的演变更有利于污水处理:根系细菌群落物种多样性(OTU系列总数和Shannon指数)和优势细菌种类均大于砾石或土壤;两种湿地植物(滴水观音和美人蕉)的根系细菌群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美人蕉根系中以产碱杆菌属(27%)、黄杆菌属(29%)、溶杆菌属(30%)和假单胞菌属(13%)为优势细菌,滴水观音根系以乳球菌属(28%)、黄杆菌属(20%)和假单胞菌属(34%)为优势细菌;KEGG结果表明根系代谢功能与土壤及砾石区均存在差异(p0.05)差异且KO基因预测证实根系代谢能力最大。COG功能预测显示美人蕉根系代谢强度高于滴水观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代谢酶基因,如双加氧酶、脱氢酶、磷酸盐脱氢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氢酶基因中脱氢酶基因的丰度最高,并且美人蕉根系的功能基因丰度值最大。这些结果为高效构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水体富营养化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本着开发和应用可持续污水处理新工艺的理念,对MBR工艺在污水处理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在脱氮除磷方面的潜力进行了概述.并且论述了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对于解决MBR系统中磷释放与硝态氮反硝化都需要碳源的矛盾,以及对于提高磷的处理效率,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二次污染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提出通过加强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合作,对高效菌种进行筛选和驯化,发展在线检测技术,利用数学模型对工艺进行优化,开发组合工艺等途径使MBR工艺在污水处理领域取得更深远和广泛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马向民  李志杰  郁伟杰  刘伟  王瑞哲 《科技风》2023,(11):65-67+143
通过对保定市鲁岗污水处理厂不同碳源反硝化反应速率测定分析比较,确定了碳氮比和不同碳源去除硝氮成本,研究了不同碳源安全投加量问题,以确保COD增加量不对后端工艺处理造成负担,也为后期自动化投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具有异养硝化与好氧反硝化特性的青霉菌的分离方法及形态功能特征,并在实验室内,通过构建SBR反应器,投加高效青霉菌菌液,初步实现其在该工艺中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人工配制污水并模拟SBR工艺,在25~30℃、PH 7.0~8.0以及DO 3~4 mg/L浓度的条件下,总氮的去除率能达到80%~90%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海春  沈东升  龙焰  于现荣 《科技通报》2007,23(5):747-750,754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存在厌氧、兼氧及好氧环境区域的特点和硝化反硝化的生物脱氮理论,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脱氮功能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对新型脱氮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启动特性研究表明,通过48 d的启动运行,产甲烷生物反应器M1,M2对进水COD去除率已稳定在80%以上;硝化反应器N出水COD去除率、NH 4-N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硝化细菌的数量已达2.39×105(个.g.干垃圾-1)。这将有助于后续稳定运行阶段新型脱氮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对垃圾的降解,实现垃圾脱碳、脱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厌亚硝化技术脱氮处理中的原理及影响因素,着重从亚硝化工艺特性分析其反应影响因素,以及介绍SHARON-ANAMMOX联合工艺,并通过与传统工艺的比较,指出SHARON-ANAMMOX联合工艺节能高效值得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SBR亚硝化处理化肥厂实际废水,研究其短程生物脱氮过程中pH、溶解氧、进水氨氮负荷和温度等因素影响,并确定亚硝化处理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pH过低会抑制亚硝酸盐的生成,过高则不利于反硝化菌反硝化过程TN的去除;当pH值控制在8.0左右时,亚硝化率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出水TN浓度控制较好。当DO浓度为0.2~0.3 mg/L时,亚硝化反应继续进行,但NH4+-N亚硝化反应速率较慢;当DO浓度为1.5~2.8 mg/l时,无法实现系统中亚硝化的运行,硝化作用成为主要反应。高氨氮负荷进水有利于亚硝酸盐的积累,但对出水氨氮去除效果不佳。较高的温度有利于亚硝化反应进行。当t=35℃,初始pH控制在7.8~8.2,DO控制在0.5~0.6mg/L,进水浓度NH4+-N为100mg/L时,SBR亚硝化操作过程为最佳,此时亚硝化率基本稳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部分湖泊水体存在富营养化问题,引发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情况的主要原因为氮磷元素超标。由于河口湿地具备强净化能力,文中以抚仙湖局部湖湾水体富营养化为背景条件,提出对不同湿地植物优化选择并合理配置以削减湖水富营养化程度。先选择4种湿地植物,分别为芦苇、子午莲、黄菖蒲和麦冬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氮、磷控制实验研究并分析以上4种湿地植物的吸收氮、磷能力和去除土壤中氮、磷元素的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湿地植物其植株生物量存在较大差别,变化值范围为11.95~120.43g·m~(-2),其中黄菖蒲植株生物量最高,麦冬植株生物量最低;不同植物对氮、磷吸收比例和去除土壤氮、磷元素的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上述实验数据结果可获知,根据不同植物净化功能的优劣对不同湿地植物进行合理优化配置,以最大化地削减入湖水的氮、磷元素。  相似文献   

20.
水稻根际的固氮活性受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有机肥则是影响因素之一。为了探明碳氮比较低的有机肥对水稻根际固氮活性的影响,我们于1983和1984两年进行了小区试验。早稻分别以绿肥(紫云英)和厩肥(猪粪)作基肥。用乙炔还原法测定根际土柱、离体根系及其分离菌株的固氮酶活性,同时测定了土壤中NH_4~ -N浓度和根际的氧化还原电位。一、有机肥对水稻根际固氮的影响。根据多次测定结果,在水稻生长前期,有机肥对根际固氮的影响不明显,但在孕穗至抽穗期前后,处理区根际的固氨酶活性除个别数据外均低于对照,差异达显著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