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2):9-10
柏拉图通过建立理想城邦来诉说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其《理想国》是他思想的产物,他以理念论为核心,提出"善的理念"。柏拉图的教育最终是为奴隶主贵族阶级培养"哲学王"。他将城邦分为三个等级,而所谓的正义城邦就是三个等级的公民各司其职,从而达到和谐。理想国中的教育实则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属于精英教育。孟子作为儒家学派代表,与柏拉图属于同一时代人物,其思想中体现着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其理论核心为"性善论",提出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本文通过比较柏拉图和孟子,从他们的生活背景、理论哲学基础为出发点,比较二者对于"善"的不同见解,从"仁、义、礼、智"对比"灵魂四德说",概述了教育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通过对智者修辞学的哲学反思和探索,认为智者修辞学为奉承术、蒙骗术和诡辩术,是"坏"的修辞学;而真正"好"的修辞学应该是治疗灵魂疾病的艺术,是具有良好品格和丰富知识的劝说者,通过事实、语言和逻辑技艺的使用,去说服听众,使听众获得知识、确立信念、得到快乐和愉悦,最终取得影响听众心灵的效果。柏拉图对真正"好"的修辞学体系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构建,勾画出了修辞哲学的基本框架和方向,为亚里士多德完成修辞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柏拉图原创性的思想火花照耀着整个修辞哲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杜威对传统教育哲学的批判是研究杜威与现代教育关系的途径之一。杜威从"个体与国家"关系的维度出发,分析和批判了柏拉图、18世纪"个人主义"和19世纪的教育哲学。指出个体的存在与国家的存在是一致的;个体不能从属于国家,也不能超越国家;国家应该通过设置教育机构为每个人的自由和多方面发展提供条件。杜威的研究为认识现代社会中个体与国家的关系和现代教育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和文艺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但是这位伟大的哲人对于当时被众人追捧的诗歌却持着一种非认可的态度,并且还在他的著述《理想国》中提出了著名的"哲学与诗歌之间一直存在古老的论战"的观点。本文将通过柏拉图的视角,浅析柏拉图对诗人的看法,所涉及的角度有:柏拉图的模仿说,诗的技艺,诗人们对荷马的追随,以及神和宗教对诗歌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认为,哲学作为最善好的生活方式,是对"真理的洞见",是爱智慧;爱智慧、"洞见真理"的人被称为哲学家。在柏拉图那里,哲学家"洞见"的"真理"显然与他的理念世界密切相关。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是唯一的真实存在,是本体、共相、目的和模型,可知而不可感,而其中善的理念则被视为"理念之理念"。  相似文献   

6.
"洞穴之喻"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的最基本的哲学寓言,也是他对教育的过程和本质最深刻的阐释,指明了灵魂转向是受教育者与未受教育者的根本区别。"洞穴比喻"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是一门灵魂转向的技艺,并揭示了善的理念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因此,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以"洞穴比喻"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来剖析我国当下的教育现实,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7.
洞穴比喻是柏拉图哲学中能从政治事物的理解延伸至真理学说的重要比喻。它对于理解整个西方古典政治哲学的追求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虽然海德格尔表面上对政治和伦理维度有所拒斥,但他的"洞穴比喻"解读打开了理解政治事物与哲学真理关系的新视野。海德格尔的"存在真理"观提供出一种对话理性的模式,为抵抗后现代主义洪流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相当丰富,在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理念的世界"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重要范畴,是贯穿柏拉图哲学思想的主线。柏拉图在其"理念的世界"中构建了世界的存在方式以及人的存在状况,表征了人的存在是自然界规则或秩序的源泉;而关于"善"、"灵魂不朽"、"美德"等问题的探讨则回答了人应当如何从"是"走向"应当是"的问题。柏拉图奠定了关于独立的有思想的凭借自己的力量立足于世界的人的哲学基础,体现了丰富的人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了建立哲学王统治国家的构想。柏拉图的哲学王国家虽然在政治制度上与共和国有较大的差距,但在价值理念上则具有一定程度的共和色彩。柏拉图哲学王圆家的共和色彩体现为:哲学王国家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由国家、平等国家;哲学王国家是消除内乱的国家;哲学王国家是人们共享幸福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了建立哲学王统治国家的构想。柏拉图的哲学王国家虽然在政治制度上与共和国有较大的差距,但在价值理念上则具有一定程度的共和色彩。柏拉图哲学王圆家的共和色彩体现为:哲学王国家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由国家、平等国家;哲学王国家是消除内乱的国家;哲学王国家是人们共享幸福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段元秀 《教育评论》2012,(2):147-149
柏拉图是西方系统探讨公民教育思想的第一位哲学家。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理念论"和"灵魂说"。他认为,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哲学王"和合格"公民";公民教育的本质是追求"德性"完善;公民教育的过程和内容须经由统治者详细规划和审查。探讨柏拉图的公民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和回归公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  相似文献   

12.
哲学的根本意义就在于为时代、为民族提出主导文化和价值发展方向的理念,这也是哲学的精神性的根本体现和要求。从柏拉图至黑格尔,理念论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史。柏拉图生活在等级信仰的奴隶制时代,他的理念是单纯的自在实体,是庄严的秩序模型,表达了概念主义的理想追求;黑格尔生活在勇于开拓的资本主义时代,他的理念是丰富的自为主体,是开放的自由意识,表达了生成主义的现实活力。理念与时代处于一种相互诠释、相互创生的过程。本文从这两位哲学家对理念内涵的不同规定入手,揭示了时代精神对于哲学理念的熔铸功能以及哲学理念对时代精神的自觉提升。这种历史性的解说对于改造和更新现时代的哲学理念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不但对西方哲学影响巨大,而且其教育理念也于西方文明贡献卓著。要了解西方的文化与教育,柏拉图的哲学与教育思想是不能不管的。柏拉图的哲学本体论是"相"论,柏拉图的认识论就建立在其哲学本体论之上,只有对"相"的认识才是真确的认识。因受制于其哲学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与理性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4.
韩非子的思想历来被认为是"刻薄寡恩"的,他将亲人之间的关系认定为利害关系,对竞争中的失败者态度冷漠,更重要的是他强调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不能因为个人感情而枉法曲断。韩非子的无情,正是因为他深刻地意识到了人之私利、私情对公领域的有害干扰,试图将之彻底逐出公领域。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城邦中废除家庭制度和私有财产,提倡卫士等级共有妻子儿女和财产,这是对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彻底否定。与韩非子相同,柏拉图的无情也是为了排除个人私利和感情对社会正义的破坏。为了在政治混乱、正义缺失的时代重建正义,他们强调社会和国家公利高于个人私利。因此,必须加强国家对个人的控制,不同程度地将个人工具化。不同的是,韩非子秉持"世异则事异"的历史观,因此有可能在国家大治之后,改变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使个人成为目的而国家成为工具。柏拉图则基于"两个世界"的划分和理念论,认为理想城邦不应有任何变化,这样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也就无从改变。韩非子与柏拉图思想的相似性说明,无论中西,心智结构相同的人们会基于相同的人性,对相似的时代问题给出大致相同的解决方案;而他们思想的差异性则展现出古代中国思想与古希腊哲学的根本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借助"洞穴比喻",象征性地说明了两个世界的划分问题,论述了灵魂转向的必要性,并系统地阐述了理念论的丰富内涵。"洞穴比喻"是柏拉图对理念论的深化和总结,它代表了柏拉图的基本思想,是西方哲学的真正开端,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教育思想有明显的理想化取向,即以哲学王的培养实现理想国的建构。在其教育内涵实质上,体现为个人伦理与政治国家的统一。以此为切入点,可以从教育阶段的视角明晰哲学王诞生的过程,进而厘定柏拉图的灵魂塑造与理想国家融洽的教育归向。社会变迁导致的对教育属性变换、中西方教育差异、教育观构成和教育价值厘定的重新认知和体会,则构成文章反思柏拉图教育思想现代意义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7.
"哲学王"是柏拉图的一个重要思想,柏拉图认为只有掌握知识的人才能够统治国家,掌握政治权力。"哲学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理念论,其现实基础是古希腊的城邦危机。"哲学王"思想的核心是对知识与权力的关系的思考,认为两者是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哲学王"思想对我国现实政治的建设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洞穴的比喻"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经典哲学寓言,包含了柏拉图理念论的所有重要内容。"洞穴的比喻"所表现的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的对立,不仅体现了其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两分倾向,而且也反映了其价值观的基本观点。他的这一思想奠定了西方哲学二元论的发展模式与道路,同时也确立了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9.
<正> 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往往借神话表达自己的世界观,神话是古代哲学理论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和表达方式。作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将其哲学观点体系化的杰出哲学家柏拉图,未能摆脱这种局限,其哲学体系也笼罩着浓烈的宗教神话色彩。柏拉图哲学与宗教神话的联姻,已经了引起哲学史学家的注意。黑格尔指出:“柏拉图用神话的方式来表达哲学思想、是很受到称赞的”①。但他在承认我们从柏拉图那里看见的“只是神话”的同时,又认为“这种神话与哲学并无关系,也显然不属于柏拉图哲学”②。这种观点既自相矛盾,又存在偏颇。我们认为,柏拉图哲学与宗教神话存在着  相似文献   

20.
立足教育史与哲学史维度,追溯古典自由教育的"技艺"源流,析出其所蕴藏的"理性推证"与"和谐"之内在规定性,还原西方自由教育体系的本真面貌,为中国通识教育的顺利展开提供新的思想路径.首先对自由教育的学科(术)史展开考察,厘清自由教育的"技艺"源流;其次从哲学维度阐释其所蕴藏的"理性推证"传统与"和谐"意涵,借以表明其实为古典时代理性主义之象征;最后指出,回归此"理性推证"传统并重视其"和谐"意涵,或对中国通识教育特别是其中的"全人"教育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