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坡度和雨强对坡面流水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坡面流水力学特性,通过人工降雨物理模型试验数据和In HM分布式水文数值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8种坡度5种雨强下坡面流流速、水深、阻力系数沿坡面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雨强和坡度对坡面流流速、水深、阻力系数的影响,以及阻力系数与水流雷诺数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从坡面上游到下游,流速和水深沿程递增,阻力系数沿程递减;雨强越大,流速和水深越大,阻力系数越小;流速及阻力系数与坡度正相关,水深与坡度负相关;阻力系数与水流雷诺数呈系数为a指数为b的函数关系,b的取值范围为-1.9~-1。  相似文献   

2.
川中紫色丘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与地形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邓欧平  周稀  黄萍萍  邓良基 《资源科学》2013,35(12):2434-2443
研究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的相关关系对于养分管理和精准农业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应用GIS技术结合地统计方法,研究川中紫色丘陵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性,探讨坡位、坡度、坡向和坡形4个地形因子及其不同组合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养分均呈现中等变异;②土壤养分因子与高程、坡度、坡形呈负相关;与坡向、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呈正相关;③4个地形因子中,坡位、坡度及坡向对土壤养分分布具有强烈影响。坡位-坡度组合下,土壤养分分异与在坡位和坡度单个因子作用下趋于一致,但差异不显著。坡位-坡向组合下,土壤养分分异主要与坡向相关。坡度-坡向组合下,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随坡向变异明显,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则随坡度变异明显;④Kriging插值显示,有机质在中部丘顶部位含量最低,随坡位下降含量呈环状升高;碱解氮主要分布于区域西北部;速效磷在空间分布上沿西北-东南方向呈现一条高含量带;而速效钾则主要分布于区域西南部,以中部三处丘顶含量最低,呈环状逐步向外增高。  相似文献   

3.
本篇文章设置了不同管径,不同入口流速的直管;设置不同管径,不同入口流速以及不同型式弯头。计算并分析各自因素对摩擦因子和局部阻力系数的具体影响,以及参数随各因素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直管,随着流速的渐渐增加,流速的变化对摩擦因子的影响就越小,直到流速足够大的时候,流速的变化将不会对摩擦因子产生任何改变;对于弯头,弯头的直径越大,计算所得的局部阻力系数就越小;弯头的D/R越大,局部阻力系数就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非均匀磁场诱导磁流体中非磁性颗粒定向移动实现分离的磁泳技术,在微流控芯片中用于细胞分选、DNA提纯和生物分析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考虑稀磁流体的体积分数为1%,其粘性随磁场强度的变化为线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磁性颗粒在磁流体中的粘性阻力和磁浮力,同时根据流体力学方程组、Maxwell磁学方程组和非磁性颗粒的运动方程,建立了梯度磁场和流场共同作用下的非磁性颗粒运动的二维数值模型。对两种磁场分布下非磁性微粒的运动特性以及不同入口速度和磁场强度对颗粒偏转的影响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磁场驱动非磁性微粒朝着远离磁源的方向移动;入口流速从1.0 mm/s增大到2.0 mm/s时,粒径分别为3、4、5μm的三种颗粒的偏转距离逐渐靠近;微通道内颗粒越靠近磁源位置磁力越大,磁力最大值发生在永磁体相邻两直角附近,所以越靠近磁源的颗粒偏转也越大。另外,在相同入口速度下,磁场强度越大,非磁性颗粒的偏距就越大,越有利于颗粒的负磁泳操作。研究结果对分离装置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冷却水入口温度对管式换热器内壁腐蚀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基于茂名市梅江江段的水样进行模拟换热器腐蚀过程实验,模拟实验研究了冷却水入口从20℃-40℃的区间内,冷却水对管式换热器腐蚀速率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并就流速对腐蚀速率的影响逐一作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腐蚀速率显示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流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腐蚀速率随流速的增加而减小,腐蚀机理为:腐蚀是由对流传质和表面反应共同控制,低流速以对流传质为主,流速增大起到方便致腐蚀离子微生物向换热器表面扩撒,腐蚀速率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张宁  曾庆敦 《科技通报》2019,35(9):7-11
采用有限体积法和自适应网格技术,对超椭圆颗粒群在粘性、不可压流场中的绕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3≤Re≤200, 0.303≤k≤0.836 and 2≤n≤5的工况下,研究了雷诺数(Re)、孔隙率(k)和形状指数(n)对颗粒群绕流过程中的流动特性(流线分布和速度矢量)、阻力特性(阻力系数C_d)和传热特性(平均努塞尔数Nu)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e从3增大至200,超椭圆颗粒群中的C_d逐渐减小,而Nu逐渐增大。同样,随着k的增大,C_d先急剧减小,当k超过某一临界值时,C_d趋于稳定,而Nu逐始终随k的增大而增大。此外,无论n如何变化,e始终与k呈正相关,并在n=2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沉速是泥沙运动研究的关键课题。利用高速摄像仪的高精度计时能力,记录单颗粒泥沙在水体中的下沉过程,测得沉降速度。从结果分析,当颗粒粒径较小时,实测的沉速比常用沉速公式计算值偏大,且粒径越小这一现象越明显。认为泥沙颗粒受到的有效阻力与滞流阻力和紊流阻力的几何平均正相关,推导出单颗粒在过渡区的沉降公式,并根据实验数据确定其系数。经验证,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符合度良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采样、室内试验和数据分析,研究了祁连圆柏林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及其在土层深度上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分形维数与土壤粘粒、粉粒和砂粒含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祁连山南坡祁连圆柏林土壤颗粒质地较粗,以粉粒和砂粒为主,分形维数值偏低;②祁连圆柏林土壤粘粒、粉粒和砂粒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出现波动性变化,而分形维数值在土层深度上则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层下降趋势;③祁连圆柏林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粘粒(0.002mm)、粉粒(0.002~0.05mm)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砂粒(0.05~2mm)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PH值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由于风洞试验受到尺寸的限制,试验雷诺数小,而真实飞行时雷诺数较大,结果会引起风洞试验与真实飞行时的气动力特性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受雷诺数影响显著的风洞试验数据主要有最大升力系数和最小阻力系数,故需要对这些风洞试验数据进行雷诺数修正。雷诺数效应修正量的计算法是:通过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计算方法,求出飞机在真实飞行雷诺数下和模型在试验雷诺数下的最大升力系数和最小阻力系数,从而得到雷诺数效应修正量。  相似文献   

10.
绍鸭氮维持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氮平衡试验法和无氮日粮法研究了绍鸭的氮维持需要(Nm),氮平衡试验结果:Nm与体重呈正相关,体重越大,Nm越大;单位体重的Nm与周龄呈负相关,周龄越小,单位体重的Nm越大,到20周龄后该值趋于稳定;单位代谢体重的Nm在整个试验过程的各龄段中没有显著差异,平均每天为454mg/kg。无氮日粮法结果:Nm与无氮日粮采食量呈负相关,随采食量减少,Nm增加,当无氮日粮采食量为零(绝食)时,Nm与氮平衡试验结果较接近,每天为467mg/kg。  相似文献   

11.
在一系列营养盐相同的水体中培养藻类,使其处于相同的温度和光照,不同流速条件下,对水体中总磷的消耗和叶绿素生长情况进行记录,研究紊流对藻类生长产生的影响,进而研究紊流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水体富营养化爆发存在临界流速,当流速小于临界流速时,叶绿素随流速的增大而增长,而流速大于临界流速时,叶绿素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油藏开采过程中沥青质沉淀和堵塞的问题,采用ST公司生产的固体沉淀测试系统进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不同压力、温度和流体流动速度对原油中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低流速下,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受压力因素影响不敏感;高流速下,随压力的增加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变化幅度较明显,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温度越高、流速越低时,形成的沥青质沉淀颗粒就越小,并且温度越高沥青质颗粒尺寸随着压力变化的幅度也越小;(3)随温度的增加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4)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针对变摩擦阻尼器无系统研究方法及具体规范的支撑。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单自由度体系在谐振激励下结构位移、耗能比计算公式并确定摩擦系数、坡面长度、坡度和碟簧刚度等为影响弹簧-坡面变摩擦阻尼器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采用自编程序对弹簧-坡面变摩擦阻尼器进行参数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弹簧-坡面变摩擦阻尼器摩擦系数宜取0.5以上;(2)宜适当增加坡面长度且平面段长度宜小于结构屈服位移;(3)当弹簧-坡面变摩擦阻尼器耗能不足时,宜优先考虑增大坡度;(4)当增大坡度仍无法满足弹簧-坡面变摩擦阻尼器耗能需求时,可考虑增大碟簧刚度。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应用中弹簧-坡面变摩擦阻尼器参数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彭秋志  朱丹 《资源科学》2022,44(9):1799-1808
针对平均坡度指标难以稳健描述地面坡谱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频率累加分位归并的坡谱分级方法。作为验证,运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将全国县域分为5个坡级,借助2000年和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坡级与人口分布的关系。结果发现:①所提出的分级方法包含频率累加曲线的构建、基于分位数的参考曲线生成、基于相似度的类型归并3个关键步骤,由此得到的全国县域坡级划分方案具备稳健坡度梯度性、宏观空间连片性以及清晰地学含义。②全国县域人口数量总体保持随坡级升高而波动式缩小的特征,且二者间呈现明显的线性负相关关系,线性拟合R2从2000年的0.761上升到了2020年的0.845,20年间人口总数变化量与坡级的线性拟合R2达0.963;人口密度的极端值对其自身的坡级分布有较大影响,当剔除人口密度小于20人/km2和大于2000人/km2的区域后,两个分析年份全国县域人口密度均稳健保持着随坡级升高而线性减小(R2 > 0.985)。本文为稳健表达如坡度等环境梯度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分级方法,并深化了对中国县域人口分布与坡度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设计制作了一个半球形腔式接收器,将其安装于一碟式聚光器焦点位置,以水作为工质对其进行了热性能的实验研究。在室外条件下,研究了直接辐照度、流量对接收器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收器热功率和热效率都随流量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随着流量继续增加,增大趋势变缓;热功率随直接辐照度的增加而增大,热效率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颗粒物质运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颗粒物质研究的历史和颗粒物质研究的现状,以及颗粒物质研究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验得出:圆筒底面所受压力会随圆简直径增大而增大,但达到饱和压力后就不再增大,同时圆筒底面压力会随颗粒直径增大而增大;平面传送带的流量主要受传送带的速度和瓶颈开口大小的影响,但在一定瓶颈开口大小下,存在临界速度,流量关系会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7.
大采高综采煤壁片帮的影响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采高综采所具有的优势使其在国内外被广泛地采用,现己成为国内外厚煤层综采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煤壁的稳定性对大采高支架性能的发挥具有很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影响煤壁片帮的5个主要因素,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随采高的增加,煤体的破坏深度呈指数分布,随工作阻力的增加,煤体的破坏深度呈线性减小;当工作阻力达到5.O1MN/架时,片帮现象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对参芪生血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其质量标准进行研究。采用高校液相测定了参芪生血颗粒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规格4.6mm×250mm,5μm);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流速1.0m L·min-1;柱温:3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条件:漂移管温度温度为40℃,气体流量为1.5L/min。  相似文献   

19.
由于纵向内肋片管的对称性,所以本文只研究两肋片间扇形区域的一半。在假定条件下,建立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采用simpler算法求解出摩擦系数与雷诺数的乘积fRe,用于表征阻力的变化。对速度场计算结果进行处理与分析,发现随着肋片数的增加流动阻力随之增加,当肋片数大于20后逐渐趋缓。  相似文献   

20.
孙汉群 《科技通报》2005,21(6):662-667
对于北半球的夏半年的偏北坡,在水平面非极昼时,如果坡面所在的纬度和太阳赤纬一定,则存在一对临界坡向c2β=±[π-arcsin(sinδ/cosφ)]。当β>c2β时,存在使非水平面极昼的临界坡度cα1,如果<δφ≤π/2-δ,α>cα1,坡面有两次日照;或者,当β>c2β,而φ≤δ时,存在另一个临界坡向cβ0=ar鄄ccos(-cos/δcosφ),使得当φ≤δ,cβ2<βcα1,坡面有两次日照。在水平面极昼时,存在一临界坡向0β=arccos(-tg-1(φ δ)tg-1α),当β>β0,坡面为两次日照。南半球的冬半年的偏南坡两次日照的情况和北半球的夏半年的偏北坡两次日照情况在纬度、坡向和太阳赤纬方面相对称,而临界坡度相等。如果纬度和坡面的坡向、坡度一定,当坡度大于参考坡度0α,太阳赤纬位于两个临界赤纬cδ<<δcδ0之间时,北半球坡向偏北的坡面两次日照;或者,太阳赤纬位于两个临界赤纬-(π/2-φ)>δ>-0δ之间时,南半球坡向偏南的坡面两次日照。北半球夏半年极昼区,当太阳赤纬位于:0δ>>δπ/2-φ时,坡面为两次日照。南半球冬半年极昼区,当太阳赤纬位于:-(π/2-φ)>>δ-0δ时,坡面为两次日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