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的本质"作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以及以后的诸多著作中都有论述,而且随着马克思思想的不断成熟,其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也不断完善。但《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可以说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萌芽和起点。在《手稿》中,马克思以实践为出发点,将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并对人的本质属性做了具体阐述,最后论证了共产主义才是对人的本质的全面恢复和确证。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理论贡献之一,而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萨特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空场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质问,也是对唯物史观发起的一次重大的理论挑战。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批判和超越了旧哲学关于"抽象的人"的观念,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枢纽。"现实的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人学辩证法。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人学思想有力地批判了萨特"人学空场"的指责,对恢复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原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诠释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所依据的文本应当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著作,最主要的应当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哲学著作。如果只依据马克思的早期哲学著作来理解他的实践观,就很难摆脱从认识论和人本主义视角解读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偏狭性。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诠释实践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实践是指人的自我生成活动,能变为全面诠释实践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并非是“人学的空场”。马克思和恩格斯无论在创立唯物历观的过程中,还是在创立了唯物史观之后,都没有离开过对人、人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的自由和人的解放等问题的研究。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哲学著作,即从《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我们清楚的看到,唯物史观竟是如此地离不开对人及其活动的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解读总是停留在政治的、社会的、阶级的角度和层面,忽视了其文艺思想中的人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关怀。列举马克思文艺思想中关于“人”的诸多论述,意在还原马克思文艺理论中的人学思想,并试图通过这种人学思想的复归,能对当下的文艺创作和文学批评中人文精神的失落起到一定的匡正作用。  相似文献   

6.
资本的逻辑既是资本主义社会运转的内在逻辑,又是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一个基点。传统认为,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是在马克思思想成熟后开始的,即主要体现在其"成熟"作品《资本论》中。与此不同,本文认为,在早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通过对工资、货币及异化劳动等的阐释自觉到了资本逻辑的现实运转。  相似文献   

7.
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理念之源的研究没有聚焦于《资本论》及其手稿关于自由理念的论述。其实,《资本论》第一卷阐明的价值规律及其"等价交换"原则构成马克思自由观的逻辑前提;关于资本产生的"历史条件"论述构成马克思自由观的重要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从历史的角度正面肯定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对实现人类自由的历史作用。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主体的马克思著作为确立无产阶级核心价值观——自由理念奠定了经济学基础。马克思在经济学领域关于自由的这些思想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与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类本质问题的探讨为他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手稿》从肯定人是一种类的存在物入手,具体阐述了人的类本质的内容、依托、类本质的丧失及其复归等问题,最终将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解放联系起来。它构成了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也为后来成熟的马克思思想的诞生做了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9.
熊彼特的制度经济思想及其与马克思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彼特的根本制度思想与马克思的根本制度思想有许多相似之处。从某种程度上说 ,马克思的经济学可以看作是熊彼特经济思想的一个主要来源 ,但熊彼特与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思想在论述的方法、论述的角度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由人道主义演变而来的,但是对马克思早期的人道主义思想研究较少.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是以当时社会经济生产、阶级斗争深化发展为产生土壤的,并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在高中时期的三篇论文里,马克思用神学语境反对神学,提倡人学;提出了幸福时代应该能唤醒人们、保障人民自由;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该考虑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他自己才能达到完美.他的这些思想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道主义思想的源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一生都在关注人的问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充分论证了人的类存在和类本质,强调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的统一,并通过对工人异化劳动的分析,逐步建立起科学人学之思想。深入探讨和研究马克思的科学人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抽象劳动的能动性和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影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出发,论证了人的类存在和对象性存在。强调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质的统一。由于对异化劳动的考察规定和结果,马克思最终将社会实践与人的类本质联系起来。认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劳动或实践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构成了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一直贯穿于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中,虽没有独立的章节,但我们从理论中随处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由于中国的医疗体系长时期脱离了马克思人学的濡养,造成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但令人欣喜的是,随着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的深入,其作用也在逐步显现。我们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看到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作用以及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心理科学的论述,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即心理学是一门人学,是关于“人的科学”。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心理学作为对人的研究,作为“人的科学”提出来。他主张心理学作为人的科学,必须研究“人的本质”。为人的本质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发展”作出贡献。马克思在《手稿》中写道:“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马克思在  相似文献   

15.
施春梅 《华章》2007,42(10):32-32
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础.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从唯心史观出发,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和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对人的本质的回答停留在抽象的层面.马克思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揭示与论述,逐步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第一次比较完整地阐述了共产主义思想,他立足于人的解放,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着眼于对经济事实的批判,使这一思想蕴含多重特性。文章基于对经典的解读,从生成逻辑、实现条件和路径等方面揭示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现实性;通过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国民经济学和其他共产主义思潮的批判以及关于未来社会的表述揭示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超越性;从本质规定和唯物辩证法视角论证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科学性;从以人为本和人的解放视角说明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人本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哲学基础到教育思想再到现实观照的逻辑,从康德人学思想中“人为自然立法”的认识论、“人为自身立法”的德性论和“人是最高目的”的目的论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康德教育论述中的感官训练、道德教育、尊重儿童等内容所蕴含的有关人的认识能力、道德准则、存在本质等方面的人学观念,并进而揭示其人学与教育思想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康德教育论述的逻辑架构展现了他从认识论到德性论再到目的论的人学思考逻辑;另一方面,康德教育论述的思想内涵也处处与他对人的认识和理解相关联。对康德人学及其教育思想的诠释不仅有助于一线教师理解我国许多教育论述之哲学基础,还可为当今的“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等教育研究和改革路径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弗洛姆坚持只有一个马克思,认为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中所表述的人本主义思想是统摄整个马克思思想的灵魂。在他的代表作《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中,弗洛姆比较详尽地论述了这一观点。弗洛姆的思想虽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和错误的方面,但他对马克思思想的解读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对于我们当前研究马克思思想的本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理论价值,而张一兵先生在解读弗洛姆时贬低马克思《手稿》的科学性也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辩证法实现了对黑格尔的思辨逻辑的人学改造。思辨逻辑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绝对真理的思辨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而马克思哲学解决的是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问题。思辨逻辑的出发点是基督教神学,而马克思辨证法的出发点则是从事生产实践的现实的人。着眼于思辨逻辑的弊端,马克思立足于人学立场,实现了对黑格尔思辨逻辑的“颠倒”,建立了关于人类解放的人学思辨逻辑。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具体地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的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