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分析一节实验课谈实验教学枝江县教研室伍利民(443200在听课中,发现一位老师教学“热胀冷缩”一课时,这样组织教学:1.教师演示研究水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实验器材:酒精灯、盛有红色水的试管,试管口用橡皮塞塞紧,橡皮塞中心穿孔,插入一根细玻璃管,一...  相似文献   

2.
我在生物教学中,实行“三个结合”,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一、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原动力。”加强讲课的趣味性,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力求把课讲得生动形象,尽量凭借教具、演示实验等把抽象的科学道理具体化,加强趣味性。如讲光合作用,我首先简单地讲述1772年普利斯特列的科学发明,即:绿色植物不象动物的呼吸作用那样影响空气,而是把呼吸作用逆转过来。引起学生兴趣后,我就作了几个演示实验:拿一片天竺葵叶子叫学生观察,看哪部分是遮光的,哪部分是不遮光的。然后除去遮盖物,放在酒精中煮沸,脱掉叶绿素,取出滴上碘酒。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先看书,再看变化:不遮光部分变蓝了,遮光  相似文献   

3.
用一根 5 0mL的碱式滴定管和染红的清水代替课本中的量筒和清水。演示时 ,首先在碱式滴定管中加入 3 0mL左右的红水 ;然后将碱式滴定管稍倾斜 ,缓缓地加入无色酒精 ,至管口 ;最后用 0号胶塞塞紧碱式滴定管上端口 ,拿着它上下来回地倒置几次 ,使分层的酒精和水充分混合 ,液体颜色变均匀。实验结果表明 ,在碱式滴定管中 ,酒精与水混合体积减小 1.5cm高度 ,混合前后视觉差别较大。演示给学生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巧做酒精与水混合体积减小的演示实验@李广锋$云南省会泽县第一中学!654200 @张兴万$云南省会泽县第一中学!654200…  相似文献   

4.
刘利  薛永红 《物理教师》2005,26(10):58-59
“分子间有间隙”演示实验中,中学教材中采用的是一支长试管倒入等量的酒精和水,然后观察其体积减小来演示说明分子间是有间隙的,这样做的效果较差,不易明显观察到液体总体积变小的现象,难以令学生信服,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也有一些中学采用1m多长的空心细玻璃管(一端封闭一端开口),通过用滴管往长玻璃管中滴满等量的水和酒精,之后用大拇指按紧开口端,  相似文献   

5.
1 兴趣激励  我在进行“热传递、传导”一节教学时 ,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演示实验的玻璃试管中装入水时加放一条小金鱼 ,在实验前设问 :“若将装有小金鱼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 ,小金鱼会怎样呢 ?”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 :“鱼肯定会死。”结果学生个个聚精会神地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如图 1,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上部的水 ,过一段时间后 ,发现试管上图 1部的水已沸腾了 ,老师特别提醒学生观察小金鱼怎样了 ?这时学生惊奇地发现 ,小金鱼仍自由自在地游动。由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2 信心激励  …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空气推动塞子时,热能减小”的演示实验:取一个大口厚玻璃瓶(图1),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瓶内水面上方有空气和由于水蒸发而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塞子的开口往瓶里打气,当塞子跳起时,可以看到玻璃瓶中出现了雾。本实验中,塞图1到的,但瓶中出现的雾却很不明显,所以学生对“物体对外做功,热能减小”感到很难理解。怎样改进才能使现象明显,实验变得有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呢?本人运用了酒精代替水做实验,发现实验时现象很明显:产生了浓浓的白雾。因为酒精极易蒸发,瓶内产生了大量的酒精蒸气。当温度降低时,酒…  相似文献   

7.
取容积为100毫升的园底烧瓶一只,配上适当的胶塞。在胶塞上装配一支尖咀玻璃管;并使玻璃管伸及园底烧瓶底部附近。 向烧瓶中加入50~60毫升酒精。向酒精中滴入几滴红墨水,振荡,使成红水酒精,以增加喷泉的鲜明程度。然后将瓶塞塞紧,勿使壁部漏气。 演示操作。(1)向容积为500毫升的烧杯中加水200~250毫升,再用量简量取55~60毫升浓硫酸,沿烧杯壁部徐徐倾入水中,边倾入边搅拌。(2)将装有红色酒精的园底烧瓶放入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是新世纪的前沿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一、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与实践的热情才被充分地激发。例如,鼓励学生设计趣味性实验:利用植物的向性运动原理,使幼苗的主根呈多种几何图形;用光合作用原理在一片叶子上印出自己的头像。  相似文献   

9.
学习分子动理论知识时,老师常常做这样一个演示实验: 在一根较长的玻璃管中注入一半水,再缓缓地倒满酒精,用塞子塞住开口端,上下颠倒几次再竖起来,可以看到玻璃管中的液面降下去了.这个实验直观地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空隙.一次,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一个同学忽然提了这么一个问题:刚才降下去的液面和塞子之间是真空吗?  相似文献   

10.
成功的演示实验是激发学生浓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氢气流吹肥皂泡实验即为一例。但课本中的实验设计是用玻璃导管吹肥皂泡,在实际操作中不易成功。其原因有两个:一是玻璃管太光滑,所蘸肥皂液较少,不易连续吹出多个肥皂泡,而且易使吹出的肥皂泡偏离管口,“结”在玻璃管上不易脱离;二是吹出的肥皂泡易带上小水滴,使质量增加而不易飞升,体现不出氢气比空气轻的性质。笔者经多次实验,认为可做如下改进,以提高实验成功率增加趣味性。1实验操作a.用一段长约5cm的普通毛笔杆(中空竹管)代替玻璃管。b.在肥皂液中滴加有色…  相似文献   

11.
溶液互溶时体积变化的演示及解法导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演示方法1.1 液体互溶后体积减小(1)在图A所示仪器中,先注入水约占下端玻璃管容积的1/2,再缓慢注入带色酒精至细玻璃管上端,如图B所示。(2)用橡皮塞将上端管口塞紧,将仪器上下连续倒置数次,使内部液体充分混和。  (3)照原样放好,观察细玻璃管中的液面是否下降。1.2 液体互溶后体积增大(1)在图A所示装置中,先注入12体积的二硫化碳,然后注入带色的乙酸乙酯至细玻璃管下端,如图C所示。(2)按上面2的操作方法操作,观察原来空着的玻璃管中是否充满了液体。3 实验原理两种液体相混时,如果溶液中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纯组分小时,则溶液体…  相似文献   

12.
一、实验导入法。例如,教“热胀冷缩”时,先演示“热喷泉”实验。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烧瓶,瓶口塞有带玻璃管的瓶塞,玻璃管直插到瓶底。教师用热水浇在烧瓶外面,瓶里的水立刻从玻璃管喷出,就像喷泉一样。教师演示完毕,要求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水会从瓶里喷出来?学生看了实验十...  相似文献   

13.
做观察酒精和水混合时体积变小的实验通常是用量筒量取酒精和水混合后进行观察 .这样操作不仅要几次观察记忆量筒中的液面刻度 ,而且耗费酒精的量较大 .下面所设计的观察酒精和水混合时体积变小的实验 ,不仅操作简便 ,耗费酒精量少 ,而且教学视觉效果好 .演示管的制作截取一根内径为 5mm长 1 6mm的直玻璃管 ,磨平两端 .在一端涂上强力粘接剂 ,将一小块铝片粘封在其上 .待粘接剂干后 ,剪去周边多出的铝片 .这样便制成了一支演示管 .演示操作1 .用尖细长嘴滴管吸取约 2mL经过染蓝的水 ,将滴管尖伸入到演示管里至演示管中部位置 .当演示…  相似文献   

14.
取一根胡萝卜,切去顶部,用小刀挖一个圆孔,孔径要恰好能塞紧一个软木塞。从圆孔向下小心地挖一长柱形的深坑,坑内灌满浓红糖水。用中央插有细玻璃管的软木塞塞住洞口,并用熔化的蜡封严,在液面处作好标记。然后,将该装置放入一盛清水的大玻璃杯中,10分钟后,学生就会发现玻璃管中的液面慢慢上升,如果玻璃管比较短的话,下课的时候,糖水就会从玻璃管的上口溢出来。该实验,取材容易,简便易行,能使学生真实地“看”到根的吸水过程,课堂演示效果较好。根吸收水分的实验@祝晓芳$石家庄市西三庄学校!050071  相似文献   

15.
课外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是课内知识的向外扩展。历来,课外作业受到许多同行的忽视,他们只是把其当作课堂内容的重复再现,形式不外乎抄写读背。因此,练习显得单调、枯燥、乏味,被学生视为一种负担,效果可想而知。我认为,在大力提倡发展学生创新才能的今天,课外作业不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关键在于其设计得是否精心,是否能使趣味性、创造性、灵活性融于一体。一、课外作业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趣味性”小学生显示的学习带有浓厚的兴趣色彩。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最好老师,因此,课外作业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一、仪器特点及用途 1.特点.(1)本教具制作简便、取材容易,融合了化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将钠与水的反应、气体的收集、气体的排出、产物的检验和喷泉现象集于一体,既能充分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各种现象.又能方便地检验生成物.还能增加实验的新颖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2)整个实验操作便捷、安全可靠、现象明显,有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良好的开头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前奏每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良好的开头就像一首歌曲的前奏,它一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为整个一堂课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开端。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往往可以激发灵感。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头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  相似文献   

18.
1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是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课本上(华东版)采用的演示实验是:先在一根一端封闭的较长的玻璃管内注入一半水,再缓慢地倒入酒精.用塞子塞住开口端,上下颠倒几次再竖起来,让学生观察玻璃管中的液面低下去的办法.实验中,我们用 50 cm长的玻璃管演示,结果发现液面下降还不到 0. 5 cm,后排学生根本看不清.为此,我们在做到实验器材因陋就简,操作简便易行,又能增加可见度的前提下,采用了“放大”法,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实验时,取小广口…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上开发演示小实验 ,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原理清晰 ,操作方便 ,生动有趣 ,效果明显。对激发学生兴趣 ,掌握知识 ,启迪思维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的机会。实验 1 演示蒸发现象。器材 :水、酒精。方法 :用手的食指、中指分别在水、酒精中浸湿取出 ,把指头迅速按压在黑板上并移动 ,再离开。然后让同学们观察现象 :酒精很快消失 ,黑板变干 ,水要缓慢些。由此说明 :①液体都能蒸发 ;②条件相同时 ,酒精比水蒸发更快。  图 1  实验 2 演示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器材 :废日光灯管灯丝、2 5V的小灯泡…  相似文献   

20.
<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呢?一、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表明,演示实验具有趣味性强,易于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特点。对物理教学而言,教者可利用演示实验,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情境。例如,为了上好《绪言》课,笔者在具体教学时,编排了如"长蜡烛与短蜡烛"、"竹筷生根"、"烧不坏的纸杯"、"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