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悲情李鸿章     
一提起李鸿章 ,有人恨得咬牙切齿 ,有人则稍有同情之心 ,而众多史家对其亦褒贬不一 ,莫衷一是。梁启超称其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 ,“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曾国藩夸赞他的这名学生“才可大用”。美国人说“每当满清政府把这个巨大的帝国带到毁灭的边缘 ,他们惟一必须启用的人就是李鸿章”。但指其为“卖国贼”“窃国大盗”的人也不在少数。捧他的人也好 ,骂他的人也罢 ,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而得出的结论。我们常说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最好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下。屈指一算 ,李鸿章登上清帝国的外交舞台已是 19世纪 …  相似文献   

2.
缅怀李鸿章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宝剑秋风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尤未熄,请君莫做等闲看。——李鸿章我一字一字地默念着这首绝命诗,一股凄凉辛酸涌上心头,百余年后,我今天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轶事     
在中国晚清史上 ,李鸿章是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然而世人对他的评价分歧颇多 ,见仁见智 ,莫衷一是。但他也有凡人的性格 ,有着凡人的生活。李鸿章的学问、文章颇受曾国藩影响 ,他对曾国藩启口必称“我老师” ,恭敬如神圣。但李鸿章的日常生活很散漫 ,据说 ,刚进曾国藩幕府时 ,很不习惯曾国藩的规矩。曾国藩每顿饭都必须等到幕僚到齐后才用餐 ,缺一个人也不动筷子。李鸿章因不惯拘束 ,且懒散成性 ,对于这种严格而又有规律的生活很不适应。一天早晨 ,他假称头疼 ,没有按时起床。曾国藩接二连三派人催他 ,一定要等他来了才吃饭。李鸿章只得慌忙披…  相似文献   

4.
苟占军 《甘肃教育》2009,(20):50-51
李鸿章(1823—1901)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有《李文忠公全集》问世。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杂烩     
冯雁军 《甘肃教育》2008,(13):33-33
在英国,过去的绅士们在餐桌上有很多礼仪。譬如吃烤鸡,先用叉子按住,再用刀一块一块切下来,然后用刀摁牢了鸡,再把插在鸡身上的又子抽出来,戳住一块鸡肉递进嘴里。你想想,在光洁滑溜的餐桌上,肢解油汪油汪、滚来滚去的烤鸡,没有日积月累的功夫,怕是谁也完成不了这高难度动作的。但这就是英国上流社会的礼仪。  相似文献   

6.
论 李鸿章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1823年生,道光进士,翰林院编修。他先后参加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从六十年代初开办洋务事业以来,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1870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外文、军事、经济大权。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凡四十年,中国所发生的大事,几乎没有一件不与其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位大臣像他这样占据着如此重要的位置。他对大清帝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而且几乎影响到整个东方近代史的走向。同时,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位大臣在身前死后招致如此猛烈的、连续不断的抨击。中国人对李鸿章的一贯评价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卖国贼。李鸿章无疑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奇特的人物之一。他相貌堂堂,满腹经纶,思锋敏锐,巧善辞令。既傲慢清高又忠诚仗义,既阴险狡诈又锋芒毕露,既争强好胜又忍耐宽容,既冷酷蛮横又温情脉脉———他集东方人性格中所有特征于一身。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清道光三年正月初五,也就…  相似文献   

8.
咸丰三年,李鸿章的父亲给曾国藩写了封介绍信,让小李投奔曾氏,并拜其为师,这便是曾李二人30年师生关系的缘起。一旦形成师生关系,师道尊严这四个字便开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1896年8月20日,英国著名的军工厂阿姆斯特朗(Armstrong)迎来了一位中国老人。73岁的中国政界巨头李鸿章,在83岁的世界军火巨头阿姆斯特朗的亲自陪同下,兴致勃勃地考察了这个庞大的军火帝国。  相似文献   

10.
李鸿章从事洋务活动三十余年,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创建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革新教育,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推动了中国经济、军事、化教育的近代化,堪称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1.
浅评李鸿章     
马勇 《文教资料》2010,(10):117-118
李鸿章是晚清历史上一个无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以武起家,建立起自己的政治势力,并以此发起了近代第一场由上至下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他虽然没有彻底的革命,但体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建,晚年洋务,在接近生命的终点之时,这位垂暮老者再难有发奋之举。更何况,在历史的大赌局中,他输得身败名裂。他只能将再造国家的希望寄托于更为年轻的一代。  相似文献   

13.
晚清名臣李鸿章,存诗100首,按内容和风格可分为四个阶段,由此可以探寻到其内心变化:早年诗风雄放,表现实现个人抱负的紧迫感;后因家庭变故、仕途不顺变得深沉;入曾幕后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自身感情的沉淀,进入高产期且内容、风格呈多样化;后仕途通达,创作日疏。  相似文献   

14.
合肥李鸿章家族以慎所公为许改李姓之始祖,繁衍生息数百年,至今已有第十四世传人。从李文安(李鸿章父)举进士入宦开始发迹,至李鸿章兄弟尤其是李鸿章的统军爵相而达到鼎盛。其宗风之醇,人材之萃,家业之隆,门第之荣,堪称"晚清豪门"、"江淮巨族"。  相似文献   

15.
1896年.七十四岁的“大清钦差头等出使”李鸿章(1823—1901),出访欧美八国。不久前,这位“裱糊匠”代表晚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落得“国人皆日可杀”的地步,他自己也发誓“终生不再覆日地”。此番出访欧美,自然为了实现清政府“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8月28日,他到访美国.受到美国人的国宾待遇,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想目睹帝国总理大臣的风采。美国的媒体、商家也抓住这次良机,借李鸿章名义为自己打广告。  相似文献   

16.
1896年8月20日,英国著名的军工厂阿姆斯特朗(Armstrong)迎来了一位中国老人。73岁的中国政界巨头李鸿章,在83岁的世界军火巨头阿姆斯特朗的亲自陪同下,兴致勃勃地考察了这个庞大的军火帝国。  相似文献   

17.
建军的是他,打仗的是他,战败谈判还是他!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二十七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忧郁和悲愤中辞世。这以后,李鸿章被定论为“卖国  相似文献   

18.
俊松 《学习之友》2010,(10):49-49
南京博物馆收藏有一顶李鸿章的官轿,宽约1.5g,高约3米,轿内面积2.25平方米,轿项有4务红漆雕龙,用红绸做成的轿帘上,绣着一条威风凛凛的金色长龙。据说,这顶轿子运回南博进入库房时,8个武譬战士都没有抬动,因为其中有个人一下子就将皮带弄断了。由此判断,  相似文献   

19.
李鸿章与中法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参与了中法战争一些重大活动,对战争进程有相当的影响。李鸿章并不是一意主和,而是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而且他的思想与清政府的态度也有复杂的关系。应该给予具体的、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 ,参与了中法战争一些重大活动 ,对战争进程有相当的影响。李鸿章并不是一意主和 ,而是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而且他的思想与清政府的态度也有复杂的关系。应该给予具体的、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