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冻结技术在旁通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结法作为土体加固的一种可靠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上海轨道交通M7号线工程(潘广路站~路翔路站)区间隧道旁通道冻土加固工程为例,介绍冻土加固方案、冻结技术旁通道施工工艺,供设计、施工和研究人员参考,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地铁联络通道开挖时常采用地层冻结技术来提高软弱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冻胀、管片及衬砌的应力集中、融沉等问题是施工过程面临的挑战。本文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热力耦合数值模型,对冻结法施工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土体冻结、开挖、解冻全过程的温度发展规律、冻胀与融沉的位移分布规律以及隧道管片和联络通道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热力耦合有限单元法能有效地预测冻结壁的形成和解冻规律,水平联络通道冻结施工引起的地表冻胀、融沉位移近似呈正态分布,在开挖过程中隧道管片开口侧边中部及联络通道的尖角部分存在较大的应力集中,解冻后联络通道的应力集中部位变为底部直墙拐角处。  相似文献   

3.
主要针对冻结法在地铁联络通道施工中产生的冻胀和融沉现象,分析其影响因素、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并根据工程案例提出控制冻胀和融沉的具体施工做法。  相似文献   

4.
<正>冻结法已在地铁联络通道地层加固中广泛应用。但随着地铁工程建设的地质条件越加复杂,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联络通道冻结施工经验匮乏。本文详细介绍冻结法工作原理及施工工艺,分析了高富含水地层条件下不同冻结温度场分析方法,重点阐述原位冻结模型试验的在福州地铁2号线联络通道中应用情况,为类似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冻结法的基本原理、施工方法、在工程中的主要应用以及重点是结合冻结法自身的特殊性,应用冻结法对地铁施工中特殊地段事故的处理,以及冻结法在地铁工程应用中的冻结孔钻孔时水土喷涌、隧道管片损坏、冻土帷幕失效以及冻胀融沉等各种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事故的防范和治理提供了方向,也对冻结法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宁波地区典型软粘土土性指标概率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宁波地区120项实际工程的勘察资料,对该地区普遍存在的典型淤泥质软土土性概率统计特性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土层剖面随机场模型,得到基本物理力学指标空间变异系数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土性指标揭示其工程特性;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其物理力学各指标间的相互经验公式.此外,还对典型土层直剪试验和固结快剪强度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宁波软土沉积深厚、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对宁波轨道交通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本文结合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场地土层情况,从基坑主体围护结构、支撑体系纵横向布置、基坑降水和地基处理等方面,对该工程的车站基坑设计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后,针对车站基坑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指导宁波地区后续线路的建设,并可供其它类似场地工程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8.
陈斌  叶俊能 《科技通报》2012,28(9):71-78
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建设规模大、工期长、投资多、社会效益倍受关注的民生工程。宁波轨道交通地下结构主要位于软土地层中,沿线地上穿越多个繁华商业区,地下管线密集,施工引起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的安全。为此,本文基于宁波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工程,结合车站基坑、区间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和监测技术,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加固和降水、基坑对周边环境影响、盾构区间变形监测及地表沉降特性等方面阐述了宁波轨道交通工程车站基坑和盾构区间的岩土工程特性及变形规律,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人工冻土融化后的单桩承载性能变化,本文进行了模型试验方案的设计研究。设计了常温桩、冻融桩和冻结桩三组模型桩的单桩静载荷试验,模拟了饱和砂土地基条件,研究制定了地基的人工冻结及融化方案和桩身内力测试方案;通过试验数据,分析人工冻土融化对单桩承载性能的影响,为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试验已达到预期目的,设计的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软弱土层中的自稳性较差,盾构机开始推进之前,需要对软弱土层进行加固。单管法用高压泵等装置,使水泥浆液喷射冲击破坏土体,形成强度较高的圆柱状固结体,其工艺简单,施工机械轻便。文章以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为例,介绍了赛马场南站—联大街站盾构区间穿越软弱地层的加固技术,地层加固采用单重管高压旋喷桩加固,根据现场试验获取的施工参数加固软弱地层,具有较明显的技术优势,根据盾构施工时的拱顶沉降监测,高压旋喷桩处理效果良好,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冻土对公路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冻胀和融沉作用。冻土作为公路工程地基时,可导致公路凹凸不平,甚至局部陷落,因而威胁交通与运输安全。伊绥项目在冻土路基的施工中主要采取了置换法、CFG桩、冻土桥的防治措施,在冻土路基的防护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铁隧道穿越流砂层时常采用人工冻结法施工,土体冻结后强度提高,阻断了地下水流,有利于隧道施工。人工冻土是固相、液相和冰组成的多相体,本文考虑了固相、冰与液体的相互作用,采用双固相饱和多孔介质理论研究冻土中的圆形盾构隧道的动力响应问题。依据轴对称平面应变模型,采用积分变换和分离变量法求得了频域响应的解析解,并通过拉氏逆变换获得梯级加荷情况下的隧道时域响应。当冻土的温度接近于冻结点时,与饱和土中圆柱形空腔对比表明,该解与饱和土中圆形隧道的解能较好地吻合。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孔壁不透水情况,梯级荷载下隧道的径向位移随径向距离加大而减小;随着温度的降低,冻土强度提高,孔壁处径向位移减小,位移在外荷载作用下增长速率加大;随着渗透系数增加,隧道的径向位移略有减小。该结果对于地铁隧道的冻结法施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干斌  陈斌  叶俊能 《科技通报》2012,28(9):103-108
三维地质模型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复杂地质现象的边界条件,直观地再现地层单元的空间展布及其相互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地层分析的直观性和准确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钻孔数据的栅格法三维地层建模,通过栅格层之间的运算关系处理土层之间拓扑关系,能够大大减少拓扑关系处理的计算量;利用Kriging插值方法建立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三维地层模型,并对空间地质参数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实现对对层状地质结构的三维剖切,能满足工程地质分析和地质解释等应用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4.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对于不良地质、水文条件下的路段,由于路基冻结过程中发生水迁移,使冻土层中的冰体含量剧烈增加,造成路基土的冻胀。春融期间,上部开始融化,而下部继续冻结或停止冻结,形成不透水层。上部土层中过多的水分及时排出,造成土基软弱,强度急剧下降,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中面便发生了弹簧、断裂、鼓包和唧泥等现象,这种现象我们称作翻浆。翻浆的发生,不仅会破环路面,妨碍行车,严重者还会中断交通。因此,在翻浆地区修筑公路,要特别注意对道路沿线地质水文状况详细调查,以便进行路基路面的综合设计, 防止翻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庆林 《青海科技》2001,8(4):47-47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属高海拔冻土区,多年冻土连续分布范围大约550公里,冻土稳定或基本稳定,20世纪60和70年代对青藏公路桥涵调查观测表明:永久性桥涵冻害严重的不超过5%。其桥涵冻害现象主要为融沉、冻胀、破坏、桥墩台及涵洞混凝土冻融剥蚀。 多年冻土地区气候严寒,冻结期长达7-8个月,正常施工期每年只有5-7个月。大部分地区属新开发区,交通条件较差,材料物资供应困难。由于高原冻土地区一般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严重缺氧(海拔5000米时含氧量为海平面的57%),气候恶劣,每年大风天达90天,年平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因浅层气地质所引发的岩土工程问题逐步突显。结合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采用改进的静力触探设备对线路地下段浅层气进行了专项勘察,根据探测结果将沿线划分为三类区段。通过研究浅层气的赋存特点和分布特征,分析其对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浅层气专项勘察成果为线路地下段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地质依据,也可为宁波轨道交通后续线路及类似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宁东地区某矿风井井筒为依托,该井筒因淹水由普通工法改为冻结法凿井,为准确掌握该井筒冻结过程中冻土发展情况,对盐水温度、冻结圈径内外冻土温度压力进行了跟踪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了该淹水井筒盐水温度和冻土温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对淹水井筒施工提出一些建议,这些方案和结论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工程3标段棠东站项目含泥废水处理系统出水不佳。通过改造废水处理机内药剂混合结构和二沉池内部结构,在废水处理机内加药点处增加2个管道混合器和二沉池增加布水槽、集水槽和六角形蜂窝斜管填料。改造后废水处理系统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  相似文献   

19.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在宁波地区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松 《科技通报》2012,28(7):107-112,134
首先对宁波轨道交通工程1号线一期天童庄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地基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处理的设计、施工工艺进行介绍。经过三次试桩,确定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施工参数,并对搅拌桩进行取芯检测和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桩身强度不一致,从桩顶至桩底呈阶梯性逐渐衰减,且结果离散性较大;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调低后的120 kPa要求。最后,提出了减小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设计桩长至15~18 m、增加搅拌次数、改变注浆位置、提高机械功率等方面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人工冻结法冻结壁强度和稳定性是冻结法技术的关键,而冻结壁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变化过程,该文通过对潘三深部进风井冻结工程冻结壁各个形成阶段的温度、强度和稳定性的检测与分析,全面和真实了掌握了冻结壁的安全性,为井筒的顺利开挖与安全掘砌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