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T.S.爱略特早期创作的最重要的诗篇,也是现代主义经典之作.该诗突破传统诗歌表现手法的局限,运用现代口语和自由节奏韵律,成功描写了普鲁弗洛克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时间"和"意识"是构成<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基础构架和主要内容,并从"时间"和"意识"两个方面对文本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邓慧敏 《考试周刊》2012,(43):16-18
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学,在主题、表现手法、叙述角度等方面与传统文学风格迥异。本文从现代主义诗歌入手,通过讨论《我究竟怎样爱你》和《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比较传统情诗和现代情歌的不同。文章从诗歌主题、艺术技巧、时空观念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作为T.S.艾略特早期的诗歌代表作,《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表现了一个现代“哈姆雷特”的典型形象。作者通过诗歌细读法逐层分析普鲁弗洛克这个人物的精.神特质,从诗句的重复性角度来剖析这个现代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及其所折射的精神内涵,从而揭示出普鲁弗洛克这个原型人物的犹疑不决和精神孱弱象征了20世纪精神荒原时期人类心灵的深刻危机和苦闷求索。  相似文献   

4.
尤利西斯这一经典人物,在西方文学史上不断被重写。T.S.艾略特也偏爱这一主题。文章分析了艾略特所创作的一系列尤利西斯主题诗歌,指出艾略特作品中的尤利西斯形象深受但丁在《神曲》中所塑造的尤利西斯形象的影响,艾略特追随但丁的脚步,也选择了尤利西斯作为自己时代的代言人。艾略特创作了一组现代尤利西斯群像:普鲁弗洛克,小老头,弗莱巴斯,斯威尼,从而赋予了尤利西斯丰富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5.
艾略特在《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成功刻画了一位中年男子在现代社会中毫无意义的生活。在生命哲学家柏格森的影响下,艾略特在该作品中以绵延观中的物理和心理时间为线索,同时展开,刻画出一个被时间利用的现代人形象。主要从柏格森的绵延与时间、绵延与自我的关系方面对T.S.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进行解读,分析绵延自我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体现,阐释艾略特的早期诗歌中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   

6.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美国20世纪初杰出诗人T·S·艾略特的早期重要作品,被公认为英美现代派的第一部诗歌杰作。诗歌表面是在讲述一个性格懦弱的单身汉普鲁弗洛克始终没有勇气向心上人求爱的故事,实则通过对人物普鲁弗洛克的形象描写来反映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揭示现代西方人精神空虚、迷茫、焦虑、异化的主题。诗人以一曲求爱情歌为读者谱写了现代文明的悲歌。  相似文献   

7.
艾略特的诗歌被奉为现代派诗歌的先驱,早期诗歌以他的成名作《普鲁弗洛克情歌》为代表,展现了艾略特对诗歌创作的敏锐把握和天赋。艾略特在这首诗中向读者传达了"非个性化"理论的观念,为英美新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慧 《文教资料》2013,(5):12-14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早期诗歌的代表作,由于早期受到玄学派影响较深,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奇思妙喻使诗歌言之有物而不失幽默感,同时也达到了他所提倡的非个人化的效果,并且增加了诗歌的新颖性,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一诗中艾略特运用的奇思妙喻及其达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第一部重要的作品,作者以主人公普鲁弗洛克对待"重大问题"——爱情表白的态度变化作为贯穿整首诗的主线,用内心独白表现主人公普鲁弗洛克渴望爱情又害怕爱情,在无数次的挣扎中陷入梦境,经历了入梦、梦酣、梦呓多个阶段后被惊醒,梦幻破灭。  相似文献   

10.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第一部重要的作品,作者以主人公普鲁弗洛克对待"重大问题"——爱情表白——的态度变化作为贯穿整首诗的主线,用内心独白表现主人公普鲁弗洛克渴望爱情又害怕爱情,在无数次的挣扎中陷入梦境,最后被众人惊醒,爱却只能被淹没,"在钉针下趴伏"。  相似文献   

11.
谈政华  柯细香 《海外英语》2012,(8):191-192,194
T.S.Eliot ’s poem,"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different and unusual,is difficult to interpret.T.S.Eliot rejects logic connection,thus his poems lack logic interpretation.He himself justifies himself by saying:he wrote it to want it to be difficult.The dissociation of sensibility,on the contrary,arouses the emotion of readers immediately.  相似文献   

12.
T .S艾略特 ,一个现代的、深刻的诗人 ,善于描写现实社会中的现代人物形象。这一切都表现在他的早期诗歌中 ,艾略特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混乱无序的年代。一战后 ,人们发现他们有序的生活遭到了破坏 ,面对这个令他们困感无助的现代世界 ,他们丧失了一切希望和信仰 ,变得空虚、无助。艾略特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者 ,看透了现代世界的本质及其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在他的早期诗歌如《空心人》 ,《普鲁佛洛克的情歌》 ,《小老头》等诗中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空虚 |情感矛盾 |生活平庸及绝望。  相似文献   

13.
艾略特的早期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时间”不仅是表达主题的手段和技巧,而且以主题内容的形式出现于叙事过程之中,以揭示主题思想。艾略特借助普鲁弗洛克的内心独白,将有限的现实时间下人物的心理过程投射于他的意识反映上,形成了广阔的叙事时空,并通过对“时间主题”叙事功能的揭示与运用,呈现以普鲁弗洛克为代表的现代人的内心状态和生存环境,反映西方人日趋严重的异化感。  相似文献   

14.
T. S.艾略特把极不符合传统情歌形式的内容放入他的《情歌》中,使文本内容和形式相悖,形成不和谐的二元对立;诗人借用二元对立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现代都市人的典型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人格分裂以及内心冲动与行动延宕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15.
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视角,分析英国作家托马斯·斯坦恩斯·艾略特的诗作《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五种符码,揭示诗歌展现充斥于主人公当时所处社会虚伪堕落、空虚颓废的主题,得出这首诗不是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而是艾略特对现代社会的一曲挽歌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黄昏"世界的哀歌--论《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思洛普·弗莱说 :“对艾略特有一个全面了解 ,是任何一个对当代文学感兴趣的人所必不可少的。”要了解T·S·艾略特 ,首先应从他早期代表作《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入手 ,因为它是最早较全面地体现他文艺观和艺术天才的杰作。本文从“非个性化”、“客观对应物”、自嘲式戏剧独白三个方面论述了该诗的成就 ,从而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艾略特 ,了解 2 0世纪西方文学  相似文献   

17.
许丰田 《海外英语》2012,(6):204-206
T.S.Eliot,a great American poe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is a spokesman of the Imagist Movement.He emphasizes describing the rotten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the decayed morals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Prufrock that T.S.Eliot described in his early poems is timid,hesitant,sensitive,anxious,lack of will and confidence;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detailed behaviors of the characters in Eliot’s early poems and reveal the major image of modern men more clearly.  相似文献   

18.
汤雅静 《海外英语》2012,(16):189-190,205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commonly known as"Prufrock", is a poem by T. S. Eliot, Published in Chicago in June 1915, it presents a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form of a dramatic monologue, and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Eliot’s career as an in fluential poet. This paper aims at exploring its theme of modern people’s predicament 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magery and fig ures of speech used in the poem. Also, a moderate part will also be given to its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skill in the poem and its contribu tion to the theme of the po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