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罪己诏产生并成为中国古代帝王的政治传统,除了现实的政治需要和禹汤"罪己"的示范外,有着更深的文化因素的作用:对君主"以德配天"的德治期求是主因,而"天人感应"的天命观是其终极根源。  相似文献   

2.
略议古代帝王的《罪己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反省罪己的御用文书。论其起源 ,当从禹、汤开始。此后 ,周成王、秦穆公、汉武帝、唐德宗、宋徽宗、清世祖 ,都曾经颁发过罪己诏。罪己诏大多是在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国家处在危难之时颁发的 ,目的是消除民怨 ,笼络民心 ,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但是 ,其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帝王对自身过错和失败的反省忏悔。因此 ,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禹、汤罪己 ,其兴也勃焉 ;桀、纣罪人 ,其亡也忽焉”。  相似文献   

3.
中国帝王以诏书形式反省自我、告谕天下始于汉文帝,西汉帝王罪己诏融入了阴阳灾异思想,但在敬畏天道中能顺应民意,改良政治,折射出一种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4.
肖蕾 《兰台世界》2008,(12):64-65
本文以历史上影响颇大的唐德宗奉天罪己诏为个案,对罪己诏的颁布活动作一个初步考察,以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历史上影响颇大的唐德宗奉天罪己诏为个案,对罪己诏的颁布活动作一个初步考察,以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6.
所谓“霉词儿”,是指陈旧的、发了霉的、散发着封建气味的词儿。提出将其逐出版面,是因为它们不时出现在报刊上(包括广播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且举几例: 一位同志去给晚年患病、视力不好的毛泽东读讲古典诗词,刊物上说此乃“侍讲学士”。一位领导去居民楼检查施工质量,为自己分管的工作出现问题作自我批评,报道中说这是下“罪己诏”。一本写周恩来生平的传记,书名干脆取为《周  相似文献   

7.
所谓“霉词儿”,是指陈旧的、发了霉的、散发着封建气味的词儿。提出将其逐出版面,是因为它们不时出现在报刊上(包括广播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且举几例:一位同志去给晚年患病、视力不好的毛泽东读讲古典诗词,刊物上说此乃“侍讲学士”。一位领导去居民楼检查施工质量,为自己分管的工作出现问题作自我批评,报道中说这是下“罪己诏”。一本写周恩来生平的传记,书名干脆取为《周恩来的宰相生涯》。  相似文献   

8.
在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之间关系即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传播的基础上,文章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传播学分类”,即根据对象人数是“一”还是“多”将思想政治教育分为“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和“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再根据对象是否特定,将“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分为“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和“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对“大众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传播、“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与组织传播、“个体思想政治教育”与人际传播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注意力”政治舆论是政治舆论的常态。自媒体“注意力”政治舆论是网络政治舆论的组成部分,政治正确优先、政治道德内驱、政治情感营销、政治情绪渲泄、政治消费成瘾是自媒体“注意力”政治舆论的方式和表现。自媒体“注意力”政治舆论具有功能极化的典型特征。自媒体“注意力”政治舆论对公共权力进行“注意力”监督,公共权力对自媒体“注意力”政治舆论进行回应,使二者实现共赢。通过强化个体政治伦理、践行底线自由、技术善治等共识性改进,进而达到自媒体非理性“注意力”政治舆论回归理性“注意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政治传播对于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然而在政治信息需求改变以及新媒体技术冲击下,政治传播深层逻辑正面临重大挑战。本研究以新华网策划的“乡村振兴在行动”重大主题报道为例,从“实践主体”“实践场地”“实践议程”三个维度出发,尝试指出“基于实践”的政治传播新逻辑。研究分析指出,“基于实践”的政治传播实现路径包括:一是制定政治议程与媒体议程相统一的“政治认知图谱”;二是建构具有稳定性的关系网络实践主体;三是进入到“田间地头”的实践场地进行政治传播。本研究认为,“基于实践”是融媒时代政治传播的新逻辑,强调了媒体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沟通政府与多社会治理主体的新价值,拓展了公众政治参与机会,有助于强化融媒时代政治传播的社会公众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1.
《青年记者》2008,(6):8-8
过去,“政治”这个词常与“权术”、“官场潜规则”等纠缠在一起。现在,人们对政治的理解趋于理性和科学。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上,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民主政治”成为两会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面对灾异的发生,帝王往往颁布诏书以自责,这种罪己诏书是基于"天人感应"思想的一种文体形式。帝王在诏书中除将灾异发生的原因归为自身治理政事的荒怠外,还采取一系列措施挽救灾异造成的损失及避免灾异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13.
阎锡山于1917年独掌山西的军政、民政大权以后,提出并开始推行他的用民政治。他基于自己对中国历史上政治变化的认识,从与安民政治相比较的角度给用民政治作出了解释:“适时之政治作用与人生之发展企图相反者,为消极的安民政治;与之相顺者,为用民政治。”他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通过“洗心术”与“六政三事”用民政治措施,大力加强其在当地的政治实力,维护其“山西王”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五中全会上两次讲话都强调“党的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是要讲政治,牢固树立政治观念.”江泽民指出:“我这里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感性、”他强调,“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  相似文献   

15.
孙焕英 《声屏世界》2008,(11):69-69
看到这个题目,有读者会觉得可笑:有计划经济之说,哪里来的“计划艺术”之谓?其实,有计划经济,必然就有“计划艺术”、“计划政治”等等。因为,经济是基础,政治、艺术是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艺术等等上层建筑。“计划政治”,是和民主政治相对而言的;“计划艺术”,是和市场艺术相对而言的。当今,中国社会在淘汰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6.
郑建锋 《浙江档案》2003,(11):34-34,38
抗战期间,日军为了加强对在华占领区的控制,以达到“以战养战”和将兵力转移到其他战场的目的,曾伙同所扶植的汪伪政权发动了“清乡”运动。伪浙江省政府为此设立了一整套指挥机构,划分专门的“清乡区(特区)”,从军事等各方面开展了“清乡”活动。为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日伪“特别着重于‘政治’方面的阴谋,由‘政治’的阴谋而达到‘军事’‘经济’阴谋的兑取”①。其指导方针是军事政治三七分,在“军事清乡”过后,再着手于政治上的“肃正”和“建设”。这样,“政治清乡”就成为整个“清乡”运动的重点,并因之给沦陷区人民带来了深重劫…  相似文献   

17.
宋睿 《大观周刊》2012,(35):181-181
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理念还处于初级研究阶段,而要想不断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效,就必须要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本文则尝试从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反思以及构建路径两方面进行简要地论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政治媒介为研究视角,在“绝地天通”的传统中探寻陶器媒介的诞生及其功能展演,把握华夏媒介的文化深层脉络。在古人的早期政治媒介实践中,天命和血统的传统观念为政治合法性提供了一条以宗教为媒的进路,进而塑造了礼器的媒介形态和信息传递方式。宗教和礼器所生产的政治规范“王权神授”和“藏礼于器”又成为政治生活中的新传统,从而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媒介态度和政治观念。以“政治-传统-主体”作为维度,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媒介的政治偏向和社会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的扩散给民主的内涵和外延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网络民主即是由网络衍生出的一个新鲜、时髦的政治现象。对于中国民主政治来说,网络承载了更多的政治期望。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标志着网络的政治影响力真正形成,此后的10来年时间,网络政治事件层出不穷,随处可见:从“两会”期间政府官员与网络的频繁互动,到胡锦涛、温家宝上网问候网民;从“南京房产局长天价香烟事件”、“躲猫猫事件”的当事人被免职,到“自动取款机事件”、“厦门PX项目”等事件结果的改判等,网络展现了惊人的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谢清果  王皓然 《新闻大学》2022,(7):67-80+119
中国传统政治实践因其独立的进程,形成了自身独特而自洽的政治传播智慧。以史华慈的“深层结构”问题为例,这些思想智慧往往只有在传统语境有关“政治”及其“传播”的特有讨论中方能被诠释。为对中国古代政治传播思想的独特性以及东西差异展开思考,本文提取了“内圣外王”与“哲人王”两种在中西政治文明中特点鲜明的政治思想,再根据其产生条件、逻辑基础和关联历史现象对两者中包含的传播观念加以比较。研究认为,“哲人王”作为希腊古典政治实践中自然产生的对于应然性的探讨,是基于功能主义想象而设计出的一元化传播结构。“内圣外王”则是对中国原始氏族社会传统权威模式的创造性转化,它不仅将政治寓于个体化的道德行动中,也通过道德知识的间性传播建构其理想化的政治场域。这与我们过去所熟知的政治传播无论在发生情境还是传播的本体上都存在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