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得在去年1月,《钱江晚报》的同志向我介绍了《钱江晚报》的办报情况,听了为之振奋。《钱江晚报》贴近群众、注重引导,继承传统、又有创新的办报路子和办报实践,在全国新闻界特别是晚报界受到关注,被称为“钱江晚报现象”。我曾嘱咐《钱江晚报》的同志,要好好总结积累,要抓经验。 一年后,在《钱江晚报》创刊10周年之际,看到了永祚同志这本书的清样,我很高兴。尽管过去也  相似文献   

2.
何锋  何颖 《新闻实践》2006,(6):26-27
2006年5月14日10时50分,浙江勇士陈思齐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钱江晚报》旗帜高高飘扬在海拔8844米上空。“钱江晚报·珠峰行动”大捷!这一刻,让我们震撼的同时, 也让我们遐想无限。每个人心中  相似文献   

3.
文海拾贝     
晚报界崛起《新四小龙》钱江晚报:“钱江晚报现象”。即秉承“心向读者情系万家”的办报宗旨,8年来不断拓展办报功能,殚精竭虑为读者服务,在党和政府与人民  相似文献   

4.
国内新闻界     
新闻出版报》介绍“钱江晚报现象” 《新闻出版报》于1994年10月28日在第一、第二版以近两个整版的篇幅刊发长篇通讯《钱塘涌起大江潮——“钱江晚报现象”大写意》,详细介绍了近年来钱江晚报的几个“非常规性动作”。同时,该报还发表评论员文章,称赞钱江晚报在新闻改革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是近几年新闻改革的新成果,新的生长点”。 近两万字的长篇通讯详细记叙了钱江晚报近几年来开展的一系列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社会活动。该报编者按语中写道:“刚刚创刊8年的钱江晚报,近几年来,以其敢触社会难点热点,敢于扶正祛邪,敢于深入生活深层,不断拓展报纸服务功能,在党和群众,政府和群众,企业和群众间架起一座座桥梁。钱江晚报以其全部活力,一个接一个地推出有创意有质量的报道,在群众中产生巨大反响。一如滚滚钱塘江水,潮起潮涌,令人目不暇接。” 这篇通讯以“《国庆一日》摄影大赛”、“组织‘著名歌唱家名曲演唱会’”、“沸沸扬扬‘十点利’”、“组织‘打假协作网’”、“开设‘盛夏直通线’”、“倡立‘居委会主任联谊会’”、“开设‘挂牌值班’栏目”、“请市长市民‘当一  相似文献   

5.
今年2月12日,钱江晚报的“人文”版以三个整版的篇幅做了一组《“三农”问题的人文叙事——16人的乡愁报告》; 3月8日,一条以〈对“三农”问题的艺术叙事——钱江晚报与杭州艺术家联手打造大型先锋实验舞蹈<与外乡人一起跳舞>》为标题的新闻,再度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相似文献   

6.
科教兴国,全社会都在参与。前些时候,《钱江晚报》与《名人》杂志联合推出“新世纪,我们与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都市报开始崛起,并创造了一个“都市报神话”。目前浙江市场上主要有四家都市报。其中《钱江晚报》作为浙江省最强势的都市报,多年来一直领跑全省平面媒体,拥有全省最大的出版规模和发行规模,广告收入居全省第一。《都市快报》是《钱江晚报》的最大竞争对手,近年来两者的竞争处于胶着状态。  相似文献   

8.
《钱江晚报》是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报《浙江日报》社主办的一张综合性地方报纸。1987年9月1日创刊。开始发行6万份,以后每年平均以30%多的幅度递增,1994年发行量达47万多份。 这些年来,该报恪守“心向读者,情系万家”办报宗旨,热心地为政府部门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架起了一座座密切联系党、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记者深入社会生活,深入百姓家庭,采写了许多切中时弊、顺应民心的系列报道,做了许多实实在在大大小小的好事,在广大读者中树立起很高的威信。杭州许多市民,每逢疑难问题,就会想到找“钱江晚报”去。浙江新闻界一些有心人称此为“钱江晚报现象”。 下面,择要介绍一下近两年刊登在钱江晚报上的一部分系列报道情况:  相似文献   

9.
丁汀 《新闻实践》2006,(9):F0003-F0003
2005年度浙江新闻奖新闻漫画评选揭晓,6件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由《嘉兴日报》选送的《摆设》获得一等奖,由《钱江晚报》、《浙江工人日报》分别选送的《全班皆官》、《秦桧“站”了,雕塑家“跪”了》  相似文献   

10.
报纸的第一版是“当家版”,它最能体现一张报纸的风格特点,处理起来相对而言也最为困难。“窥一斑(版)而知全豹(报)”这话虽有偏颇之嫌但也不无道理。 将《钱江晚报》和《新民晚报》、《羊城晚报》作比较,可以看出,三家晚报都具有同日报打“时间差”的优势,都准备面对各个年龄段各阶层的广大读者。因此,三家在新闻性、社会  相似文献   

11.
新闻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试析钱江晚报的“挂牌值班”活动吴永祚本文责任编辑邓俊《钱江晚报》推出的“挂牌值班”活动及其系列报道,已持续了一年多时间,至今仍在延续。所谓“挂牌值班”,就是由报社根据读者反映和投诉的最集中的问题,出面邀请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主要...  相似文献   

12.
崔婧 《新闻实践》2006,(7):44-44
2006年新春之初,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意见给予了农民工身份和地位的肯定。然而,农民工问题的真正解决还需要社会发展的协调与沟通者——大众媒体的积极配合。钱江晚报《一样民工两样人生》的系列报道,对此作了有益的尝试。2006年4月5日到10日(除9日),《钱江晚报》连续报道了同为城市农  相似文献   

13.
都市类报纸队伍不断扩大、影响力逐步上升的过程中,出现了由边缘媒体向主流媒体迈进的趋势。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钱江晚报》目前日出40~48版,发行逾70万份,是浙江省版面最多、发行量最大、创收最高、效益最好的报纸。在新世纪里,他们又提出了“主流媒体,一流实力”的发展目标。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画册《钱江晚报:21世纪城市主流报》,记录了《钱江晚报》近两年实践这一理想的足迹。《钱江晚报:21世纪城市主流报》一书汇集了该报2000~2002年刊出的数百个精彩版面,同时配有文字点评,记录每个版面的编辑背…  相似文献   

14.
新闻在线     
《中国地市报人》2007,(5):64-64
佛山市新闻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安阳将建采编信息库和违规档案;《钱江晚报》新推栏目“钱报议事厅”;湖北要求媒体更加关注民生;《华西都市报》推出奥运特刊;《金陵晚报》栏目“家有难事”获读者好评;三峡日报社开展“我为报社添光彩”活动。  相似文献   

15.
传媒     
《新闻通讯》2010,(11):64-64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中国日报联手打造全英文周刊 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中国日报社合作,中国日报和钱江晚报采编团队共同制作的全英文周刊《Zhejiang Week1y》9月底正式出版,随钱江晚报定向发行。  相似文献   

16.
“大特刊现象”扫描 自1997年广东《南方周末》较早地推出《元旦特刊》以来,近几年来,“特刊”这一崭新的新闻报道策划竞相为报业媒体采用。这期间,有浙江《经济生活报》1998年12月24日的《岁末特刊》、1999年2月13日的《新春特刊》、1999年3月8日的《三·八特刊》和《钱江晚报》1999年2月  相似文献   

17.
“深入”出新招——让记者时时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夯实“安身立命”的根基 钱江晚报近几年来针对新闻队伍中出现的“飘浮”之风,为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先后推出这样两招: 一是“记者上岗”——上好当记者的“第一课”,在深入群众中求“贴心”。“报道要上去,记者要下去”。钱江晚报的记者把“下去”和“贴心”结合起来,把深入群众,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基。他们从晚报的报道更具贴近性的要求出发,从1991年3月开始采取了“记者上岗,深入  相似文献   

18.
6月18日—21日,由大连晚报社做东,国内12家知名晚报的社长、总编辑聚首“北方明珠”大连,共商晚报发展大计。这12家晚报是《北京晚报》、《新民晚报》、《今晚报》、《齐鲁晚报》、《扬子晚报》、《钱江晚报》、《大河报》、《楚天都市报》、《新晚报》、《城市晚报》、《沈阳  相似文献   

19.
何黎 《新闻实践》2011,(9):31-33
做好中国视角的国际新闻,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体现中国“软实力”之崛起,是钱江晚报国际新闻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新闻研究所、杭州大学新闻研究所和浙江《新闻实践》杂志编辑部联合召开的“钱江晚报现象”研讨会,历时两天,于8月31日在杭州圆满结束。来自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内外新闻理论研究机构、新闻院校的领导和专家,对“钱江晚报现象”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讨会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悉,对一家报纸的办报实践所引发的现象进行专题研讨,在全国报界尚属首次。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梁平波和宣传部副部长杨大进到会讲了话。梁平波说钱江晚报之所以办得好,一是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真正起到了沟通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三是把办报与社会活动密切结合起来,报纸面向社会,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