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国的翻译共有三次辉煌,第一次是东汉到唐宋期间的佛经翻译,第二次是明末的科技翻译高潮,第三次就是晚清至民国初年的西学翻译高潮。鸦片战争期间的中国英语翻译是我国第三次翻译高潮的开端,对于中国的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一、鸦片战争时期翻译的社会条件1.鸦片战争时期中国英语翻译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晚清经世致用思想与翻译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波 《编辑之友》2005,(6):76-78
晚清的翻译出版是我国出版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这次高潮与汉唐时期的佛经翻译出版、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出版不同,它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历史进程的写照.中国精英知识分子,在国家深陷危难之际,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吸收西方文化经世致用思想,从而使晚清的翻译出版选题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肖超 《现代出版》2015,(2):70-72
晚清时期,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数量并不多,译者较为分散,但是翻译质量较高,且这些译著多作为教科书使用,这成为商务印书馆地理学翻译出版的一大特色。晚清时期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的出版,不仅为民国时期地理学翻译出版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地理学学科以及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影响,以"开启民智"、救亡图存为目的的翻译文学盛行,其中包含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受晚清占主流地位意识形态的控制,以及对"儿童"的错误理解,本时期儿童文学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以儿童为出发点的。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的引入,为五四时期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作了重要准备,是我国儿童文学由"不自觉状态"向"自觉状态"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5.
晚清维新派为中国翻译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无论是从翻译译书的选择上还是翻译译书的社会功能,晚清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具有时代的进步性。而本文主要探讨了晚清维新派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翻译历史的贡献,为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翻译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洋泾浜"英语教学法、语法翻译教学法、"单语"教学法,是晚清时期学校英语的主要教学方法,而其中"单语"教学法的普遍使用,体现了学校英语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7.
洋泾浜"英语教学法、语法翻译教学法、"单语"教学法,是晚清时期学校英语的主要教学方法,而其中"单语"教学法的普遍使用,体现了学校英语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8.
黄慧 《出版广角》2016,(6):39-41
传统的“文化殖民史观”认为,西方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侵略行为.但客观而言,晚清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例如文学翻译、科技书籍翻译和其他形态的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美国传教士在晚清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担当了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出版的快速发展.研究当时美国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对今天的跨文化交流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晚清知识分子创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历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对晚清知识分子创办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历程作了详细的探讨,并将其分为五个时期:1840-1860年是翻译书报时期;1861-1882年是出国考察时期;1883-1894年是积极倡导时期;1895-1900年是初步创办时期1901-1911年是大力兴建时期。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是中国最风云变幻、社会最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由一个封建社会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本文主要研究晚清经济制度的建立,对认清晚清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晚清的史学翻译始于鸦片战争,前后历时半个多世纪。初传时期的西方史学翻译,主要以传教士报刊为依托。尔后,维新派与革命派为各自诉求,也创办大量报刊杂志,介绍西方的史学知识,并最终促成了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12.
晚清的通俗文学期刊无论从自觉的翻译意识,还是从翻译的数量来看,它们都为中国对外国文学的"拿来"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可以说,晚清通俗文学期刊对外国文学的译介是功绩卓著并产生了相当影响的,其在翻译史上应该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江涛 《北京档案》2020,(5):44-46
中外医学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交流方式多样,到晚清时期,这种交流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形式——国际医学会议。从1881年第一次参加会议开始,晚清时期与中国产生关联的国际医学会议有58次[1]之多,占了晚清各类国际会议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可谓大宗。这些会议除了1911年初在沈阳举行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之外,其他各次均由欧美国家主办,因此,会议资料的翻译是参会过程的重要环节,会议名称更是需要首先被译为中文,以便在清廷内部流转。  相似文献   

14.
<正>晚清的科学技术翻译为当时的中国人提供了他们渴望了解的西方科技知识,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间接条件,翻译中引入的西方科技知识也成为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但在当时,传播西学到底是通过翻译西方科学著作来进行,还是通过教授中国人学习外语来进行[1]。傅兰雅就是其中  相似文献   

15.
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和近代中国维新运动的重要先驱,林则徐是晚清时期中国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的第一人。本文全面分析了林则徐在1840年左右组织编译的《四洲志》,以及魏源于1842年重编的《海国图志》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尤其是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史实,从而说明了西方图书馆观念最初流入中国的情形。  相似文献   

16.
汪帅东 《兰台世界》2017,(3):106-109
作为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晚清翻译文学应以外国小说翻译最为繁荣,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影响深远。受晚清日语译才培养机制的影响,活跃于清末的日本文学译才在文本选择、译文体制、译语文体与翻译方法等方面既有沿袭,亦有突破,充分体现出中国翻译文学近代化过程中的诸种特性。  相似文献   

17.
梳理晚清时期中文期刊的萌芽及其历史发展,介绍晚清时期各个历史阶段的代表性中文期刊,研究晚清期刊在西学东渐以及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包天笑的《馨儿就学记》的分析探寻包天笑的翻译,然后从包天笑的翻译看晚清儿童文学翻译的作品类型,晚清儿童文学翻译的作品特点,进而实现对晚清儿童文学翻译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9.
李栋辉 《编辑之友》2011,(2):115-118
中国近代是一个动荡、转折的时代,其历史包括晚清(1840—1911)和民国(1912—1949)两个阶段。晚清时期是引进西方文化的阶段;民国以后,则是西方文化在中国植根与发展的阶段。晚清出版业的变革与列强对清政府的军事打击和文化侵略息息相关,其中伴随着诸种复杂的斗争与冲突,如国内外政治军事斗争,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斗争。正是在冲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有大量传教士涌入中国。他们在传教过程中,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也为中国培养了英语人才。这些英文人才又为晚清的社会变革贡献了力量。本文着重探讨晚清时期传教士在英语教育中的历史贡献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