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艺术家们说,皖南古徽州的木雕、石雕、砖雕(简称“三雕”)是中华文化园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明清年间,“三雕”艺术发展最为鼎盛,尤其是其刀功、技艺已到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2.
肖东发 《出版科学》2000,(2):49-53,60
佛教印刷品历来图文并重,单页的经咒、还愿词。或上图下文,或右图左文,有的佛像刻在中间,还有的刻在四周,各种装帧形式的整部佛经,乃至卷帙浩繁的《大藏经》,也常以“佛说法图”开卷。我们不妨把这种现象再向前推进一步:佛像雕印要比佛经雕印更早,捶拓和印章的结合点即是佛像,其时约在7世纪初期,文献和实物均可提供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3.
母爱的奇迹     
35岁的希尔弗是澳大利亚一位民间艺术家,2000年春,希尔弗怀上了第一个孩子。离希尔弗的预产期还有一周的那天,丈夫杰佛上班前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文化厅1993年公布的第一批民间艺术家(18位)之中的王凤祚个人档案最近被浙江省档案馆征集进馆。浙江的传统雕刻工艺,在全国的工艺美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东阳木雕、青田石雕、乐清黄杨木雕,被称为浙江"三雕"。它有精巧、瑰美、细腻、雅致的艺术风格,具有典型的江南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凤祚(1905-1993),乐清翁洋人,黄杨木雕一代宗师。原浙江省特级名艺人,浙江省一、二、三届政协委员、浙江省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他平生治艺严谨,在佛像雕塑、圆雕、镂雕、彩雕、脱胎…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雕版印刷技术的发韧期,现存实物和文献记载表明,大约在七世纪的中叶或下半叶,也就是初唐时期,中国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技术。其后的盛、中、晚唐,此项技术缓慢发展,日益壮大。雕版印书的地点,除长安、洛阳两京外,以长江流域较盛行。从上游的剑南东西两川,到中游的江南东、西道,直到下游的淮南,都有这种技术在流行。雕印的内容,涉及字书、医书、佛书、道书、历日、阴阳杂说、占梦相宅、九宫五纬等诸方面;规模可以一次雕印三十卷之多的《玉篇》,可以一次印制多达数千部的《刘宏传》;质量则出现了印制精美的  相似文献   

6.
佛教大藏经收集广博,它既是佛书,也是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建筑等领域的包罗宏富的古籍,对中国和世界文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佛教发轫于南亚次大陆,佛教典籍曾被译成各种文字,广泛流传,而在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多最为完整的,要数汉文大藏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部大丛书在不到一千年的时间里,曾被反复雕印,多次出版。每一部大藏的卷帙都在5000卷  相似文献   

7.
华洋人名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扎伊尔雕塑家李耀楼》.一个念头不觉油然而起:中国血统的人遍布全世界.这位李耀楼先生必是华裔扎伊尔人吧.翻到正文连同照片一看,才明白这位"扎伊尔铜雕艺术的卓越代表",是道地的非洲黑人,只是我们的作者把他的姓氏或名字(Liyolo)翻译成名姓俱全的中国式人名罢了.是不是这位黑人艺术家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一部官雕大藏经"北宋开宝藏"于北宋开宝四年至太平兴国八年雕成后,对佛教界影响很大。由于官刻数量有限,一般寺院不易得到,于是出现寺院私雕大藏经的创举,福州东禅等觉院所雕"崇宁万寿大藏经"(原名东禅大藏经)和福州开元寺所雕"昆卢大藏经",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两部私雕大藏经,也是传世的福建省最早的刻本,即使是残篇断简也被奉为珍宝。在国内有陕西省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泉州开元寺、山西省图书  相似文献   

9.
郭凯 《兰台世界》2016,(13):134-135
由于宗教在古代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唐代的佛教政策始终与唐代政治的变迁息息相关。《唐六典》作为玄宗时期所颁布的重要行政法典,其中尚书礼部卷中的祠部郎中条以及卫尉宗正寺卷下的崇玄署条有关于唐政府对于佛、道二教的管理机构和措施的相关情况。以《唐六典》所载史料进行研究,更深入地探究唐玄宗所实行佛道政策,以及实行此种佛道政策的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10.
墨色·纸本     
阿克曼 《传媒观察》2023,(5):F0003-F0003
我认为一了是寥寥无几的几位当代重要写意艺术家之一。一了的绘画世界打破了传统水墨画的圭臬,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参照。一了来自西北,那里敦煌和其他石窟寺院的宗教壁画中的妖魔鬼怪,以乡土的、尤其是造像的形式呈现的圣贤、佛菩萨、神兽,无不一一出现在他的画作中。石器时代洞穴壁画对人和动物的抽象表现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记,可能还包括新表现主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刘海龙 《大观周刊》2012,(31):21-21
禅宗通过对“佛”以及“关于佛的知识”的“反思”,使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差异性消失,让主体和客体进行融合,最终使主体成为禅宗的“佛”。在禅宗里,矛盾的核心是追求“佛”无法成“佛”,只有忘记“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佛”,但是中间的这一过度——从有“佛”到无“佛”又是一条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2.
焦荣 《大观周刊》2011,(33):3-4,14
唐武宗时发生了大规模的全国范围的灭佛活动,影响巨大,灭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崇佛穷国,儒家思想,佛道矛盾。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06,(24):79-79
作为中意文化年的项目之一,意大利光雕文化艺术展6月18日在居庸关开幕,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展出的规模最大的光雕展。  相似文献   

14.
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因发源于浙江东阳而得名,居中国四大木雕之首,与黄杨木雕、青田石雕、瓯塑合称浙江三雕一塑,是浙江省首批重点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东阳木雕,历史悠久,流长千年而愈茂愈盛,师宗鲁班,滋长于秦汉,形成于唐,经宋至明,技艺臻于纯熟境界,至清代,进入全盛。据《康熙新  相似文献   

15.
朱熹不仅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宋代士大夫排佛思想的集大成者。众所周知,朱熹早前沉溺泛滥禅学长达数十年,为何朱子又在后来对释氏之学态度急转直下,由佛转儒,出禅入儒,直到最后的极力辟佛以及排佛。宋代士大夫的排佛兴儒运动持续时间很长,而朱熹也是宋代士大夫排佛思想的集大成者。对朱子早年至其出禅入儒直至排佛伊始的思想态度转变做一概述则显得极其必要,理清朱子之于释氏的态度则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阮静 《浙江档案》2007,(11):32-33
一、黄杨木雕的艺术特色与艺术价值乐清黄杨木雕是我国木雕艺术中一个重要艺术门类。它与青田石雕、东阳木雕一起,被誉为"浙江三雕"。乐清黄杨木雕之所以一直引入注目,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7.
继承传统工艺 传承优秀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东阳木雕在全国木雕行业里的规模是最大的。目前,东阳市内真正搞雕刻的企业大概有600多家,再加上雕刻家具的企业在内大概有1000多家。为什么东阳木雕会在全国木雕行业内规模最大呢?因为东阳木雕的应用范围很广。第一,东阳木雕是一种与实用性相结合的东西,它既是欣赏品,又是实用品;第二,东阳木雕用作陈设的如屏  相似文献   

18.
从徽州三雕博物馆的档案价值研究出发,分别从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等方面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精华,激发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徽州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9.
"佛系青年"作为新媒体时代亚文化的新表征,不仅包含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单向误读与归顺,也有传统文化反向于亚文化的引导与招安。以"佛系青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佛系"与"非佛系"青年的综合对比,概括出当代"佛系青年"所持态度及理念的主要特质;同时,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探讨了"佛系"亚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龙虫并雕好     
龙虫并雕好胡双宝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龙虫并雕斋”;60年代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论文集,名为《龙虫并雕斋文集》。书中所收,既有研究汉语史重大理论问题的宏论,也有讨论某一具体字、词的小议。学术界赞扬王先生这种不以雕虫为小技,而且铭标于书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