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阳 《百科知识》2016,(4):33-34
正尽管人们已经有能力在另一个星球上着陆,但是对于脚下地球的内部结构,人们还知之甚少。地球内部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是否真如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地心游记》所描述的模样?近日,由美国、英国、中国等12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登上美国"决心"号钻探船,开始在印度洋进行打穿地球壳幔边界的第一次大洋钻探。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打穿地壳与地幔的边界。这项科研  相似文献   

2.
地心游记3D     
背景资料本片根据凡尔纳1864年创作的《地心游记》(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改编。凡尔纳这位生活在19世纪末的文学家,用其独到的文笔和深邃的科学眼力写就了20多部科幻小说,其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和《八十天环游地球》等。让人感到惊叹的是,在他的小说中所描绘的怪异的科学设备,许多在今天都已经成为了现实。比如说《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还有《从地球到月球》的火箭等等。所以在西方,凡尔纳有着"现代科学之父"的称号。  相似文献   

3.
自1864年儒勒·凡尔纳出版著名小说<地心游记>以来,穿越6437多公里到达地心,一直被视为疯狂的幻想.但最近英国上映的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新3D好莱坞大片提醒我们,探索地心将是一次多么令人激动的冒险.  相似文献   

4.
正向下钻入地壳,你会发现坚硬的岩石、无法忍受的热度,以及稀薄的空气。然而事实证明,那里也有动物在蓬勃地繁衍生息。100多年前,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在小说《地心游记》中描写到,里登·布洛克教授偶然得到了一张古老的羊皮纸,上面记述从一个神秘的火山口进入,就可以到达地球中心,教授对此深信不疑,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决定开始一次穿越地心的冒险旅行,途中经历了各种磨难:炙热、眩晕、饥渴、黑暗、迷路,不过他和同  相似文献   

5.
正自从知道地球确实分为壳、幔、核三部分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寻找进入地球深处的方法。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在《地心之旅》中设想人们可以从火山口钻进去,穿透表壳,穿过幔层,最后直抵地球的核部。这一充满诱惑力的设想并不具有可行性,因为火山并非像井一样可以直通底部,火山的岩浆房里其实是炽热的熔浆,目前的条件下还做不到穿过熔浆继续前进。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无数的探测器,但是直到2015年,人类才第一次钻穿地球的表壳,触及地幔。人类在地球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北卑诗大学物理系教授谢格西回答说:理论上是可以的。在说明这个假设状况时,我们先忽略摩擦力、地球自转和其它复杂状况。如果我们挖了一条贯通地球的隧道,当一个人掉进隧道后,他就会像钟摆一样在隧道两端来回运动。假设这个人的初始速度为每小时0公里(只是刚好掉进洞里),那么他的速度会在地心处达到最高,然后渐渐变慢,到地表时速度又是0。作用在这个人身上的重力,会与他到地心之间的距离成正比;在地表最大,在地心为0。整个过程历时约42分钟。如果没有摩擦力,能量就不会损耗,这个人就会一直在隧道中来回摆荡。但这在现实世界是不会发…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北卑诗大学物理系教授谢格西回答说:理论上是可以的。在说明这个假设状况时,我们先忽略摩擦力、地球自转和其它复杂状况。如果我们挖了一条贯通地球的隧道,当一个人掉进隧道后,他就会像钟摆一样在隧道两端来回运动。假设这个人的初始速度为每小时0公里(只是刚好掉进洞里),那么他的速度会在地心处达到最高,然后渐渐变慢,到地表时速度又是0。作用在这个人身上的重力,会与他到地心之间的距离成正比;在地表最大,在地心为0。整个过程历时约42分钟。如果没有摩擦力,能量就不会损耗,这个人就会一直在隧道中来回摆荡。但这在现实世界是不会发…  相似文献   

8.
100多年前,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在他的名著《海底两万里》中成功地描绘了“鹦鹉螺”号潜艇的海底旅行。100年后,英国知名海洋学家随同  相似文献   

9.
<正>交流和贸易的需求使人们不停地在危险地带修建道路,它们不仅挑战你的心脏,也挑战你的眼球。郭良隧道位于河南省太行山万仙山风景区,这条隧道是人工开凿于峭壁之上的隧道,隧道高仅为5米,宽为4米。此隧道开有30多个"窗户",从"窗户"往下看便是万丈深渊,陡峭险峻。北永加斯道位于南美玻利维亚,这条路的某些路段宽约3米,旁边就是深达300米的万丈深渊和热带雨林。由于该地区多雨多雾,四周视野不清晰,频繁发生坠落事故,被称为"死亡道路"。  相似文献   

10.
苏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果,更有英国人那奇葩的计票方式.从新闻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统计选票的人竟然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这引得人们议论纷纷:“想不到发达国家竟然采取这种刀耕火种的计数方式.” “这不数着数着就乱了吗?”  相似文献   

11.
正"吃甜食会让人心情变好"似乎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一条"真理"。然而有研究表明,糖分摄入水平越高,抑郁症患病可能性越大。英国《自然》旗下《科学报告》杂志近日刊登的一篇研究报告称,饮食中大量来自甜食或饮料的糖类可能会导致常见心理疾病(比如焦虑症和抑郁症)产生的可能性增加,这揭示了糖类与人类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安妮卡·库佩尔及其同事,运用22年间英国白厅I I期研究(英国一项在公务员中进行的大型健康研究)的数据,通过分析食物频率调查问卷和情绪调  相似文献   

12.
正电影《地心历险记》讲述了一位地质学家深信地底另有世界,于是与侄儿前往冰岛,从火山口潜入地心,体验了地下不为人知的幻妙世界。回到现实,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内部究竟是怎样的?科学发展到今天,人们能上"九天揽月"却仍然"入地无门"。因为那是一个复杂的高温高压系统,地球核心的压力约360Pa,温度超过5000℃,研究物质在高温高压下物性因此也就成为探索地球深部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关键一环。从全球范围来看,高压科研仍处于萌芽阶段,中国起步更晚。正是在这一需求下,吴忠庆教授作为计算研究矿物高温高压物性的海外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3.
提起科幻小说的鼻祖,很多人都会想到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但实际上,最早的科幻小说,却出自一位英国著名女小说家之手,她就是玛丽·雪莱。其因1818年创作了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或译《科学怪人》),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也许这位女作家对大多人来说并不是太熟悉,但是,提起她的丈夫——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珀西·比希·雪莱就可能耳熟能详了,玛丽是雪莱的第二任妻子。或许是志同道合,他们走到了一起,这也是文化界  相似文献   

14.
1864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其所著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描写了一个有着大海、蘑菇森林和远古巨兽的地下世界,表露了人类对地球深部奥秘的揣测想象与强烈好奇。根据科学探测,地球深部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和矿产,是支撑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库。20世纪70年代起,发达国家开始对地球深部展开探测,并将其视为前沿科技竞争的重要阵地。但是,地层深处遍布坚硬的岩石,还有高温高压的极端环境,让入地比登天、下海更难。2008年,我国启动“地球深部探测专项”,拉开了中国“入地计划”的序幕。历时十余年,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未来,向地球深部进军将成为我国保障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那么,地球深部到底蕴藏着什么奥秘?  相似文献   

15.
刘岩 《世界发明》2007,(10):76-77
18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在他的经典名著《双城记》的开头用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社会大变革的年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不管  相似文献   

16.
"国际校长"点评中国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会》2004,(11):15-15,17
<正>2001年,杨福家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这是英国大学首次请一位中国人当校长,这条消息在国内引起了轰动。诺丁汉大学宣布这一消息的新闻公报标题是《诺丁汉推举出一位国际校长》。参加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的杨福家在他下榻的索菲特大酒店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英国校长没有"权力"  相似文献   

17.
我们已经向月球、火星甚至太阳系之外发射了探测器,但是从来没有把探测器送入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中心去。美国科学家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开凿一条通往地心的隧道,把探测器放进去。  相似文献   

18.
挖条地心隧道,难度到底有多大 地心之旅不仅是普通人的梦想,科学家也怀有这样的想法.现在科学家们正在想办法把一个柚子大小的探测器送入地心,探测地心情况.根据设想,利用核爆炸或者人造地震,在地壳打出一个深井,然后将数千吨铁水灌入,借助铁水重力挤开地壳,带着探测器深降到地下3 000千米深处的地核边缘…  相似文献   

19.
西方有一种风俗,把每年的4月1日称作“愚人节”。也就是说,在这一天,谁都可以挖空心思地嘲笑或捉弄他人。1983年“愚人节”前夕,英国著名的科技期刊《新科学家》上登载了这样一条消息:联邦德国科学家获得了第一种动物植物的杂交物——牛西红柿。时隔不久,有报刊披露,这条消息原来是在“愚人节”开的一个玩笑,并没有这样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人类还未问世,天体自然,早已形成.人类问世后,所见万物现象,通称自然现象.现代天体学说将"地心吸引力"推上了自然物理学的"皇座".那么地球中心是什么物质,是怎样吸引地面万物的呢?按理说,这应该有几十万字的著作论述,而"地心吸引力"的学说传教几千年,人们却只知其词不知其理.笔者个人对"地心吸引力"这五字"圣经"有所疑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