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从意识领域控制中国,主动接受大量的中国留学生,从而引发了近代第一次的欧美留学热潮,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的英语教育。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留学制度的形成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它的实现是无数怀抱强国富民梦想的人们艰辛努力的结果,并对近百年来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对中国近代化来说,留学生可以比作报春鸟,比作普罗米修斯,他们的功绩是永存的",这生动地概括了留学生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3.
列强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旧的社会结构慢慢发生变化,逐渐趋向近代化.此时,清政府内部分为两派:"守旧派"与"洋务派".经过与守旧派斗争后,洋务派在1872年派遣了留学生赴美留学,这成了"中国较有规模的官费留学运动的开端"[1]1",这些留美生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融合了西方文化儿素,形成了"亦中亦西、亦‘土’亦‘洋"’的特征[2]3.此后,留学教育不断地发展,留学生队伍也不断地壮大,到了民斟末年,留学生群体已经成熟.通观近代史,我们可知留学始终与中国社会的变化相关联,每一次留学都是巾国社会自我适应时代的过程.因此,不同政治背景下产生的留学生不同,留学生在不同的留学阶段也有着不同的政治诉求,而当时的政治背景与政治诉求莫过于这两方面:"改革"与"革命".基于此,笔者拟在"改革"与"革命"的话语下对近代留学生群体的演进作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的留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凡岭 《历史档案》2003,12(3):125-133
近代以来,中国回应并加入全球性现代化浪潮。民国时期,一方面因亟需各种专门人才,在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重视了留学教育;另一方面由于政局动荡,财政困难,派遣留学生又难以中央为主,不得不采取各种途径,带来了留学生种类的多样化,这在留美教育中表现  相似文献   

5.
唐国安先生是我国早期官派留学生之一,在回国之后把一生精力放在兴办留学教育、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上。他所创设的清华大学为近代中国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其高等教育思想对今天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郑红艳  杨红星 《兰台世界》2013,(19):131-132
<正>女性医学留学生是留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近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代女性医学留学生的具体数量难于精确统计,根据《中国留学生大词典》[1]以及相关参考资料,约略可得有史可查且具有重要影响的女性医学留学生43人,包括金雅妹、何金英、石美玉、康爱德、杨步伟、陈翠贞、杨崇瑞、周  相似文献   

7.
豫籍留学生群体依托于近代中国声势浩大的出国留学运动,发出践行"教育救国"的时代最强音,呈现出年龄结构年轻化、学习科目多样化和社会流向多元化等特点,凸显了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河南留学教育运动演进的区域特质。  相似文献   

8.
石芸  孟祥祺 《兰台世界》2012,(21):33-34
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也是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容闳胸怀祖国,壮志凌云,曾协助曾国藩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首次倡议并领导中国最早的官派留美教育运动,被人们尊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相似文献   

9.
由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吴义雄,深圳大学教师恽文捷编译的《美国所藏容闳文献初编》2015年1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亦为首名于耶鲁学院就读的中国人,后又创设幼童留美计划,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年轻时便曾与太平天国打交道,后来又连续参加了自强运动、戊戌维新、君主立宪运动、兴中会等。从太平天国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每一个重要的运动  相似文献   

10.
《历史档案》2017,(4):40-71
晚清的留学教育开创了中国近代培养新式人才的先河。从同治十一年(1872年)选派首批幼童赴美留学开始,出国留学逐渐被清廷的有识之士视为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之一。光绪二十年(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军事上的失败导致割地赔款,在朝野引发巨大震动,更坚定了清政府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决心,关于讨论和制定留学生管理相关制度的工作,亦在派遣留学生的同时开始了从无到有、从零乱日趋系统的历程。光绪朝制定的管理留学生的种种措施,在一定条件下促进了清末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留学教育遂逐渐成为清政府的一项重要国策,出国留学也成为一种社会潮流。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宫中、军机处、外务部、会议政务处档案中选辑部分清末有关留学生选派、约束、鼓励、肄业、考验、任用制度等相关的史料,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留学制度的形成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它的实现是无数怀抱强国富民梦想的人们艰辛努力的结果,并对近百年来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对中国近代化来说,留学生可以比作报春鸟,比作普罗米修斯,他们的功绩是永存的”,这生动地概括了留学生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任冬 《今传媒》2014,(12):155-156
西方宪政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过程经历了早期宣传和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宣传著作、报刊、留学生、新式学校教育、西方译著和几次大的政治运动几个媒介来实现的。整个"宪政"传播和实践过程也历经几个阶段和数次高潮时期,最终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一般分为三种走向,其分别是日本、欧美、苏联。这些留学潮是在地主阶级改良派、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等的主张中产生的,其推动了留学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日后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以及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培养了大批的新型人才。一、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形成及其原因1.19世纪70年代近代留学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清朝末年,由于经历了太平天国起义的内乱和两次鸦片战争的外来侵略,清政  相似文献   

14.
刘振宇 《兰台世界》2016,(12):118-120
"留学"一词本意指留居国外学习。但在近代中国人留学史上,受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影响,"留学"的含义和形式更为丰富,晚清时期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派遣奉天学子赴哈尔滨"留学"的活动即是突出例证。通过考察奉天学子"留学"哈尔滨的历史,既可反映晚清中国人留学活动的多样性,亦能展现出其时中俄教育交流的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历史档案》2005,(3):41-41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孔繁岭撰写的《中国近代留学史稿》,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政府将学生送往国外留学,他们带回来了国外的先进思想和理论知识。留学生中包括体育留学生,他们的留学经历和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直接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清末时期,出于传播文化的目的,美国国会决定将所得"庚子赔款"的一半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这促成了轰轰烈烈的赴美留学活动浪潮,对近代中国留学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晚清政府在多年留学生派遣实践中,慢慢摸索出一条既适应洋务运动需要又适应国内封建统治需要的留学制度,无论是选派还是管理制度,都从凌乱无序逐渐走向规范和严苛,为后来中国留学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初步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风云变幻、政局动荡、社会变迁剧烈。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统治阶层决定向发达国家派遣留学生,学习各国的先进文化和知识。留学生归国之后,在祖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思想、科学技术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中国近代新闻事业也在当时的复杂环境中逐渐发展起来,而留学生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燕 《浙江档案》2007,(3):56-59
清同治十一年七月初九(1872年),在上海黄埔港码头,30名身着蓝色长袍、酱色马褂,头戴黑色缎帽,脚登缎靴的孩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们是清朝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学幼童。从清同治十一年起,清朝政府陆续派出了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开创了中国幼童官费留学的先河。而这次留学的发起人就是“第一中国留学生毕业于美国第一等大学”容闳先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