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系统分析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影响因素,对针对性做好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影响因素层次模型,运用MATLAB软件求解并对结果分析得知,学校实践教育程度、理论灌输方法、家庭教育观念与方法、家庭幸福感、教育团队素质、社区环境是影响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因素。学校、家庭及社区应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不仅要做好青年爱国主义启蒙引导教育,还要优化青年生活环境,更要在厚植青年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增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爱国规范是指存在于社会、社会群体及社会成员中的一类社会规范,能够有效调节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基于爱国规范视角构建的爱国行为发生机制为解释新时代青年爱国行为变化、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的创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对于爱国行为发生机制的深入探讨启发我们在新时代青年爱国行为引导的过程中,要重视新时代爱国规范的建构、青年爱国主义思想的培育和爱国行为引导策略的拓展。  相似文献   

3.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凝聚中国人民思想共识、激励人们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也是民族精神的根本支柱。爱国主义是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国主义思想内涵与表现形式也在发生变化。新时代,面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是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路径,对激发青年学生为国奋斗、为民服务具有关键作用,应当成为思政教育创新变革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正>《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聚焦青少年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五四运动所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用“五四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学科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更是青年群体立强国志践报国行的精神滋养。传承千年的仪式礼仪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资源,具化了爱国主义理论内容,有效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渠道,日益成为培育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然而在运用仪式礼仪推进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精神培育过程中,对其认识不足,加之其本身形式单一、内容单薄等问题影响着传递爱国报国精神的效度。为此,运用仪式礼仪培育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引导青年群体加强爱国信仰认同,坚定正确价值选择;创新仪式礼仪表达形式,合力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丰富仪式礼仪自身内涵。  相似文献   

6.
高校与学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两大主体。高校主体创新不足与学生主体积极性的缺乏是高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布迪厄社会学场域理论视角研究发现,高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培育中的问题与大学教育场域中场域资本的输出羁绊和场域惯习的路径依赖有关。高校应注重场域资本的提升,寻求场域惯习的突破来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7.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运用不同方式方法和途径载体开展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方法演进之路,体现了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激浊扬清,运用新式媒介、新式学校、革命文艺、工农运动等新事物建构起方法体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坚持除旧布新,使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呈现出宏观和微观统筹协调、理论与实践全面推进的样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坚持推陈出新,在建立新制度、建设主渠道、拓展新阵地、开发新载体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守正创新,以巩固主渠道主阵地、实现科技赋能、深化典礼活动、强化法治保障为抓手开启方法发展新征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的百年演进,为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创新奠定了历史根基。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战斗中所孕育的伟大抗疫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伟大抗疫精神对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蕴,不仅丰富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内容,坚定了青年大学生的"四个自信",还强化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的认同教育,创新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9.
红色基因作为红色文化的遗传密码,是推动时代青年大学生践行爱国主义的力量源泉,具有很强的无产阶级性、民族性和科学性。将红色基因融入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能够丰富青年大学生爱国观教育内容、创新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延伸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对于培植青年大学生爱国情怀产生重要意义。红色基因融入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加强红色文化育人,拓宽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发挥活动育人功效,丰富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强化媒体宣传作用,创新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载体;落实实践育人功能,提升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蔺桂瑞答问问:新的期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怎样进行?答:一、爱国主义是青年思想教育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献身精神。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培养新时代青年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内涵以及培育途径作了明确阐释,为新时代青年培育指明方向,提供理论指导。新时代青年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要坚持以思想政治课程为依托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青年学生成为历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2.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之一,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饱满的爱国热情,这种爱国情感值得弘扬。然而,有时受外界干扰,大学生爱国情感的表现方式容易偏激和不理性,甚至触犯法律。青年是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青年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与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关。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表达爱国情感,努力培养青年学生成熟、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生活化教学是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拓宽了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渠道,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功能,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生活化教学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深化爱国认知、激发爱国情感、砥砺爱国意志、落实爱国行动的价值意蕴。新时代,运用生活化教学推进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教师准备生活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完善生活经验;创设直观化、体验性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持续性反思,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胡晓晴 《成才之路》2023,(10):21-2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新时代背景下,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助于铸牢青年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前进。高校要明确教育目标,扩充教育内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注重理论灌输与实际行动相结合,用科学理论和确证事实教化;发挥课堂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论述;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开展网络视角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韩伟,刘萍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青年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多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了整套课内外、校内外紧密结合的多...  相似文献   

16.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青年知识分子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担当了五四运动的先锋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当代青年是新时代的奋斗者,爱国主义是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赋予当代青年的基本要求。澄明关于爱国主义的种种论断,爱国主义实质意蕴在当代集中体现为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基于此,正确认识爱国主义有助于提升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境界。新时代青年要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建立在理性自觉之上并统一起来,培养爱国之情、砥砺爱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历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尤其重视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作为高等学校,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更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植根于各国各族人民的心灵深处,世代相传而又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推动着各国各族人民不停息地向前发展自己,保卫自己。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永恒主题。大学生是青年中的骨干力量,是我国未来发展和建设的栋梁。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实际,改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作为一面永恒飘扬的旗帜,作为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它不仅具有神奇的历史穿透力,而且具有最强烈的时代感召力。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在教给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把它作为当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线。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扎实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动员和激励青年学生为改革开放和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教育是国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国民教育的启蒙以及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作为一面有着巨大号召力的旗帜,爱国主义引领着我们继承优秀的中华文明,又在未来的道路上点燃了前进的灯塔。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来自于市场经济以及信息全球化的挑战,在高校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冲击变得非常薄弱,学生受到的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也就减少了,所以如何在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师现在所面临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