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课外实验是学生在课外按照教师布置的实验作业,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进行的实验,它是学生实验的延续和补充,也是自然课提高素质的基石和阶梯.近几年,我在组织指导课外实验方面作了一点尝试,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自然课课前实验益处大薛烈龙课前实验属课外实验,其特点是将自然课中要学生自己动手且需在室外操作的实验提前到课前进行。通过观察、记录实验结果,让学生在课外对课文内容进行独立研究活动,以自觉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和运用知识。我们就此进行了一些尝试,体会到自然课课...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我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因陋就简,就地取材,通过多种途径,想方设法,努力做好自然课的实验,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依据教材,制定好实验计划 自然课教师先要吃透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确定实验项目和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再根据学校的现有仪器,制定出外借或自制实验器材的安排。同时,要考虑到课外实验、观察活动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是初中化学及小学自然课中的一个难点实验。为此,我组织了化学课外小组的学生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我归纳了作好这个实验的关键,供参考。 1.集气瓶。集气瓶的大小,应根据细铁丝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自然课中,有不少内容以实验为主,由于有些实验内容较抽象,教师不好讲,学生也难理解。有的教师出于怕麻烦等原因,只重视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课外实践活动,导致部分学生只学得了一些“死”知识,缺乏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了解认识。对一些事物和自然现象认识不准或不透彻,在测试时,甚至闹出了“青蛙吃的是草”的笑话。   其实,小学自然课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构成小学自然课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和自然规律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农村小学一般都缺乏自然课配套音像软件教材,但依山傍水的自然…  相似文献   

6.
课外实践活动是完成小学自然课教学任务有效的方式。轻松愉快的课外活动为原本枯燥的自然课注入了特有的生机和活力,表现如下:1.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在讲《植物的叶》一节课的时候,先把学生带到树林里,让他们采集各种各样的叶子,并将其按照形状进行分类。然后通过讨论,使学生弄清了各种叶子的特点。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还激起了他们对自然课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2.培养学生能力的实践性在讲《水的浮力》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外做一个实验: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形状,看它在水中是浮是…  相似文献   

7.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上好自然课的关键,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好观察、实验材料。这些材料一部分是实验室提供的,还有一部分要靠教师从大自然中获取和自制。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像这样的观察、实验材料应尽量组织学生自己参与课前准备,因为自然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儿童认识一些具体的自然事物,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可以使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为学习研究新知识获取更多的感性材料。 在教《动物和环境》一课时,课文中有两个引导学生认识蚯蚓适宜生活在什么环境里的实验,实验材料主要是蚯蚓。乡村小学的学生找蚯蚓是比较容易的事,课前我布置每个实验小组自备5条蚯蚓,学生在挖蚯蚓时就在无意中获得了在什么地方能找到蚯蚓的感性  相似文献   

8.
在多年的自然课教学实践中.我注重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因为“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具体做法如下:一、观察课的教学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在小学自然课的教学中,只有做到认真观察,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上好自然课,才能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怎样进行观察教学呢?我是这样做的.1.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  相似文献   

9.
在课外科技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洪湖市第一小学李明经(433200)我校在上好自然课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课外科技实验活动,这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还发展了他们的智力,培养了创造精神。我们的作法是:一、攻科学实验中的“难关”在讲授自然第三册中的...  相似文献   

10.
据我观察到的自然课纪律问题表现为:在教师布置实验时,学生急于动手,摆弄器具;实验时,个别学生抢着操作,其他学生无事可干,或闲谈,或做小动作;不按规定操作,实验结果出不来;材料和器具乱放,液体溢得满桌,残迹一片,老师和实验员花大量时间收拾残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兴奋,难以自制。自然课的实验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密切联系。自然课是科学启蒙教育的学科,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教学目标的难度不高,应试的压力较小。学生上自然课既轻松,又兴奋。实验时,桌子上摆满了瓶瓶罐罐和仪器,学生感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直观的教学手段,要注意在实验中,使学生产生直观感知,只有使学生直观感知到,认识才能顺利地形成。小学自然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实验材料也是五花八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知识。 目前广大农村小学,自然实验设备较差,进行分组实验条件有限,因而做好演示实验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想谈谈对小学自然课演示  相似文献   

12.
自然课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形式训练的可能.在自然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教学时,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四至六人。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分组实验、分组讨论,在课外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的办法,我认为这是自然课教法改革中的一个创造,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4.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课教学的特点。因此,上好自然实验课,对于培养儿童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要想做好实验,就必须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除了备好课外,实验材料的准备至关重要。很多实验材料可因陋就简,发动学生去收集。例如,在上《太阳能热水器》这一课时,我在上课前几天,就要求学生找一些废旧鞋盒、纸盒、棉花、黑纸、塑料袋、玻璃等,为实验课作好充分准备,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小学自然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知识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内容虽然浅显,但是涉及到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部分知识,共有180多个知识要点。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自然课的教学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我认为,教师除了认真上好自然课外,还必须积极开展课外活动。1 在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生  相似文献   

16.
自然课中的实验,从教学形式来说,有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实验等,其中用得最多、学生最感兴趣、影响最大的是学生的动手实验学生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实验教学程序,在预定时间内,由学生完成的实验操作活动。教  相似文献   

17.
空气是五色、无味、无嗅的气体,既看不到,又摸不着;虽然利用塑料口袋可以捕捉到空气,但只能证明到处存在空气,而无法观察到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在以前的自然课教学中,我们曾采用过一些方法,例如:点燃一支卫生香,或一支香烟,但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自然课《空气》一课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一个小木房,经过教学实践,学生们特别喜欢小木房这  相似文献   

18.
自然课是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我们不能从已知的结论出发,而应从未知、待解决的问题出发:教师的职能主要不在印证解说,而在启迪指导学生去自行探求.结论是产生在探求的末尾,而不是学习的开头.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指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注重课堂实验和课外观察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此,我以<两栖动物>为例, 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听了一堂自然课。老师让学生把蜡烛点燃,置于浮在水面的木板上,然后将一只玻璃杯罩在上面,不一会儿,蜡烛熄灭了,杯内的水面逐渐上升。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感到十分惊奇。这时,老师说:“杯内水面上升,是由于杯内空气减少造成的,对吗?”学生答道:“对”。老师又问:“那么杯内那部分空气到哪儿去了呢?”学生不知道是蜡烛燃  相似文献   

20.
1 丰富实践活动 ,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1 1 教学中给学生独立实践的空间在教学活动中 ,尽量让学生亲自观察 ,自己实验 ,自行探索 ,创造性地运用知识。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启发他们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和实验。要启发学生用废旧材料来代替正规实验器材 ,如用方便面碗代替水槽 ,饮料杯代替烧杯 ,从而破除实验的神秘性 ,使实验变成很普通的一件事。1 2 充分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在课外活动中 ,可结合自然课开展生物小组、科技小组、无线电小组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这对培养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独特的优势。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