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世纪就有中国人移居欧洲的亚美尼亚。到19世纪下半叶,华人已定居欧洲大部分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俄等国曾招募23万华工参战,其中的一部分战后留在欧洲。冷战结束后又出现了第二个洲际移民潮,先是70年代初香港人和印支难民奔向...  相似文献   

2.
画中有话     
"没有任何国家能对中国内部问题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太大了。"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侃如认为,中国人的问题基本靠自己解决。"德国总理默克尔……做了一个比喻,她说,如果一个场合同时有五个德国人,而他们之间没有意识形态之争,那就奇怪了。所以,中德之间存在意识形态差异并不奇怪,也不应当影响中德之间的合作。"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在中德建交40年之际谈中德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为什么没有想象力?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想象力"是不是可以属于一个国家?它不是个人才华的专属名词之一吗? 可是,今日中国正在大兴"寄生性文化"创造.动漫产业仿制日本、电影产业仿制好莱坞、电视节目仿制所谓"欧美模式"、轻小说仿制欧洲和日本、儿童教育读物大量引自韩国,就连一位资深的出版创意人向我约书稿的时候,不忘记叮嘱我一句,记得看看最近欧洲市场流行什么题目……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音》,从粗制滥造的《战国》到瞄准世界大奖的《金陵十三钗》,甚至勾勒国画的水墨与思考中国问题的学术,无不热衷于贩卖西货、拷贝创意.  相似文献   

4.
《全国新书目》2021,(2):48-49
本书围绕欧洲难民问题展开,以德国难民政策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回望德国"二战"历史及"欧盟"的成立与发展,穿插现代中东历史,深入梳理欧洲尤其是德国难民问题的发生、发展及当下困境,并就难民问题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欧洲产生的影响进行推测,对中国读者了解这一国际关系重要议题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向世界正确地说明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远超过西方公众对中国的了解.西方公众对中国的误解甚多.2004年9月,西班牙埃切尔发生"焚烧中国鞋"事件.西方只知道,在这个拥有"欧洲鞋都"之称的小城,90%的人直接或间接依靠制鞋业生活,由于中国鞋向世界各地大量出口,连西班牙也在进口中国鞋,这里的制鞋工人因失业而发生过激行为.但很少人知道,西班牙2003年从中国进口6200万双鞋子,绝大多数是西班牙鞋商在中国生产又返销的,中国鞋商的鞋子只占其中很小份额.在这一事件中,西方公众很难获得完整的资讯.  相似文献   

6.
卢国军 《出版参考》2004,(29):47-47
脑袋已经被"屁股"决定了还不自觉,有些知识分子大讲"个人主义"时,已先把自己与民族和国家分开了. 去年我在福建与一位偷渡到欧洲又被遣返的青年有过一段交谈.对于偷渡过程中的种种艰难困苦他说倒没有觉得什么,甚至对于蛇头的贪婪他也觉得可以理解.他自言至今最不能理解的是:他仅仅想到欧洲打工挣些钱,为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要付出如此高的代价?他说最受不了的是欧洲警察"不把中国人当人看"的眼神.  相似文献   

7.
我这里收藏了一件解放战争参战纪念章,是老冀东军区司令部、后勤部颁发给遵化县1500名"远征担架团"每个队员的珍贵革命文物。这枚纪念章长4.5厘米,宽3.5厘米,是用白铁片包装的,右上角横排"远征东北"四个字,下面第二、第三行是"参战纪念"四个大字,落款是"冀东后司赠"。还有图案,左上角是一个红五星,中间是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人期刊在全国8000余种期刊总数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即使在3824种社科类期刊中,也只有3‰的比例。在70余家工人报刊的阵容中,也只有不足20%的比例。但是,中国工人期刊在全国报刊界中仍不失为一支重要力量。就其所具有的光荣传统及历史方面,没有哪个系列的期刊可以与之比拟。新中国  相似文献   

9.
派遣人员参加他国社会主义建设,是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关系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历史档案资料和实地访谈为依据,讨论1956年至1963年临朐县300名中国工人赴苏援建的社会动员机制。研究发现赴苏工人认为中苏之间存在"一位苏联专家换四名中国工人"的合作协议;赴苏工人对参与苏联共产主义建设具有参军般的荣誉感;中国政府通过宣传动员和组织动员把国家意志与人民需求有效结合,保证了赴苏工人项目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的标志,瓷器在工业时代来临之前就曾经浩浩荡荡的漂洋过海,成为欧洲贵胄的掌上明珠,然而由于发展的停滞,它的盛极而衰同样让人唏嘘不已。在鼎盛时期,广州的工场里,数以万计的工人为欧洲王室巨富生产着世界最华贵的瓷器。这些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同样有极为脆弱的一面。1602年,刚刚成立不足一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劫获了从中国满载货物归程的葡萄牙商船凯莎琳  相似文献   

11.
有人把他们形容为"东方吉普赛人",也有人把他们称为"中国犹太人"。他们似乎天生就是商人。他们八仙过海般远赴欧洲,凭借着精明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勤劳的双手和"MADE IN CHINA"的强大后盾积攒了大量的财富。却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繁华背后,隐藏着危机重重。10月16日,自从一位名叫高平的中国富商在西班牙被当地警方带走后,浙江青田籍商人在西班  相似文献   

12.
余华 《编辑学刊》2005,(5):46-51
阅读,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非常重要.我一直认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在阅读文学作品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学里,教授们往往只是教学生们去研究一部作品,而没有教他们去阅读一部作品.原以为这只是一个中国的问题,后来我发现欧洲和美国同样也存在这一问题.教授们正在让文学作品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英、法、俄)力求中国对德奥宣战,将中国领海和港口内的德国船舰加以拘留,然后交与协约国。但当时的日本宣扬中国威胁论.袁世凯曾两次试图参战、均遭日本反对而不得不放弃参战的正当权利。日本不愿让中国因参战而强大。它假仁假义地说道,它有责任使中国4万万人免于战祸.发展经济才能使中国强大。当英法两国人力为战争消耗殆尽之时,它们不顾德国的抗议,开始招募10万以上的华工从事军工生产。  相似文献   

14.
从创新中寻找生机,从创新中突围前行。创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不二选择,"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头号课题。宏大的课题总要分解成一个个"子项目"。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创新这一课题正在被分解开来,它们是一个个科技项目的横空出世,是一种种管理方式的推陈出新,是一项项服务品质的今非昔比,是一个个机制设计的与时俱进。从工人发明家包起帆身上,从金牌工人许振超身上,从首位登上国家科技进步奖领奖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但为什么近代工业和科技革命却没有发生在中国?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之谜”。要破解至今依然困扰中国人的“李约瑟之谜”,着眼点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工人群体曾是这座城市的主流,工人文化也曾风靡一时。如今,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工人形象早已发生改变,工人们的业余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特选上海市档案馆馆藏老照片一组,与大家一起重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人们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相似文献   

17.
麦克阿瑟“最后的攻势”计划 从1950年11月3日开始,美国当局为了弄清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意图和寻求相应的对策,接连几天进行了磋商。他们经过磋商后认为,志愿军参战的意图不外以下三种:一是保护中国边防安全和鸭绿江的电力设施;二是从战略上牵制和削弱美国的军事力量,打一场有限规模的消耗战;  相似文献   

18.
看看咱们     
唯一能够让战争停止的就是体育,就是足球.但,绿茵场上的厮杀,却是另一场世界大战:32个国家参战,几十亿人观赏.中国人明知没有战利品,却也痴迷投入  相似文献   

19.
余华 《图书馆杂志》2005,24(11):81-85
阅读,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非常重要。我一直认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在阅读文学作品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学里,教授们往往只是教学生们去研究一部作品,而没有教他们去阅读一部作品。原以为这只是一个中国的问题,后来我发现欧洲和美国同样也存在。教授们正在让文学作品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凌 《新闻战线》2012,(8):84-86
2010年10月27日,美国道琼斯公司旗下知名财经杂志《财智》选出了2010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国工人"再次作为一个群体榜上有名。《财智》评价称,数以亿计的中国工人是世界经济最强大的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