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歌唱艺术是一项蕴含着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的艺术行为,对歌唱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现象,我们不能仅靠方法和技巧来处理,还需要关注歌唱心理学的因素。歌唱心理学为歌唱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用心灵歌唱,解放天然的声音,亲近大自然,找顺真实,使人类在有限的生存空间里获得歌唱艺术的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2.
歌唱是人类最早用来抒发思想情感的艺术,也是3-6岁幼儿感受音乐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现阶段的歌唱教学活动存在为唱而教,按部就班等问题。而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最能调动幼儿兴趣和热情的方式。通过各种游戏化的策略,运用游戏化情境、材料、语言、互动等方式,唱动结合,让歌唱活动更加自由、灵动、丰富多彩,让幼儿体验到“玩”一样的感觉,在游戏中感受歌唱,在歌唱中享受快乐!  相似文献   

3.
歌唱不仅是呼吸器官及嗓音肌肉的活动,而且是一种意念的活动。它客观地需要更多大脑意念的参与。而意念中理性意念的影响更深刻、更持久。在实践中,要科学运用声音概念思维、对立统一思维、逆向思维等意念思维技巧,让歌唱在思维意念驾驭之下自由驰骋,更大程度地提高歌唱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幼儿自主歌唱是幼儿在生活实践中为抒发内心情感而主动发起的与歌唱有关的活动。幼儿的自主歌唱是“美的种子”,应得到教师的珍视和保护。但幼儿园的歌唱活动仍存在以教师为主导的现象,教师忽视了幼儿的自主歌唱,忽略了幼儿的自由表达和创造。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或创设情境来支持幼儿自主歌唱,让幼儿充分体验、大胆表达,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推动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感动, 每一次激情,每一次梦幻,每一次唏嘘,每一次感慨,都在那段如风的日子……歌唱自由的,是你们;歌唱理想的,是你们;歌唱和平的,是你们。你们给予了梦幻激情最高的境界,你们唱出了对理想生活的美好向往,你们吼出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歌唱行为是幼儿时期普遍存在的现象,能够提高幼儿音乐能力、满足幼儿自我表达需要、激发幼儿想象力和丰富幼儿生活世界。幼儿自发性歌唱行为具有自娱性、情景性、突发性和片段性及整体性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专门的音乐教学效果、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创设自由、宽松的音乐环境来实现幼儿自发性歌唱行为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的价值。”歌唱活动游戏化更加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歌唱活动需要将“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贯穿于活动中,实现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学生用心歌唱 ,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启发和诱导学生 ,使其运用联想和想象、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来调动歌唱的情感与情绪、内心体验来完成歌唱 ,从而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歌唱效果。一、深刻理解用心歌唱的重要性 ,明白歌唱艺术的魅力所在  歌唱的声音是内心情感的反应或表现形式。班尼亚米诺·基利在《学唱入门》中谈到“所有母音都必须在一种自然和天然的基础上 ,流畅地和自由地从生理上发出之前 ,在心理上把它做成一定形状和在心理上赋予必需的色彩。”《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一书也讲到 :一个好的歌唱家必须具备三方…  相似文献   

9.
歌唱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础,也是幼儿最喜欢的音乐形式之一。“利用音乐来改善儿童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幼儿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这是陈鹤琴先生在1927年就提出的观点。如何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是歌唱活动中的重要问题。两年来,我针对“如何在歌唱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就此浅谈管见。  相似文献   

10.
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教学方法历来被看作是幼儿园集体歌唱教学的唯一方法。实践已证明这类方法对幼儿的音乐成长是有益和有效的。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教师们开始注意到另外一类非正规的、非严格模仿的歌唱活动的特殊教育价值,并开始逐步地将这一类活动有机地组织到幼儿园的集体歌唱教学程序中来。这类活动,最初发源于幼小儿童的自发歌唱。从“正规”音乐活动的标准出发,这种歌唱似乎类似于胡闹或玩笑。但如从近代儿童发展观的某些标准出发就不难看出,这类活动顺应了幼儿自由地探索周围世界的自然需求,因此在发展幼儿对音乐的主动  相似文献   

11.
原生态民歌和唱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人们的喜爱,原生态歌唱不仅仅是一种唱法,更是一种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风格,它的音色和发声状态千姿百态,各具特色。高校音乐教育应该抓住机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掘原生态音乐资源,培养出既有音乐专业技术,又具有人文背景和文化素养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2.
张炜是个大自然的歌者,长期思考人生与自然,是一位最具生态意识的小说家。特别是《刺猬歌》,渗透着浓郁的生态思想。他通过描绘自然的灵秀以及与人的和谐关系,讴歌自然;通过工业技术批判和欲望批判,探索生态危机的根源;通过回归自然,建构诗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歌唱心理培养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借鉴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揭示心理状态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歌唱过程的成败,即心理状态的好坏在歌唱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在日常实践中加强学习者对歌唱心理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台湾闽南语歌曲的独特唱腔与地域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闽南语歌曲演唱中所诠释出的独特唱腔进行分析,认识其方言的独特性及音乐的色彩性,进一步了解演唱中所贯穿的人文情节和地域文化,诠释海峡两岸的文化特色与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汉赋,之所以长期受冷落,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是专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润色鸿业的宫廷文学。它缺少真情实感,华而不实。事实证明:真正有价值、有永久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乃是发自作家内心,反映社会,反映民生,抒写作家真情实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词大多烙下了诗人的悲剧心态。诗人生命的深层内涵和生命体验在诗中得到较好的体现,它唱出了诗人沉痛悲壮而永久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7.
吴彪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5):176-178
《金色的秋天》是一首歌唱祖国金秋、礼赞劳动丰收的优美小提琴独奏曲。文章对其创作的背景、曲式、和声、演奏、风格特点等做了具体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8.
声乐情感教学旨在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把握发声机能,激发学生的激情进行正确地歌唱。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歌唱发声时的思维、想象、情绪、情感等整个心理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回家》意蕴深厚,从表层看,昭示的是买卖婚姻这一沉重的社会问题;从深层看,则是吟唱了一曲圣洁的人性之歌。《回家》的艺术特色是:地方色彩浓郁,故事情趣盎然,题材独辟蹊径,语言通俗晓畅。  相似文献   

20.
《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南方用于祭祀的歌舞俗曲改编而成的一组祭歌。《湘君》和《湘夫人》是其中一组独特的爱情诗篇。本文着重从文本内证的角度,浅析《湘君》《湘夫人》中存在的一些疑问:(一)“湘君”“湘夫人”分别所指何人?(二)分别由何人演唱?并且剖析论证“捐”“遗”二字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