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泥石流是西藏地质灾害主要形式之一,危害性大,除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外,还对人类工程造成极大的破环,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1971年以来西藏发生的泥石流事件进行分析,得出降水、冰川、时间、空间、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因素与西藏泥石流分布密切相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出西藏泥石流同这些因素的关系和地区分布特点,为该地区工程活动、交通、旅游提供一定的防范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则隆弄冰川泥石流曾多次爆发,甚至堵塞雅鲁藏布江,对流域居民造成严重威胁。通过现场实地调研,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分析,得出该泥石流沟在外界强震或者高温冰雪融水的条件下的形成机制,为高寒山区泥石流的监测与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现就泥石流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是突然爆发的、破坏性极大的、含有大量泥石流和石块的洪流,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最容易发生。我国是多山的国家.泥石流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当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时.洪水或冰雪融化的水携带着泥沙、巨石混合成粘稠的泥浆.顷刻间奔腾而下.冲到平坦的地方才能停下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中纬度山地冰川大国,冰川科学研究十分重要。冰川还是我国西部干旱区重要的水资源——我国及周边国家大江大河的源头,由冰川变化引发的水文、水资源变化对于我国西北干旱区山盆地理结构的生态系统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天山冰川站")建立于中国冰川学开创之初的1959年,围绕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的研究,对中国冰川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亦是对国际冰川学的重要发展和贡献。以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综合观测试验为基础的水文学研究,奠定了我国内陆河流域水文研究基础。60年来,作为中国冰川学观测、试验、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对外开放交流的平台,天山冰川站在冰川物理学、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冰川水文、雪冰物理化学过程、第四纪冰川、冰缘植被与生态等研究方向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为中国的冰川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世界冰川监测服务中心(WGMS)将1号冰川列为全球10条重点观测研究的参照冰川之一,即作为中国和中亚干旱区的参照冰川,其长期、系统的观测研究成为许多国家冰川学研究的参照和典范。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天山冰川站")是我国历史最长的专门以冰川为主要观测、研究对象的野外台站,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该站的基本站地处中国天山中段北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境内。天山冰川站于1959年由已故知名冰川学家施雅风院士创建,1982年进入世界冰川监测中心(WGMS),1988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对外开放台站,1999年经科技部遴选,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野外试点站,2006年经认证后进入大气本底与特殊功能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系列,在国家站系列中的名称为"新疆天山冰川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2013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创建的全球冰冻圈监测网络(GCW)的首批站点。  相似文献   

7.
泥石流是突然暴发的、破坏性极大的、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的洪流,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最容易发生。我国是多山的国家,泥石流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当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时,洪水或冰雪融化的水携带着泥沙、巨石混合成粘稠的泥浆,顷刻间奔腾而下,冲到平坦的  相似文献   

8.
张双全 《科学大众》2008,(Z1):62-62
泥石流是突然暴发的、破坏性极大的、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的洪流,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最容易发生。我国是多山的国家,泥石流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当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时,洪水或冰雪融化的水携带着泥沙、巨石混合成粘稠的泥浆,顷刻间奔腾而下,冲到平坦的  相似文献   

9.
云南贡山8.18特大泥石流成因及其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鹏程  韦方强  谢涛 《资源科学》2012,34(7):1248-1256
2010年8月18日云南省贡山县普拉底乡东月各沟暴发泥石流,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近年来发生于我国滇西北三江成矿带最严重的特大泥石流事件,同时也是泥石流危害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因与防灾对策对未来该区域的发展规划,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警示意义。根据实地调查,结合遥感影像与气候资料分析,研究区的活动断层与1950年西藏察隅地震对东月各沟造成了严重影响,形成区的寒冻风化与第四纪冰川的作用加速了泥石流物源累计的速率,陡峻的地形和1200万m3的巨量冰碛物是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气候变化,尤其是暴雨日数的异常增加与气温的快速变化是灾害发生的诱因,当日的11.0mm/h的短历时、高强度降雨和高温天气是最终的激发因素;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流域内选矿厂工人对泥石流灾害警惕意识不高也是造成此次灾难的重要原因。根据贡山县的实际情况,结合怒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密度较高的特点,建议贡山县在未来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必须兼顾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据此提出了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泥石流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美女沟泥石流暴发特征,本文对美女沟泥石流物源特征及泥石流物源的转化关系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析表明,美女沟泥石流物源类型主要为矿渣堆积物源、公路弃渣物源、坡面侵蚀物源、崩滑堆积物源以及沟床堆积物源五类,该类物源表层土体松弛,转换关系复杂,暴雨季节易发生泥石流。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冰川灾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除南、北两极地区之外全球最重要的冰川资源富集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冰川整体处于快速退缩状态,这不仅影响水资源储备,而且伴生了相应的冰川灾害,如冰崩、冰川跃动、冰湖溃决洪水、冰川泥石流等。这些冰川灾害的发生具有各自的时空分布规律、发生机理和灾害过程。总体上,气候变暖、变湿导致冰川不稳定性增加,进而导致冰川灾害风险的发生。从统计结果来看,近期气候变暖使得这些灾害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极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都出现了冰崩灾害,可能表明青藏高原的冰川在整体上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且,随着气候变暖的持续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灾害的风险程度也在加剧。  相似文献   

12.
西藏境内许多公路穿越崇山峻岭,许多路段受泥石流威胁.特别是近年来,一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因素影响,西藏地区降水量明显偏多,暴雨极易诱发泥石流;二是青藏高原板块地壳运动处于活跃期,地震也易诱发泥石流.本文以国道219线为例,浅谈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为公路设计、施工、养护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受台风暴雨影响,频繁发生泥石流灾害,且大多数泥石流沟仅发生过1次泥石流,具有低频性,因而极大的增加了泥石流的防治难度。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应用分形理论,探讨了雨量、地层岩性及各地貌因素对泥石流影响程度的大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泥石流因素的分维值介于0~1之间,平均分维值大小为0.309。1 h雨量雨强(H1)的分维值比24 h雨量雨强(H24)的分维值更小,说明H1对泥石流的控制作用更强,应该加强对H1的监测与预报。泥石流沟坡角主要集中在30°~40°之间,其分维值最小,而泥石流沟长度的分维值最大,说明泥石流沟坡角对泥石流的影响最强,泥石流沟长度对泥石流的影响最弱。该研究为台风暴雨区低频泥石流的防治重点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景才瑞 《学会》2004,(5):37-37
崔元久、熊黑钢、刘耕年、朱诚、易朝路五位教授所《中天山冰冻圈地貌过程与沉积特征》一书,包括区域自然地理概况,基岩的寒冻风化过程、冰缘坡地地貌过程与沉积、石冰川、其它冰缘过程与形态分类、冰川的基本特性与地貌动力过程、冰川侵蚀地貌及其动力机制、冰川沉积相特征、冰碛物微观研究、  相似文献   

15.
郇帅 《科技风》2013,(10):156
本文论述了山区公路路基常见的坍塌、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四种病害类型,并分析了其产生原因。针对这四种病害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为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国汶川特大地震过后连续发生严重的泥石流和滑坡等继发自然灾害,对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引起各界的关注。什么是泥石流和滑坡?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对山区的城镇、村庄、铁路、公路、农田、水利设施等常造成严重危害。当泥石流发生时,洪流中有大量泥沙石块,混合成一股黏稠的泥浆,像脱缰的野马一般,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温带及半乾旱山区所特有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在华北山区俗称“龙扒”,西北叫“山洪”,西藏則称为“冰川爆发”。由于暴雨或者积雪、冰川强烈消融,使积存在山区的大量泥砂和石块等充水飽和,形成粘稠浆体物质,像刚攪拌好的混凝土一样,这种特殊的山洪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站创建于1959年,是国唯一的以冰川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综合科学试验站。它处于乌鲁木齐河流域,位于欧亚大陆深处,是研究大陆性冰川及高山环境的理想场所,该站由兰州冰川冻土所管理。  相似文献   

19.
泥石流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每年都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人身及财产损失,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本文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为相关部门分析泥石流,了解泥石流,防治泥石流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9):I0003-I0005
乌鲁木齐市水业集团源水公司项目部主任李梅英用手形象地比画出天山一号冰川的变化:16年前,如果天山一号冰川面积是个大"西瓜",现在却只是个"馒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