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赫尔曼·黑塞在1943年发表了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玻璃球游戏》之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早在1927年发表的《荒原狼》似乎更受读者的喜爱。《荒原狠》问世后,引起德国文学界的高度赞扬和激烈争论,成为西方青年最欢迎的作品。托马斯·曼甚至将它与乔伊斯的杰作相媲美,称《荒原狼》为德国的《尤利西斯》。《荒原狼》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主要在于它从表现内容到艺术手法都深具时代的特征.小说将传统的艺术方法与象征、魔幻、内心独白、心理分析等等极富现代特色的表现手段自然天成地结合起来,深刻地解剖了主人公哈里·哈勒尔的灵魂。而且,与传统文学着力描绘个别事件、具体现象、类型人物不同.《荒原狼》的作者极力把握时代精神的概括性和社会人格的抽象性。哈勒尔的精神疾病.不是个别人的,而是一代人的,是时代本身的。小说讲述的不是某个人的故事,而如小说中以“出版者”的名义所说的,“这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相似文献   

2.
根据著名学者赵毅衡的叙述分层理论将《荒原狼》分为三个叙述层次:《哈里·哈勒尔自传》是主叙述层次,《出版者序》为超叙述层次,《论荒原狼——为狂人而作》的论文属于次叙述层次,各叙述层次紧密结合,进一步突出荒原狼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荒原》──“人间地狱”中人类自救的再创神话谢占杰本世纪20年代初,艾略特发表了他的代表作《荒原》,这个作品象一颗重磅炮弹,震动了西方文坛,一下子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攻击它,如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认为,它是作者给英美文学界带来的“一大祸害”...  相似文献   

4.
诗人以“荒原狼”作笔名,我想,足以看到其用心良苦,处处以“狼”的形象提醒着人们不要数典忘祖,以毁坏换取文明,最终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现在,就让我们潜入荒原狼的内心世界,看一看他是怎样以“殉道者”的面孔,布道他的“宗教仪式”。  相似文献   

5.
赫尔曼·黑塞是20世纪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他中年时的代表作《荒原狼》没有复杂的情节,突出描写了主人公哈勒尔矛盾的心理特征,即人性与狼性的并存。黑塞以此探索了为摆脱生活矛盾和精神危机所走的内向之路。  相似文献   

6.
鹅太太为了培养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今天晨会课特意推出了主题活动“今天我是班长”,笨狼荣幸地当上了班长。他要好好杀·一回棕小熊·欺人·太·甚·的威风,而棕小熊一直对笨狼将自己搞得非常难堪耿·耿··于怀·,暗自咬··牙切··齿地发誓一定要把笨狼揍扁不可,让笨狼变成一张狼皮。下午自习课上,教室里非常安静,笨狼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突然传来一声“不好了”。“好!好!好!”笨狼头也不抬,连答三个“好”。“班长,真的不好了,他们打起来了!”这回声音可真急了。笨狼一下子预感到事情严重了,立刻从凳子上蹦了下来,问旁边上…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史登斯·艾略特(1888—1965),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现代派文学大师之一。在他身上融注了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全球意识和超前意识,凝聚着批评家的机敏睿智和诗人的情感气质。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他如一匹脱缰的野马,狂故不羁,在20世纪的“荒原”上纵情奔驰,表现了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反叛精神。他的诗作《荒原》以哀惋悲凉的格调,抒发了现代人的“荒原意识”,达到了现代主义诗坛的巅峰。《荒原》是一部晦涩艰深的现代经典作品文本。最初发表时,几乎无人能读懂,但大家又都被它迷住了。当代著名诗人、批评家阿伦·塔特说,他第一次读…  相似文献   

8.
堪称为一代诗圣的T·S·艾略特(ThomasSteamsEliot)是本世纪20年代以后最有影响的美国诗人。他一生广学博览,经历非凡,以其非凡的洞察力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西方社会的种种腐败和罪恶,因此又被誉为“现代文学批判大师”。艾略特自幼受到良好的古典文学教育。1906年入哈佛大学学习。在著名学者桑特亚特亚那、欧文巴比特及巴雷特·温德尔等的指导下苦读,接受他们的启蒙影响。业余时间,他经常阅读但丁之作,但T后来成为他最推崇的诗人。这一时期他的苦读为他后期写出长诗《荒原》并由此无形中成为“荒原作家”的领袖而响誉文坛奠定了…  相似文献   

9.
艾德嘉·爱伦·坡(1809-1849)是一个有着“前瞻性”的作家,他预见了20世纪现代人们的困惑:荒原上的生活。本文以《厄舍古屋的倒塌》为例,来分析家的荒原意象在该作品中的体现。本文通过孤独的家“具”(物理性环境:家周围的环境与家里的装饰)、崩溃的家“人”(生物性的环境:厄舍兄妹)及游离的家“魂”(精神性的环境:渴求新生)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体现坡在这部作品中折射出的家的荒原意象。  相似文献   

10.
真正的文学作品是将你刺痛并让你觉得自己是孤独的。阅读《荒原狼》却不仅仅是这样的感觉,更激烈的震撼和快感让我捧着它的手发颤。就像是在互相进行灵魂的支援,我听见“荒原狼”对我说:“我与你同在。”感观积淀为沉思,挥之不去的困惑幻化为了五个具体的思考点:黑塞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文艺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在《第三幕与尾声》一文中指出了裴兹杰拉德创造了一种“双重幻象”:一方面他“给自己的角色蒙上一层令人钦佩的薄雾”,但同时他又在“驱散这层薄雾”。考利接着写道:“他的所有小说仿佛都在描绘他带着一个最漂亮的姑娘参加一个盛大的舞会……但同时他又仿佛是站在舞厅外面——一个来自中西部的小男孩,鼻子紧贴着窗玻璃,心里在揣摩门票票价多少,乐曲由谁付钱”。 这种“双重幻象”令人想到小说《伟人考茨比》所具有的两重性。裴兹杰拉德的这部小说,曾被T·S·艾略特誉为“自亨利·詹姆士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小说一开头就展开一系列主题上的矛盾。故事沿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考茨比追求黛希,力图索回失去的往昔;另一条是黛希的丈夫汤姆·布坎南与玛特·威尔逊私通。小说的两重性通过今昔对照展示出来。裴兹杰拉德的传记作者安德列·勒窝把这种两重性作了如下的概括:一方面,它反映出一种“无能与不足:一个得不到满足、烦躁不安和辨不明方向的社会,要为过剩的精力寻求出路,但却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它又展现了一幅“美好的景象:它使世界理想化,给受挫的企求和未偿的愿望赋予含义,指出方向”。 《伟人考茨比》可说是一部有“双重主人公”的小说。主要角色是考  相似文献   

12.
一、走近大师《歌德谈话录》是歌德的文艺学徒兼私人秘书爱克曼出于“固有的一种自然冲动”而记录下来的。爱克曼(1792—1854)出生于德国纽伦堡和汉堡之间的荒原上一个贫农家庭。1821年进格廷根大学学法律。离开大学后,他写了《论诗·特别以歌德为证》的诗论向歌德请教,并于1823年夏到魏玛拜访歌德。1823年到1832年这9年间,他经常到歌德家请教。每逢听到值得注意的歌德谈话就记录下来,后来编辑成书。于1836年在莱比锡出版了两部,大受欢迎,后又补编了第三部。约翰·沃尔夫冈·歌德(J.W.Goethe1749—1832)太庞杂太深奥了。他有着天神一般威…  相似文献   

13.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假如你将世界一般文学予以筛选,狄更斯的作品将被保留;而筛选狄更斯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将被存传。”在其五十余年来的日记与札记中,记载着他对狄更斯小说类似的褒誉。什么是艺术?他以为,《大卫·科波菲尔》才是艺术。在对他影响最大的诸如《圣经》及果戈理、卢梭等人的作品中,他显然认为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是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4.
阅读过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著名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的评论家一般很少去分析故事女主人公温克尔太太的形象 ,而把焦点投注在男主人公瑞普·凡·温克尔的身上。应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在人们脑中已经基本定型的故事女主人公“泼妇”的形象 ,还主人公一个真实的“天使”形象  相似文献   

15.
课文《狼》 ,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中的第二则 ,因其故事性强、描写栩栩如生、情节扣人心弦而备受师生喜欢。文中的“前”“后”二字 ,出现频率有多少 ,不知引起你关注没有 ,一些地方还极不容易理解呢 ,不信 ,瞧瞧 :1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后”与“前” ,应表时间或顺序的先后 ,为时间副词 ,直解为“后”“先” ,或“最后”“最先”。全句 :后 (得到骨头的 )狼停止了 ,可是先 (得到骨头的 )狼又到了。2 恐前后受其敌。“前后” ,均表方位 ,为方位名词 ,解为“前面”“后面”。“敌” ,名词活用为动词 ,攻击。全句 :担心前面和后面…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第二册中的《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以短短200字的篇幅、划出两头狡诈而又凶恶的饿狼形象.短文第一部分屠户遇狼时的心态,由“惧”(“屠惧,投以骨”)而御(“弛担持刀”)而终至奋起杀狼(“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写得细致入微,有声有色,但这一切,均是被动的,乃“不得已而为之”.屠户面对的敌人:两只饿狼凶残、贪婪而又阴险狡诈,被置于死地的屠户因选择了反抗而绝处逢生.  相似文献   

17.
“荒原狼”是孤独者的文化心理,孤独是自然本性在异己环境中的失落,乡愁就是摆脱孤独的追寻。荒原狼是孤独者的悲剧,这种孤独之美已经成为20世纪文学艺术的美学本质。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引入新课 :观看录像 ,认识“井” ,引出“井”的作用。(点明“古井”之“古”一方面是和现代井相比 ,更重要的是说明“井”存在的时间已很长 ,从古到今都给乡亲们提供生活用水。)二、认定目标出示小黑板 :1 通过课文中的具体语句理解古井作了贡献而不求报酬的精神 ,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自己力量的高尚品质。2 理解“哺育”、“报酬”、“陶冶”、“络绎不绝”等词语的意思。3 理解“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这…  相似文献   

19.
象征主义文学,是现代派文学中产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当代英国大诗人托麦斯·艾略特(1888—1965)是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长诗《荒原》,是西方文学史上被称为欧美“现代诗歌里程碑”的一篇长诗。从思想内容看,它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世界广阔的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  相似文献   

20.
副词属虚词,从语法功能看,通常作状语或补语。因为它的意义比较“虚”,在赏析文章时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它。其实,副词与形容词、动词一样,在表情达意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常常能表达一些微妙而深刻的意思,揭示文章的主题,表现人物性格。下面就《孔乙己》一文来分析一下副词的妙用:1.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2“.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3.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4.你一定又·偷人家东西了。5.他总·仍旧·是偷。6.品行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