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宪帝制初期,日本并没有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大多数政治力量对帝制持反对的态度,但日本主流也没采取措施来反对袁世凯称帝,而是在外交上采取了旁观的政策。这种旁观是表面的、暂时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日本在当时情况下没有窥破袁世凯称帝的真实意图是其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之外,也和当时国内外时机的不成熟密切相关。当逐渐弄清袁世凯称帝的真实意图,再加之当时反袁力量的日益强大,日本逐渐由旁观转向干涉,反对袁世凯称帝。  相似文献   

2.
在洪宪帝制时期,主张还政于清室的大有人在。有人认为袁世凯称帝是篡夺皇位的乱臣贼子,也有人认为袁称帝后曾在清末居官的人,在历史上将被列入二臣传中,遗臭万年。日本为了倒袁,也大力支持复辟派。袁死后,日本不再支持复辟派,复辟派跌入低谷。  相似文献   

3.
在洪宪帝制时期,主张还政于清室的大有人在。有人认为袁世凯称帝是篡夺皇位的乱臣贼子,也有人认为袁称帝后曾在清末居官的人,在历史上将被列入二臣传中,遗臭万年。日本为了倒袁,也大力支持复辟派。袁死后,日本不再支持复辟派,复辟派跌入低谷。  相似文献   

4.
赖晨 《文教资料》2007,(16):119-120
陈宦宣布四川独立的原因第一、陈宦对袁世凯称帝的丑剧,内心深处其实是大不以为然的.第二、袁世凯对他的一些不信任的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他的心灵,导致他从对袁世凯"私恩深重"到反戈一击.第三、陈宦部下对他的影响.第四、蔡锷对他的影响.第六、全国反袁的大气候.  相似文献   

5.
陈宧宣布四川独立的原因:第一、陈宧对袁世凯称帝的丑剧,内心深处其实是大不以为然的。第二、袁世凯对他的一些不信任的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他的心灵,导致他从对袁世凯“私恩深重”到反戈一击。第三、陈宧部下对他的影响。第四、蔡锷对他的影响。第六、全国反袁的大气候。  相似文献   

6.
欧事研究会是从原国民党中分离出来的由稳健派组成的政治团体,在民国初年与中华革命党、进步党一起在重大政治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运动期间,欧事研究会与各反袁团体联合,通过军事、政治等多种手段,最终摧毁了袁世凯的帝制梦想,维护了辛亥革命的最大成果。  相似文献   

7.
袁世凯在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之后大肆实行其专制独裁统治,妄图实现复辟称帝的梦想。1913年3月震惊中外的“宋案”发生后,其反动面目愈加暴露无遗。面对袁世凯的种种阴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忍无可忍,毅然决定兴师讨袁,并由江西李烈钧率先在湖...  相似文献   

8.
潘之博是康有为“十大弟子”之一,一生追随康有为,与麦孟华构成康有为维新事业的“两驾马车”。他久戍军旅,戊戌变法前后致力于武装“勤王”运动,后又协助康、梁开展“运动倒袁”和“开放党禁”活动。袁世凯称帝时,入冯国璋幕府,联合各方倒袁势力。潘之博勇武雄才,忧国忧时,是近代著名的爱国猛士。  相似文献   

9.
朋星 《山东教育》2020,(10):60-60
话说袁世凯称帝,遭到举国声讨,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这时的他竟迷信风水,寻求祛灾破解。儿子袁克定投其所好,举荐了一位山东人,叫贾兴连,号称精通风水,实乃江湖骗子。贾兴连装模作样地在中南海新华宫(原总统府,袁改名为新华宫)转悠了一圈,支招说:“在新华宫门左侧修建一个厕所,聚收秽气,就能渡过难关。”如此胡说八道,袁氏父子竟然信了,真的在宫门开建厕所。厕所是修了,袁世凯不久也一命呜呼了.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条”与袁世凯称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政府抛出臭名昭的“二十一条”,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窥破袁世凯图谋称帝的野心。日本以帝制为筹码对袁世凯进行要挟,迫使其接受严重丧权辱国的条款。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反而加速了皇帝梦的破灭。  相似文献   

11.
1912年4月至1913年3月,孙中山在许多公开场合表示了对袁世凯的推崇,在诸多事件中作出了拥袁的姿态。对此,史学界有两种看法:孙中山对袁世凯抱有幻想,最后导致革命党人的退却;孙中山对袁世凯既抱有幻想又有斗争。该如何理解和把握孙中山对袁的策略,笔者想就此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拥袁反清策略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采取拥袁反清策略是当时社会的一致选择,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除了革命党人方面存在的畏袁和崇袁心理、对外来干涉的担忧、同盟会的涣散无力、策反汉官反清的一贯策略等原因外,客观上,拥袁反清是辛亥时期举国上下几乎一致的意向,革命党人在当时并不具备与袁世凯兵戎相见的条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革命党人的这种策略是明智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口占一绝》 这首诗是李大钊同志一九一六年在日本时作的。 口占,指作诗不打草稿,随口吟出。 诗前的小序,简要地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和缘由。“丙辰春”,即一九一六年春。当时袁世凯已窃国称帝,中国社会处在分裂动乱之中。蔡锷在云南起义讨袁,南方各省纷纷响应。李大钊同志当时正在日本秘密组织了革命团体“神州学会”,为反对袁世凯而奔走呼号。《口占一绝》这首诗就是一九一六年春天,在日本送别友人幼蘅回国时写的。  相似文献   

14.
袁世凯的评价问题是近代史研究中有分歧的一个领域。对袁世凯的评价,不仅关系到袁本人的历史形象和地位,而且关乎对清末民初整个历史走向的总体把握。如果重温一下八十多年前活跃于民初政坛的梁启超对袁世凯的评价,或许对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历史上的袁世凯不无裨益。一、梁袁关系说到梁启超对袁世凯的评价,不能不考察清末民初梁袁关系的变化。事实上,梁启超对袁世凯的认识和评价,是随着梁袁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大体来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将近20年的时期,梁启超经历了由“仇袁”到“和袁”再到“反袁”的变化过程。“仇袁”最早可以追溯到维…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列强和社会心理等原因,是历史合力的结果.以前学者多从政治、经济、列强等角度加以分析,提出很多独到的见解,本文试着从社会心理对孙中山"让位"的原因做简要分析,试图从失败的多方面原因中解析心理层次以求能多角度、全方位的更立体、更全面地看待孙"让位"给袁这一历史事件.社会心理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与社会条件,但一旦形成它又能对社会发展的趋势产生巨大的影响.当时的社会心理是"拥袁弃孙"、"非袁莫属",袁世凯即时抓住当时人们这种"众望所归"的心理,积极逼清帝退位,宣布赞成共和,最终篡夺了革命果实.  相似文献   

16.
袁世凯与日本的关系,从袁驻朝鲜起始终处于对抗状态,袁世凯对日本的敌视态度表现在各个方面。《二十一条》的交涉,不是袁对日妥协的产物,而是日本推翻袁世凯的重要步骤。袁对《二十一条》进行了相当的抵抗。日本排挤、打击袁世凯,则是袁仇日政策的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在朝鲜与日本激烈冲突,日本一再强烈要求惩办他。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内,大量聘用日本顾问,使直隶新政在全国各省中名列前茅。在"卄一条"交涉前后,袁再次与日本激烈冲突,日本朝野一致认定袁世凯是日本在华占有优势的障碍,大力支持中国各种色彩的势力反袁,终于将袁世凯推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作为历史上的反面人物袁世凯任总统期间采取的“护商”举措加以整合分析。认为袁世凯虽然在政治上有反动的一面,但对其评价也要坚持唯物史观,尽管袁的“护商”政策有一定的局限,然而却对民初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袁世凯一生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方面未建寸功,而在戊戌政变、签订“二十一条”和称帝等重大事件中罪孽深重。为袁世凯论功辨过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与评价历史人物应全面、客观、真实和科学的基本要求相背。  相似文献   

20.
袁世凯与日本的关系,从袁驻朝鲜起始终处于对抗状态,袁世凯对日本的敌视态度表现在各个方面.<二十一条>的交涉,不是袁对日妥协的产物,而是日本推翻袁世凯的重要步骤.袁对<二十一条>进行了相当的抵抗.日本排挤、打击袁世凯,则是袁仇日政策的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