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首先阐述了在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对当前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探究了提升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路径,包括加强高校思政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制定高校思政师资队伍的培训计划;健全相关体制建设,强化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力量薄弱,人员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工作中未形成合力。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必须把握思政工作特点,加深对队伍建设的认识;完善相关机制,打造专业化的队伍;加强培训模式,搭建交流平台,提高思政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创新思政工作方法,提升思政工作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困境。创新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机制应注重价值导向,强化学生政治认同感;加强舆情管理,夯实教育主体话语权;整合平台资源,推动高校全媒体融合;以需求为导向,打造高质量媒体平台;强化师资建设,建设高素质教育队伍。  相似文献   

4.
程璐 《科教导刊》2023,(13):26-28
新媒体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应以守正为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创新谋发展,通过做实第一课堂、做精网络课堂,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和认同感;多样化思政教育宣传形式,构建立体式思政教育平台,主动占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重要作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舆论文化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生态环境;加强思政教育宣传队伍建设,夯实全员“育人”基础,着力增强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发展动力,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政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队伍建设"三位一体"性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思政队伍建设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组织保障。本文借用“三位一体“的理论,从高校思政队伍建设“三位一体“性的理论架构、高校思政队伍建设“三位一体“性的缺失、高校思政队伍“三位一体“性的建设三个方面对高校思政队伍建设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把握提升思政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应对思政教育发展新形势;辅导员职能可定位为:系统性教育、规范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综合性协调;要制定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构建工作体系、优化队伍结构;建设的基本路径为:致力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提升、职业化发展和科学化评价  相似文献   

7.
网络思政教育主体责任发挥对高校思政教育进程具有重要影响,是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明确辅导员在网络思政教育中肩负重要职责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增强辅导员网络思政教学能力、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落实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等策略,以期更好地发挥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8.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作为高校骨干队伍在高校建设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不断增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该文选取福建省高校开展了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根据高校青年教师网络使用情况的现状和特点,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创新高校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加强青年教师思政平台建设,构筑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开展青年教师网络思政教育,丰富网络文化产品;强化校园网络文化队伍建设,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增强网络舆情监控处置能力;加强正面宣传引导,不断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已成为评价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以学生"获得感"为导向,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运行机制,着力打造"4231"大思政实践育人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践育人;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资源配置机制,完善实践育人的顶层设计,强化思政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质量保障机制,强化考核评估,实施动态多元化考核模式。通过完善这"三大长效机制",增强大学生在思政教育实践育人中的"获得感",提升思政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面对网络文明建设新要求及网络发展引起的育人环境新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应顺势而为。要形成“学习引导,强化网络文明价值导向;平台善导,强化文化供给阵地优势;队伍助导,实化思政工作者网络角色;作品创导,优化网络思政内容与作品”创新路径,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网络文明建设活力能量,促进网络文明建设不断进阶新高度,使之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陪伴”与“支持”。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站在重点论与两点论辩证统一的高度上来思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他明确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赶上世界水平,又要办好中国特色;既要坚持政治方向,又要正确认识世界;既要坚持全面发展,又要突出思政重点;既要坚守课堂阵地,又要拓宽育人渠道;既要稳定思政队伍,又要推进队伍建设。真正从战略高度做到重点突出,兼顾整体,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因存在思想观念有待更新、师资力量有待加强、教学保障有待完善、实施方法有待创新等主要问题,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严重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增强主管领导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实践教学工作领导;拓展渠道,强化实践教学队伍管理;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实际,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校党委在加强思政课建设方面肩负着重要任务和关键角色,要精心打造思想政治铸魂工程,围绕思政课质量提升总目标,在打开工作格局、强化队伍建设、完善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一、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其绝不是思政课教师的"单打独斗",而需要全社会各界人士"群策群力"。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4.
初高中思政课是紧密联系、相互衔接的有机整体。其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基础,高中《思想政治》是深化和拓展。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需要统筹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政课一体化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课程标准缺少衔接、课程内容缺乏规划、教师一体化意识缺失等困境。我们应统筹学段衔接,加强内容规划;统筹队伍建设,锤炼教师素养;统筹校内校外,强化体验育人;统筹各类课程,做强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15.
关欣 《成才之路》2023,(18):25-28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目标相同、价值取向一致、思政资源互补,为两者协同建设提供了可行性的基础。当前,两者协同建设存在顶层设计不完善、教师协同育人能力有待提升、专业课与通识课并未充分发挥思政育人功能、监督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充分发挥两者协同建设的价值,高职院校应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大思政”格局;打造协同育人队伍,激活主力军;强化课程协同建设,筑牢支点;完善监督体系,确保协同建设工作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6.
专业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具有天然从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势,在课程思政建设和推广中发挥关键作用。当前,专业课教师实践课程思政面临着思政意识模糊、动力不足、能力薄弱等问题。为此,需要从政治责任压实、业务责任强化、评价责任完善、组织责任细化和交流责任加大等方面,落实五位一体的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主体责任担当体系。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职院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工作五落实,即落实到学院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队伍建设、思想文化培养、廉政建设及安全稳定上,要构建并强化一支专兼结合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坚持开展"三育人"活动,夯实思政教育主阵地。  相似文献   

18.
张雪松 《文教资料》2009,(36):197-198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和关键所在。高校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全员育人机制,建设贴近潮流的校园文化氛围,强化贴近实际的服务育人功能.建立富有魅力的思政教育队伍,拓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载体,建设春风化雨的校园人文环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党十八大报告对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二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教育也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即建成教育现代化和基本建成人力资源强国,在此双重背景影响下,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应顺应时代潮流,实现现代化。本文主要从当前思政教育工作背景展开论述,从思政教育现代化内涵入手,通过建立高素质思政队伍、强化个性化管理、激发学生内在德育需求、信息化建设、一体化建设等方面,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李海波 《职教通讯》2012,(14):78-80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学院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可从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班主任工作要求;优化班主任队伍结构,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强化班主任培训,明确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转变班主任管理理念,提升班主任工作效果等几个方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