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阎连科"耙耧系列"小说,主要包括《年月日》《耙耧天歌》《春宫图》《受活》《丁庄梦》《日光流年》《坚硬如水》等中、长篇作品,它们代表了阎连科目前为止乡土小说的最高成就。其中《日光流年》是阎连科"耙耧系列"小说中比较有分量的一部长篇作品,曾入围第六届矛盾文学奖。笔者拟通过研究文本中反复、大量出现的ABB式叠音词,探析阎连科小说创作转型之后的语言观和文学观。  相似文献   

2.
王维良 《科技文萃》2004,(8):103-106
"耙耧山区"是阎连科创作的故乡,那里的一草一木、大小苍生始终是他的观照对象.著名评论家李洱说:"在阎连科的苦心耕耘之下,‘耙耧山区'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地形图上最奇异最复杂的景点.粑耧之于阎连科,就像高密东北乡之于莫言,地坛之于史铁生,马桥之于韩少功."书写那里的苦难生活是阎连科创作的保留曲目,而这一书写在他的长篇小说《受活》中又达到了极至.  相似文献   

3.
现实主义写作传统的坚守中,阎连科无疑是厚重的力量型大师级作家。被评论界冷落了很长时间之后,他推出了《受活》、《丁庄梦》等"扛鼎之作",深刻地揭示了社会转型期间河南耙耧山脉下的农村社会现代化的焦虑和民间出路的探寻。该文主要是通过对民间苦难的叙述,揭示出阎连科的民间立场;通过求生以及致富的追求探索,挖掘阎连科对劳苦人的同情与困惑的这一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4.
阎连科“耙耧系列”小说中独具特色的色彩、声音和气味,具有双关性。它既是耙耧生存苦难的写照.也是阎连科“耙耧系列”写作的策略。《日光流年》则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其“耙耧系列”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因此,对《日光流年》的研究和分析,也就有着“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可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莹莹 《文教资料》2007,(34):122-126
阎连科"耙耧山脉"小说的研究与其小说的创作从总体上呈现出"共时性"的特点。研究者从对小说"乡土性"的阐释入手,在经过对《年月日》、《日光流年》等的研究突破之后,在新世纪由于新的研究方法的借用和切入角度的多变以及比较式、综合式分析的采用而得到很大的拓展。但是,也还存在一些学术上的分歧和有待发掘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年轻的《西部·华语文学》从2007年1月创刊的起,就名家荟萃、精彩纷呈,且此势延续至今。2008年第一期和第二期的《西部华语文学》,荟萃了王安忆、阎连科、红柯、麦家等众多名家新作,其中尤以刊登在第二期的阎连科最新长篇《风雅颂》为重中之重。《风雅颂》以一个农村出身的大学教授为题材,写他沥尽五年心血完成《诗经》研究专著后,却意外发现妻子和副校长偷情。此后他先是被送入精神病院,后逃出医院回到老家耙耧山前寺村。在那里他一住就是一年,这一年他从前的初恋情人病死,他在县城荒  相似文献   

7.
在小说《日光流年》中,阎连科营造了耙耧山脉三姓村这个现代文明无法介入与想象的荒诞世界,那里的人们有着最顽强的生存意志和最微弱的生存能力。因为"喉堵病"和饥荒,他们打破不了"活不过40岁"这道与生俱来的魔咒,四代人殚精竭虑的努力和牺牲,最终还是一场空。作家以其特有的狂想把这种"惨烈"写到了极端,同时也将人在厄运面前不屈不挠的韧性渲染到了极致,而种种生命强力表象的背后是深刻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8.
韩蜜蜜 《文教资料》2012,(34):82-84
阎连科是位个性十分鲜明的河南作家,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他便执著地在"耙耧山脉"这片土地上耕耘。他在近三十年的写作生涯中,为读者奉献了多部直击灵魂深处的优秀作品,其小说寓言化创作倾向十分明显,显示了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因此本文试从寓言化创作的角度分析阎连科的乡土小说,希望能通过分析其乡土小说中寓言化创作的表现,为人们更好的走进阎连科的乡土世界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9.
阎连科的《炸裂志》讲述了耙耧山脉中的炸裂村从村、镇、县、市到直辖市的爆炸式发展,以及这种发展戛然而止的故事。《炸裂志》主要的着力点不在于书写以炸裂村为代表的中国发展"正史",张扬中国发展的正能量,而在于彰显发展背后的"性"力量和仇恨力量,凸显了以炸裂村为代表的中国发展"秘史"和仇恨"心史"。  相似文献   

10.
2008年,著名作家阎连科聚焦"高校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风雅颂》在刊物《西部·华语文学》甫一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批评者认为,该作品明显影射北京大学,诋毁高校人文传统,肆意将高校知识分子形象妖魔化.作家阎连科在《风雅颂》出版单行本时,对初刊本进行了大量的增删和修改.后来,阎连科在其他版本中又进行了简单的修改,并对...  相似文献   

11.
作品信息     
●阎连科推出最新长篇小说《风雅颂》作家阎连科创作的最新长篇小说《风雅颂》日前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讲述了一个大学教授杨科在家庭、爱情、事业诸方面悲情而又荒诞的遭遇。有网友撰文称,阎连科在这部新作中诋毁北  相似文献   

12.
对权力的书写是阎连科小说艺术世界的一个重要主题,在权力笼罩下,一场场人性扭曲、人格异化以及生命价值沦丧的悲剧不断展开.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既与掌权者的"权治"有关,更与深陷物质困厄的耙耧山脉村民盲从的权力崇拜有关,它反映出在历史旧习因袭和物欲不断侵蚀下的中国农村所面临的更为深切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3.
论阎连科小说的死亡暴力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连科小说中时时出现的死亡暴力,构成了他的“耙耧山脉”的总体图像和基本底色。小说形成了“(苦难)死亡暴力——反抗——死亡暴力(失败与宿命)”的行为序列,使其死亡暴力带有强烈的宿命色彩,表现了浓厚的悲剧色彩和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当代作家阎连科在他的“耙耧系列“小说中营造了一个充满苦难的“耙耧世界“,以近似原初状态的生活环境为背景,探讨了生存本能、性欲本能和恶的本能等一系列人性深层问题,充分揭示了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阎连科的<耙耧天歌>以其独特的苦难化叙事风格,书写了黄土地深处的人生苦难命运之歌、母爱悲情之歌.作者以寓言式的手法,向我们揭示和展示着民族的苦难之旅和命运的厚重,作品中既有鬼魅叙事的神秘气息,也有着乡村看客的无情.正是这辛酸的吟唱于"耙耧山区"深处的歌谣,或许会唤醒许多我们生命深处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对权力的书写是阎连科小说艺术世界的一个重要主题,在权力笼罩下,一场场人性扭曲、人格异化以及生命价值沦丧的悲剧不断展开。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既与掌权者的“权治”有关.更与深陷物质困厄的耙耧山脉村民盲从的权力崇拜有关,它反映出在历史旧习因袭和物欲不断侵蚀下的中国农村所面临的更为深切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7.
阎连科的"耙耧系列"小说中对生死、荒诞、自由的全方位书写,明显地体现了西方存在主义的一些特征,但是作为一个一直生长在中国故土上并始终把农民的生存状态作为其终极关怀的阎连科,把东方人所具有的生死观念、泛神论思想及儒家智慧纳入其小说创作中,使得他的小说在具有着两方存在主义因子的同时又打上了东方传统文化的烙印,形成了阎连科式的存在主义或曰中国式和东方式的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18.
阎连科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小说代表作《年月日》、《耙耧天歌》、《日光流年》与前期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变化;由原来对乡土民间的理性审视、批判让位于一种情感认同:对人勇于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同苦难命运抗衡的品质和精神的认同和推崇,并以这种独特的主题意蕴在当代文坛上占据一个特殊位置。然而这种转型在产生极大现实意义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某种局限。  相似文献   

19.
因《受活》《丁庄梦》等作品而备受争议的作家阎连科日前出版了新作《风雅颂》。小说片段最初在杂志上发表后,因直指某些知识分子的阴暗面而引起很大反响。据杂志社说,有名校名师写来批评文章,声称要毫不留情地予以还击。而阎连科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我预料等待这部小说命运的,会是一片谩骂之声。”阎连科说:“说是影射谁.我没有那么大的能耐,也没有想过。我只是把我内心最无法见人的黑暗,坦坦荡荡写了出来,写自己做人的无能与无力。”阎连科称这部小说是来自他内心的精神自传,所以,主人公的名字叫“杨科”。《风雅颂》叙述的是一个荒诞的故事,描写清燕大学的古典文学专家杨科扭曲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阎连科的长篇小说《风雅颂》以强势的叙述姿态站在体制外的立场上讲述知识分子的故事,书写了知识分子追求安放精神之地的苦涩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