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解守门员扑点球动作的时间空间特征,使射手建立正确的射门区域选择策略,研究使用一种新方法,对近年来国际高水平足球比赛中出现的18个点球进行录像解析.其中,守门员向自己左侧和右侧出击的点球录像各9个.结果表明:守门员在射手脚触球前大约200 ms开始出击.接近来球瞬间,身体处于球门的左(右)下半部,防守宽度从左球门柱内侧135 cm到右球门柱内侧113 cm(从射手的位置看).出击时机不准和防守区域选择错误是守门员点球防守失败的主要原因.建议射手选择球门上半部和球门左(右)下角为射门区域.当选择前者时,射手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射门动作的准确性上,而选择后者时,射门动作的准确和快速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2.
对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和2000年欧洲杯足球赛共36粒点球入球,从射门区域,守门员扑球方向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当今足坛点球入球角度的趋势及守门员扑球特点,探讨如何提高足球运动员点球进球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分析法对第6届沙滩足球世界杯32场比赛进行分析,从进球时间、射门方式、进球属性等方面进行总结。认为:沙滩足球进球时间呈现双峰特征;抢点射门、任意球和个人突破是沙滩足球得分的重要手段;定位球战术在沙滩足球体系中日趋重要;进球区域有规律性,与射门方式具有相关性;进球以反弹球、地滚球、低平球和高球为主,半高球较少;头球破门日益增多;守门员进攻作用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了发现足球比赛中影响射门和进球的主要因素和探究射门次数与进球数量两者之间的关系,以2013年中超联赛234场比赛当中的4489次射门和619个进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对射门和进球方式、身体部位、距离、时间和区域5个方面特征在整个赛季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发现2013年中超联赛采用最多的射门方式和进球最多方式都是直接抢点型方式,配合射门的方式使用次数较少但成功率较高;在射门和进球的身体部位上右脚使用频率最高达到49.8%,左脚为30.2%,头球为19.8%差距明显,中超队员不同身体部位射门能力发展不均衡;2013年中超联赛中队员的远射能力普遍较差;中超联赛射门次数和进球数量随着联赛的进行发展趋势并不一致,联赛的射门成功率受到射门方式、距离、部位、时间、区域和防守强度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并且在不同的射门位置和时间段,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不同,需要综合各种因素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在训练和比赛中找到影响射门成功率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对第六届德国女足世界杯足球赛中的32场比赛、86个进球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女足世界杯进球特征。认为:世界女足的整体实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差距并不悬殊,各队门前把握机会的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大部分射门区域选择了守门员及防守队员反应和出击最难判断的B区;进攻方式采用中路与边路相结合的多样化进攻方式,并充分利用定位球战术;多采用稳固防守和快速反击的战术打法,进攻更加灵活、锐利;进球阶段主要集中于上、下半场开始和结束前的15min。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统计、归纳与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男足世界杯所在C组射门技术手段与进球、射门区域与协助区域情况进行研析。发现了中国男足与小组其他对手在射门这一进攻的关键环节上,与同组对手相比,无论是射门手段的多样化、均衡性,还是进球率,都显示出明显的差距和不足,对此若不加以改善,将制约中国男足进攻水平的提高。并对中国队被射和被攻入球的区域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防守的薄弱环节,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防守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2011年第六届女足世界杯决赛阶段32场比赛中86个进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届女足世界杯决赛阶段总进球数和场均进球数较往届比赛有较大幅度减少;进球的时间特征基本与第五届相同,进球方式以直接脚射、接球调整脚射和头顶球三种方式为主,个人运球突破射门进球数逐步下降;罚球区内是射门进球的最佳区域;前锋进球所占总进球数的比例正在逐步下降,前卫进球比例逐步升高;中、前场抢断和前场任意球是本届女足世界杯赛进球前攻方获得球权的主要方式,后场抢断和前场守方失误则是进球前获得球权不可缺少的方式;进球前助攻以中、前场的流动进攻为主,前场定位球助攻是不可忽视的助攻方式;每10个进球中有9个进球是凭借6次或更少次数的传球获得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12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16支球队31场比赛的75个进球特征分析表明:本届杯赛的进球数略低于上届,进球射门区域主要集中在罚球区,球门下部是球进门的主要区域,尤其是从球门左下角区域进球率最高;由前场组织发动进攻进球率最高;下半时的进球数高于上半时,下半时开始后15min是全场比赛的进球高峰;进球方式仍然是以脚射为主,其中抢点直接脚射与头球顶射进球率相等;中路进攻进球数位居各进攻形式之首;进球前经过1次传递后射门进球数最多;经过9次传递后进球数量显著增多;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仍是前锋运动员。  相似文献   

9.
足球比赛中的一切进攻技术和战术均是为了破门得分,而一切防守技术、战术又都是为了限制或防止对方射门,因此射门是攻防主要矛盾的焦点。特别是现代足球比赛,进攻和防守速度都显著加快,运动员的各个技术动作都要求能在快速中完成。因为防守上往往采用以多防少打法,在双方争夺最为激烈的禁区一带常有八、九名队员密集防守,加上防守者凶猛地抢断、铲球,给进攻队员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所以如何争取射门得分的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各国专家都在积极探索破门得分的措施,其中加强远射是积极提倡的射门方式之一。十一届世界足球锦标赛射门集锦反映了世界各强队卓绝超群的远射技术,特别是远距离的凌空和地面球抽射得分,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如阿根廷对法国一战,阿根廷队所得第二球是远距离凌空抽射破门,同场另一球虽  相似文献   

10.
“上旋弧线球”的射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足坛上,上旋弧线球射门成为一项专门技术,这项技术很容易学习和掌握,它不受足球场地影响,来球的速度、方向、运动的轨迹,很容易引起守门员的错误判断。因此,上旋弧线球是一项很主要的射门技巧。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跳投已成为现代篮球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对不同水平比赛中三分跳投的动作特征比较,能揭示其共性特征和优化特征。方法:采用比赛现场三维摄像,视讯解析系统,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采集,解析及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高水平组),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CUBS,中水平组),高校业余联赛(低水平组)等3个水平比赛的三分跳投。结论:跳投的共性特征有:1)跳投的各动作阶段持续时间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举球阶段,稳定阶段,投球阶段,随球阶段,准备阶段。2)远距离投篮都在重心达最高点之前出手,需借助重心向上的速度,以给球更大的初速度,产生更大的出手速度。3)各关节遵循了近侧端→远侧端的发力顺序,各关节角速度从近侧端→远侧端依次增大。最大伸肘速度与球出手瞬间几乎同步,可能对球的出手速度影响最大。4)稳定阶段小幅度的肘外张角与上肢关节解剖结构的限制有关。上臂的外展,肩轴,髋轴的旋转有利于肘,腕,眼正对篮圈,保持上肢各关节的屈伸运动与球的飞行方向一致,也使球在出手前更接近篮圈。5)在比赛中,出手时躯干小幅度的后倾可以拉开与防守者的水平距离,减少来自防守的干扰。也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动作的稳定,并形成更大的出手角度。跳投的优化特征有:1)高水平组在一次完整的跳投中持续更长时间,表现在有更长的稳定阶段,腾空时间和随球阶段。可能是高水平组更高的起跳高度和更接近重心最高点的出手时机引起。更长的稳定阶段和腾空时间使其身体重心更稳定,并有更充裕的时间调节身体姿态和对球的控制,更长的随球阶段则表明动作完成得更充分、舒展,有利于产生更好的动作效果。2)高、中水平组相对于低水平组有更高的出手高度,其原因除身高外,更主要的是起跳高度和出手时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10年女足亚洲杯足球赛中国队的五场比赛录像进行观察,将比赛中出现的射门行为划分为射门情况、射门区域、射门方式和射门部位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中国队与交战对手之间射门情况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队在射门区域和射门部位上与其他球队基本一致;在射门次数上,面对弱队尚可,但面对较强的对手,有效射门不多。如何提高施加给对手的进攻压力,是中国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运用录像标记统计法和因子分析法,对201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31场比赛823次射门(其中包括76个进球)的进攻战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射门进攻战术的因子是:中前场发动快攻是形成射门进攻最常用的核心战术手段,后场断球发动长传转移是形成射门进攻最重要的战术方法,外围吊中与利用前场定位球是形成射门进攻的战术强化形式,个人突破与界外球是形成射门进攻必不可少的战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室内五人制足球世界杯前四名球队射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2008年世界杯室内五人制足球比赛前四名球队射门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前四名球队罚球区内的射门次数虽少,但成功率很高;直接射和间接射运用数字相差不大,间接射主要带射;罚球区外射门主要部位是脚背正面和脚内侧,罚球区内射门部位主要是脚内侧;形成射门的协助与方式主要以传切配合为主,定位球主要以角球为主,同时前四名球队更加注重运用区域防守战术,各队员之间配合相对比较默契。  相似文献   

15.
运用观察法进行区域统计,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淘汰赛阶段16场比赛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射门前最后一次战术运用的基本特征,运用PARETO法划分出主要和次要进攻手段,对射门与射门前最后一次战术手段运用之间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对主要的进攻手段和评价最好的进攻手段进行研究,揭示战术特征,为研究射门与战术手段的关系问题提供定量化的参考。通过研究,主要的进攻手段是中路传切、定位球、个人突破、边路传切,但是各种进攻手段的运用已经多样化,其中长传战术的综合评价最好,进球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5个进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的射门次数逐渐增加,进球数却呈下降趋势;下半场进球数多于上半场,76—90 m in是进球的最高峰期;罚球区中间附近区域是进球的主要区域,射门角度小的罚球区内两侧成为新的得分区域;进球方式最多的是抢点直接脚射,其次是头顶球;4次内传球完成的进球占进球总数的95.86%;前场发动进攻造成的进球最多;中路进攻是主要进攻形式和进球重点方式;球门下方是主要部位;前锋仍是主要得分手,前卫进球逐渐增多且接近前锋。  相似文献   

17.
采用录像观察、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法国第15届欧洲杯与巴西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进球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中路是取得进球的主要通道;抢断球是最有效的获得球权的方式;抢点是形成进球最主要的射门方式,其次是接控调整;边路传中战术是运用次数最多的边路进攻战术;中路进攻中,短传直塞是最常用和有效的助攻传球方式.球员的个人基本技能更加全面,传球与跑位更加丰富多变,彼此之间长短传配合更加默契与精准,防守中抢断球能力进一步提高,各球队更加重视对于球权的掌控,并依据球员风格特点形成自己独到的打法.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竞技水平的篮球比赛中,球员使用的投篮方式也有着差别,它们受球员位置、投篮距离和投篮角度的等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对五种不同竞技水平篮球比赛的投篮方式的研究,调查它们中的投篮方式、投篮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结果显示:成人比赛和青少年比赛之间的投篮方式差距较大;青少年比赛中相对较多的投篮出手是以单脚起跳或单脚站立执行和相对较多的投篮不能被归类,青少年比赛中还会出现较多的运球或内切到篮下完成.在NBA中由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较好,与欧洲联赛和CBA相比,扣篮出现的频率较高而勾手出现的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2017年国际轮椅篮球协会亚大区竞标赛在北京举行,中国男队共进行了6场比赛,获得第5名,小组赛遭遇强队韩国队,在复赛中遭遇强队伊朗队。比赛反映出2分球和篮板球成为轮椅篮球的主要制胜因素,中国队在罚篮和快攻方面有较好的表现,而在2分球投篮稳定性方面有所欠缺,3分球似乎并不是轮椅篮球比赛的主要得分手段,各队3分球表现都比较差。从更高层次审视我国轮椅篮球运动则显示,未来我国轮椅篮球运动需要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技术层面则需要加强中国队特长技术和全队突出风格的训练与打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