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言文学在提升人的个人修养和素质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的时候,要不断向着目标前进,不过在实际的教学中,主要因为汉语言文学本身的随意性较强,致使这门课很难合理控制。因此,在实际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美学教育,用审美教育提升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本文主要依据目前汉语文文学的教学现状,将审美教育揉合进入教育中,对其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职汉语言文学课程涵盖面十分广泛,而且其教学实用性较强,很多知识都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所以做好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韩春萌  彭小庐 《知识窗》2011,(3X):24-26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训教学,是提高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本文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就文学社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以及技能竞赛对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等问题,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训教学进行探讨,有助于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训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学生系统化掌握和内化汉语言文化知识,提高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提升文学素养和精神境界的关键所在。本文以高中语文课堂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为题,具有一定的教学探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6,(23)
汉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而汉语言文学包涵了我国的民族意识,汉语言文学主要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社会市场中人才创新作为主要竞争力。为适应现代化市场需求,提高创造能力,加强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以提高创新能力和文学素养。中学教师应具有对社会发展的前瞻力,结合有效的教学计划,完善汉语言文学教学体系,培养中学生创造力与文学素养。本文以汉语言文学对中学生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为中学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秉承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治学治事教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渗透到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当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本文就以通识教育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理念与策略为研究课题,系统的进行阐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薛梅 《科教文汇》2010,(23):76-76,81
逐渐被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遗忘的背诵,其实有很多好处:它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进而提高其鉴赏能力;能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其写作能力。背诵是解决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读写"不过关问题的可行性方法之一。当然,背诵的范围并不仅限于古代文学典籍。  相似文献   

8.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是语文教师。本文对目前语文教师面临的职业发展出现的困境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语文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的落后已经严重影响到语文教师的职业发展。这就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学习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内的知识,并且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沟通与交流的技术水平。政府和社会也要进行相关的工作以提高语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质量意义重大。从现代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策略、创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新模式三方面探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与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燕艺 《科教文汇》2014,(22):33-34
就目前而言,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信息技术的到来,更是促使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相结合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是培养全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此,本文将针对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及学生才情培养进行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质量意义重大。从现代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策略、创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新模式三方面探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与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就目前而言,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信息技术的到来,更是促使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相结合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是培养全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此,本文将针对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及学生才情培养进行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社会对于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强烈要求,汉语言文学教育更应该以应用性教学为出发点,立足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对教学工作展开探讨。一是立足于专业知识的强化,构建扎实的学科基础,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二是通过稳固的基础知识,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框架,同时开展深入浅出的教学创新工作,提高学生对于学科间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着眼于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创建和谐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朱岚武 《科教文汇》2012,(10):130-131
文艺美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然而由于该课程所需专业基础知识较多,加之教材内容较为枯燥,目前绝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缺少热情。而审美能力却又是现代大学生极为重要的素养,为提高学生该方面的能力,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认为,进行启发式教学是核心,并从阅读、教学技巧和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民族高等教育在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社会对双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蒙汉双语专业正是随之应运而生。与蒙古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都有所不同。蒙汉双语教学在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学生普通话水平也得到一定提升,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限制了双语教学发展。应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蒙汉双语教学工作者应当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曹栓姐 《科教文汇》2023,(22):192-194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如何既保持自身特色,又与时俱进,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新时代人才方面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做了探讨。首先是挖掘优秀古代文学作品的超越性、永恒性价值,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引领学生的思想价值。其次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翻转课堂、群课堂等形式,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创新能力。最后要采取新的评价方式,加强过程监督,合理设置各项考核比例。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性过强,实践性及应用性较为缺乏,如果长期如此,势必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诉求。对此,笔者认为极有必要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的社会应用性,以期为该专业学生未来工作指明道路。  相似文献   

18.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词语、句法和传统的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的课程,是通过对其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来学习汉语言的主要能力,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有中国语言功底和写作能力,更是追求各种文字美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社会制度和经济技术的逐步改变和完善,使得汉语言文学也不断地发展。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是汉语言文学改变的前提,更是时代文学发展和利用的关键。随着经济的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展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文学逐步的繁荣兴盛,各种文学作品涌现而出,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其历史源远悠长,是我国先民智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是其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汉语言文学也成为了人们了解中华文化的最关键的途径。同时汉语言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中最令世人所敬佩的就是中国的文化积淀。汉语言文学是由汉字和汉语共同组成的一种传统文化表达形式。由于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所以这也就为我国文化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从种种方面表明,汉语言文学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这么重要的汉语言文学到底对中华文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本文就探索汉语言文学对我国文化传承及发展的意义这一观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汉语言文学是当前教育体系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继承的前提基础。汉语言文学本身的应用性不是很强,但是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的改变,汉语言教学也随之改变,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的加强其教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就技工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