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工区是幼儿展示自我、发挥想象力的区域,是以教师预设和幼儿自发相结合的学习区域。美工区的材料是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载体,因此,材料的提供和投放是美工区域创设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注重材料的生活化、游戏化,以保证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近来,"区域活动"又成为大热的名词,各个幼儿园在大费周章的开展区域活动。而美工区作为颇受幼儿欢迎的区域之一,材料的投放对幼儿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幼儿在自主化的区域活动中能更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3.
美工区的游戏活动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感受美、发现美和表现美的地方。教师可根据幼儿美工区活动开展的进程和需要来投放美工区的材料,也可以根据主题活动开展来提供相应的材料,并在幼儿开展美工区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发生的问题,提供恰当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在幼儿园中,美工区是供孩子们探索并进行艺术创造的一个自由空间。在美工区活动中,我们应注重为孩子们创设有利于引发他们自由表达的环境,多提供自然材料,启发幼儿感知与表现美,运用适宜的支持策略,促进他们的活动不断深入。通过孩子们自由自主地表达,激发他们的审美潜能,发展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王金芳 《科教文汇》2011,(8):62-62,121
分享行为不仅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和形成良好品格有重要意义,对儿童知识的建构也有重要意义。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的同伴交往增多。研究者通过对美工区的观察,归纳出幼儿在美工区分享行为的类型.并提出促进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6.
美术区域是给予幼儿发挥想象、表达情感的地方。随着我园课程游戏化的深入,美术区域活动更注重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要求教师在创设区域环境、组织区域活动时应回归儿童立场,回归儿童生活,尊重儿童的想法和年龄特点。本文从"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激发幼儿创作兴趣""营造‘自由、自主’氛围,鼓励幼儿敢于创作""3步骤,促进幼儿‘深’度发展"三方面谈谈美术区的开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美工区活动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多种艺术创作材料为辅助,在实践操作中,满足幼儿自主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我园地处农村,大多数幼儿来自农村家庭,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农村城市化日益加剧,我们儿时的游戏很难在现在的孩子身边找到踪影。难道是游戏资源的匮乏吗?其实不然,是因为高科技占据了孩子的大量空间,孩子不需要去为游戏材料烦恼,也没有人引导他们利用这些乡土资源开展游戏。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乡土资源开展活动,延伸幼儿的家庭游戏。面对小班幼儿我们可以尝试从美工区开始,因为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美工制作和游戏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品味,对于培养幼儿朴实、坚韧的优秀品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幼儿期的孩子喜欢观察,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班级设立一个动手操作的美工区是非常受幼儿欢迎的。本文作者从拓展收集途径、取材于生活、与主题融合、从易到难、分层提供等五个方面来阐述了如何为幼儿园美工区提供有效、适宜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美工区活动对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发展有着重要价值。本研究以该幼儿园小班幼儿美工区活动情况为例展开调查研究,发现在活动中有部分幼儿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对某些材料缺乏兴趣,学校提供的材料不能够满足幼儿的需要。针对此状况,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美工区活动是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重要途径。低结构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但是教师提供的材料要支持幼儿自身发展和兴趣需要,要尊重个体差异,所以必须要有效的选择材料、投放材料,才能促进幼儿利用材料进行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12.
低结构材料是源自于生活中一些单一的物品,不存在固定约束的玩法与清晰目标的材料,可以是泡沫盒、纸杯、塑料瓶等等;这部分材料大多是从平时的生活当中获取、没有安全危害、品种多元化。一方面可以落实资源的反复运用,还可以展现幼儿的想象水平,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展开主动学习与探究,是幼儿园美工实践作业的大热素材。所以,幼儿园老师应该自主搜集生活当中的环保素材融入到美工区活动的投放与利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游戏化不断推进,对我园美术活动进行了重新审视,发现美术活动存在以下问题:内容选择主要来源于教师,脱离幼儿生活及兴趣点;范画的提供扼杀了幼儿想象与创作的空间;组织形式与教学手段的单一使美术活动缺乏新意及趣味等现象。为了更好地践行课程游戏化理念,突破传统的美术活动模式,我园尝试进行了一些改变,现以"秋之韵"美术节活动例谈创新改变。  相似文献   

1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了艺术领域的目标和要求,要求幼儿园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需求,不断为幼儿创设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艺术区域空间,让幼儿在艺术区域空间中施展自我,提高幼儿的艺术细胞。而针对于美术区域活动空间而言,其是幼儿区域活动空间必不可少的领域,幼儿深入其中,对于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大脑思维的促进、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培养都大有裨益。将美术材料有效投放美术区域空间,为幼儿的创新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和材料,本文主要就瓶罐这一材料的有效投放,分析和研究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5.
幼儿通过参与区域游戏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幼儿在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同时,充分发挥游戏自主性,培养发展各种能力的活动。通常在组织区域游戏时,幼儿可能更多的是听从教师的安排,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都没有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因此,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是需要我们老师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薛秀华 《知识窗》2011,(8X):61-61
<正>美术活动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根据孩子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笔者在实践中开展了多元化的美术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更鼓励了孩子用多种方式进行大胆的创造与表现,培养了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一、观察生活,萌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创作情趣1.走进大自然,在与自然的  相似文献   

17.
所谓区域活动,是一种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特点和需要来选择材料进行个别性或小组性的操作活动.区域活动提供了较多的自我表现机会,创造了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既满足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又使幼儿在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中,产生了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动机.区域活动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的个体需要,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是培养幼儿自主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所谓"生活物"就是我们日常生活行动、学习、工作、休闲、娱乐时需要用到的物品,包括自然物、废旧材料、日用品等。孩子是天生具有表现美的冲动和愿望的,特别是中班幼儿,他们在小班的基础上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美术技巧,面对平面作画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创造欲望,他们更愿意用不同的形式,在更具挑战性的立体物品上创作。  相似文献   

19.
美术活动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它是指在美术领域中通过开展创造性活动激发幼儿自主的进行学习、创作,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为培养独立的、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它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同时,区域活动能据供给孩子们更多的个体活动空间,幼儿能按照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最佳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我们的实际教育过程中,老师们到底应该如何操作,才能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更充分地发挥区域活动的价值。既让幼儿更加自由、自主、愉悦地参与活动,又能切实地满足每个孩子学习经验的提升。我将结合虞永平教授的"游戏精神"和自身实践,从活动形式、材料投放和教师指导三方面谈谈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