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泥基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与结构特征决定了其宏观力学及耐久性能,纳米压痕能够测定硬化水泥浆体微观结构各相的力学性能。本文介绍了纳米压痕测试技术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样品制备方法及试验方案,结合统计纳米压痕技术、相关电镜及微观测试方法,详细分析了水泥基材料中微/纳观组分及力学性能和加入细掺料的水泥基材料组分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水泥基材料界面区微观力学性能,尤其对硬化后水泥浆体中大量存在并显著影响水泥基材料的水化硅酸钙(C-S-H)凝胶物理化学性能变化规律进行了重点分析,为今后纳米压痕测试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推广,建立水泥基材料微观力学性能与宏观性能之间的联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层状电磁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与力学行为"采取力学与材料学相结合的手段,抓住含界面/尺度效应的本构关系与设计方法、动力学特性以及多场耦合的失效机理与破坏准则这3个关键科学问题,对层状电磁复合材料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项目组经过4年努力,在力-电-磁耦合理论和方法、材料多场耦合性能表征方法和仪器研制、新材料与新结构的设计和制备三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提出了双非线性磁电耦合本构理论和多场耦合表面理论,研制了多场耦合微纳米压痕仪和鼓泡仪,设计制备了新型磁弯矩效应的磁电复合材料和低噪声弱磁传感器。本项目的研究,对促进我国电磁功能材料及器件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表面活性剂PVP(聚乙烯吡咯烷酮)辅助低温水相法制备了氧化亚铜纳米颗粒,采用XRD、FE-SEM和UV-vis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VP的用量是获得高质量、单分散微纳米颗粒和形貌控制的关键。以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溶液的降解为探针,研究了八面体形貌氧化亚铜在模拟日光条件下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阐述纳米压痕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分析了其与普通压痕实验的区别,利用先进的纳米压痕仪对脆性材料进行了球形纳米压痕实验;同时采用有限元软件Marc建立球形压痕实验三维模型,进行压痕仿真研究,实验结果与仿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磁、光功能材料是信息科技和能源领域的基础材料,界面精细结构表征和调控是其研究的关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北京市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北京科技大学王荣明教授及其合作者围绕"材料结构与性能相关性"理论,选择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具有磁性、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磁光效应及催化性能的过渡金属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发展在原子或纳米尺度上的合金化和异质结构化以及纳米尺度层次化、梯度化和结构阵列化等材料的设计策略和制备方法,对该类材料的表界面结构和性能进行调控,在磁、光功能材料设计体系、表界面结构和组成可控制备、结构与性能相关性机理及应用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研究成果,对纳米材料的合成、微结构和特性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微纳米SiC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处理,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微纳米SiC—MoS2/Ni基复合刷镀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研究微纳米SiC和MoS2的含量对镀层形貌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经表面修饰的微纳米SiC颗粒可以提高镀层硬度;同时在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微纳米SiC—MoS2复合刷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7.
李德兵 《科技通报》2019,35(10):128-132
针对三维泥模表面形貌重建误差低和真实度低的问题,导致逼真效果较差。提出基于Unity3D的三维泥模表面形貌仿真研究方法。分析泥模表面形貌表征,建立三维体素矩阵,计算三维分形维数,并利用泥模表面图像的孔隙个数等条件计算孔隙率,通过对三维泥模表面形貌的数据采集和统一坐标数据,可以完成纹理数据的构建和导入;在此基础上,将Unity3D作为建模工具,介绍了三维泥模表面形貌的建模步骤,根据三维泥模表面形貌的采样点数量划分仿真区域,并构建随动包容盒,分析包容盒中的数据,计算空间变换,可以得到三维泥模表面形貌,结合三维泥模表面形貌表征分析、数据的采集处理,泥模表面形貌三维建模以及泥模表面形貌生成的研究,最终实现了三维泥模表面形貌的仿真研究。测试结果显示,本文方法在对三维泥模表面形貌进行仿真研究时,不仅泥模表面形貌的重建误差小,还具有真实度高的优点,使得三维泥模表面形貌的逼真效果较好,验证了本文方法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正>point随着航空电子器件的尺寸逐渐趋于纳米量级,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面热传输性质对整体传热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二氧化硅和硅基体组成的界面在电子工业中应用广泛,然而在纳米尺度下其界面热阻还没有被完全认识清楚。纳米电子器件可以在极小的区域上产生很大的热流,导致局部温度的升高,俗称热点。消除热点是下一代纳米电子器件的关键技术所在。因此对微纳米尺度下界面间的热传输性质的全面理解有助于下一代纳米电子器件的发展。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对硅/二氧化硅基体之间的界面热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研究纳米铁酸锌合成及防辐射性能;防辐射性能是现代防辐射材料发展历程中标准的重要衡量方法;传统的防辐射方法多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微乳液法单分子前驱体法,合成效果差,导致材料的防辐射性能不达标;提出一种纳米铁酸锌合成及防辐射性能评判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和溶溶剂热法相结合制备铁酸锌纳米晶体,合成后,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纳米级Zn Fe2O4晶体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研究,最后,将材料合成到纺织物上,测试材料的防辐射性能,结果显示,采用基于纳米铁酸锌合成的防辐射材料,防辐射性能远远优于传统合成方法合成的材料,具有非常广泛的防辐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智能材料与界面材料有机结合,赋予界面材料智能特性将是研究智能材料的一个新领域. 通过水溶液以及低温水热合成方法,我们分别制备了氧化锌以及氧化钛一维无机半导体纳米棒薄膜。结合它们特殊的微观/宏观表面几何结构以及表面紫外光敏感性,在紫外光以及暗处保存的交替作用下,我们实现了表面超疏水以及超亲水的可逆转变性能。在这里,我们还讨论了一维纳米材料表面浸润性可逆转变的机理。这一原理可以拓展到其它具有类似纳米结构和外场相应性的纳米表面中。这些具有智能相应性的材料具有极其重要和广泛的工业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水泥基材料无疑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并没有达到所设计的使用年限,因此需要找到可以有效改善水泥基材料性能的方法。大量研究表明,纳米材料的加入可以使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得到改善。纳米SiO2和硅溶胶都属于纳米材料,但纳米SiO2易发生团聚现象,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而硅溶胶是通过溶胶的方式引入纳米SiO2,可以大大提高纳米粒子的分散性。本文从硅溶胶的作用机理以及制备方式等方面来研究硅溶胶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9,(17)
随着表改性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的迅速发展以及在各种装备中的广泛应用,表面、界面以及微尺度材料的可靠性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利用微米压入技术测试材料的弹塑性参数成为材料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简单介绍了几种材料的弹塑性参数压入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及其光催化降解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TiCl4为原料,在CTAB/正丁醇/环己烷/水组成的微乳液体系中制备了纳米TiO2粉末。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光衍射仪等对粉体的粒径、物相、形貌和热稳定性等进行了表征。通过粉体对苯酚的降解情况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TiO2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超疏水性纳米界面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制备并研究了几种超疏水性纳米界面材料,具体包括(1)以多孔氧化铝为模板,通过一种新的模板挤压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该纤维表面在没有任何低表面能物质修饰时即具有超疏水性,与水的接触角可高达173.8°.(2)利用亲水性聚合物聚乙烯醇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的表面,打破了传统上只有利用疏水材料才能得到超疏水性表面的局限性,扩大了制备材料的应用范围.研究表明,这种特殊的现象是由于聚乙烯醇分子在纳米结构表面发生重排,使得疏水基团向外,分子间氢键向内,从而导致整个体系的表面能降低引起的.(3)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通过典型的热解过程,得到了具有类石墨结构的纳米结构碳膜,该膜表面在广泛pH值范围内都具有超疏水的特征,在基因传输、无损失液体输送、微流体等方面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4)利用喷涂-干燥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同时具有超疏水及超亲油性的油水分离网膜.研究表明,网膜表面特殊的微米与纳米尺寸相结合的粗糙结构导致这种特殊的性质,该网膜具有很高的油水分离效率,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纳米纤维,首先研究了纺丝过程参数对纤维直径和形貌的影响;其次对单根纤维进行轴向拉伸实验,测试了纤维的力学性能;最后对单根纤维的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测量。实验发现,拉伸模量与纤维直径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拉伸强度随纤维直径的增大而降低,断裂应变随纤维直径的增大而增加。随着纤维直径的增大,纤维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大,而且纤维开始出现串珠状结构等缺陷,直径分布不均匀。纤维表面形貌特征和纤维缺陷的存在对纤维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纤维的拉伸强度会随着纤维直径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在研究元素的性质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XPS基于光电离作用,用于表征元素的表面信息,可以用于催化研究,用来表征催化材料的元素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在超疏水性纳米界面材料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以一种亲水性的高分子聚乙烯醇为原料,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表面的纳米纤维,纤维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70°。这种特殊的现象是由于聚乙烯醇分子形成了具有纳米结构的表面,分子在纳米结构表面发生重排,  相似文献   

18.
以水/环己烷/OP-10/正戊醇四元油包水微乳体系中的微乳液滴为纳米微反应器,通过微反应器中增溶的硫酸锆十四氯化钛+硫酸锡和沉淀剂发生反应,制备超细Zr0.8Sn0.2TiO4粉体。采用XRD分析、TGA-DTA分析、SEM形貌观察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乳体系中的硫酸锆+四氯化钛+硫酸锡溶液浓度、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对粉体的特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吉同棕  陈明峰 《科技风》2012,(22):66-67
文章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正极材料Li1.2Mn0.54Ni0.13Co0.13O2所需球形前驱体。采用碳酸盐及氢氧化物两种沉淀剂,通过颗粒密度,颗粒粒径,SEM形貌表征手段研究了共沉淀实验条件对所制备前驱体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料速度对颗粒密度,颗粒粒度,颗粒形貌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加料速度的增大颗粒密度增大,粒度增大,颗粒形貌趋于球形且表面缺陷完善;在颗粒形貌方面,碳酸盐沉淀剂体系更容易获得球形颗粒,颗粒表面光滑;氢氧化物沉淀体系颗粒形貌不易控制,但颗粒表面能直观地呈现出单晶形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4):434-435
上海硅酸盐所高濂研究组在无机微/纳晶形貌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在同一反应体系中通过简单调节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成功实现了Cu2O微晶形貌的连续调控,并阐述了以纳米晶粒为生长单元的非经典结晶过程在微晶形成初始阶段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定向聚集过程和熟化过程协同作用的晶体生长机理。该工作对理解微/纳晶无机材料的结晶学特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