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探秘电磁”项目针对初中三年级《物理》中电和磁部分的教学内容,以“探究电和磁的关系,了解电磁学发展史”为主题,利用重庆科技馆磁电展区的展品和辅助实验器材、科技制作等教学资源,以“基于实物的体验式学习、基于实践的探究式学习”为教学理念,采用“5E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体验式学习、做中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展品体验与实验、制作相结合的活动形式,以达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了解电与磁的关系”和“了解物理学及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学习科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许多科技馆开展了STEM教育项目,也出现了偏离STEM教育理念和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和相关教育学理论的学习,笔者认为STEM教育是基于科学与工程实践的跨学科探究式学习,并兼有项目实践与探究式学习双重特征的“基于项目的学习”(PBL),为保障STEM教育项目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法工具。在此基础上,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运用PBL进行了STEM项目教学设计的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3.
在科技馆基于展览的教育活动中经常会遇到科学内容比较深奥、抽象,难以直接观察、体验的问题。山西科技馆“科学有曰之多普勒效应”教育活动将深奥的科学原理转化为浅显的基础知识,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观察、可体验的直观现象,并采用“5E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体验式学习和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关多普勒效应的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多普勒效应原理并了解其在天文学和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防疫:我来‘罩’”是面向小学生设计开发的“馆校结合”教育项目。该课程以“问题—发现”模式引导探究式学习,为参与者创造探究体验的学习环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将“问题—发现”引导的探究式学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参与此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观察发现、收集信息、推理分析、逻辑思维、归纳总结、实验验证等相关的方法和能力,强化了以“实证”为核心的科学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解读探究的内涵与过程、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本质特征、实践与探究的关系,深入分析探究式教学在近半个世纪的演变历程,以及发展出的各种教学模式。说明在演变的过程中,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并没有发生改变,也不受教育场域的影响。多层次的探究法、5E/6E学习环模式、基于模型的探究、论证式探究、项目化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各有侧重、各有优势,但都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学习的过程,适用于任何深度和广度的学习过程。无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教育环境中,教师理解探究与实践的本质更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科技馆展品教育活动和STEM教育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科技馆将STEM教育与展品教育相融合的意义和可能性——即STEM教育项目可用于“学展品,用展品”的教育活动中。反之,展品教育活动同样也可优化STEM教育项目,形成具有科技馆特色的STEM教育活动。本文结合黑龙江省科技馆的实际教育案例,提出了STEM教育与展品教育相结合的项目设计思路,旨在将科技馆基于实物和实践的探究式学习与传统STEM教育活动形成互补,探索一种具有科技馆特色的STEM教育活动模式,以期为提升科技馆教育活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教案来源于上海自然博物馆探索中心的探究式教育活动项目。该项目针对鸟类展品展项和初中课程中的生命科学内容,以“鸟类适应飞行的形态结构、生理构造”为主题,以多感官学习和情境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以观察记录、分组实验为主要形式,并采用动画视频和标本模型等辅助技术手段。由于本项目活动材料整体打包,也适合在学校中开展“移动课堂”。  相似文献   

8.
本教案以“比萨斜塔实验”为素材,将“科学思维”与“探究实践”的科学方法及相应的科学思想作为重点,以“像科学家探究科学一样学习科学”为教学理念,在“5E教学法”的基础上强化了二次“探究—解释”,以探究式学习与情境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动手实验、交流讨论、角色扮演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思辨→实证”的科学探究,实现“具象→抽象”的科学认知,初步了解和运用“思辨的科学”与“实证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本教案以“足球中的伯努利原理与马格努斯效应”为主题,结合中小学《科学课标》的要求,在科技馆现场模拟足球场景并依托有关流体力学的展品和实验等资源,以体验式学习、多感官学习、情境教学和做中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角色扮演相结合的活动形式,以视频播放为辅助教学技术手段,从而实现“了解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等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合肥市科技馆“玩具总动员”教育项目对接小学科学课标中的“技术与工程”领域,以学生感兴趣、同时也给予其陪伴的玩具作为切入点。本教案将“基于展品的问题、项目双驱动式学习”作为主要教学模式,结合科技馆展品以及教育活动资源,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科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和科学实践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工程技术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工程与技术的创新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面对科技馆教育活动设计中存在的困惑“如何设计出有效的活动方案”,阐述了运用现代教学法进行科技馆教育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且结合实践,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5E教学模式和多种现代教学方法,面向中小学天文爱好者设计开发了“星空探秘”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参与者普及天文科普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观察能力、团队协作意识、探究开创精神以及利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5E”教学模式基本程序,并通过分析传统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具体教学实例,探讨了“5E”教学模式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许多科技馆引进了STEM教育项目,但教育理念却与真正的STEM教育有较大差距,并且未能与科技馆展品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相结合。为此,本文对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和我国《小学科学课标》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当代科学教育与STEM教育的核心理念,将其与科技馆展品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相对照,以“基于实物的体验”“基于实践的探究”及“多样化学习”作为科技馆“馆校结合”项目开发思路,并以《消化大冒险》主题课程为例,介绍了厦门科技馆在课程开发中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4.
电子资源使用评估与E-Metric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玲  孙坦 《图书馆杂志》2005,24(3):24-27
E—Metrics项目是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新评估计划的5个子项目之一。本文对E—Metrics项目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整个项目进行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STEM教育和科技馆展示教育的特征入手,分析了STEM教育和科技馆展示教育的共通之处,如跨学科整合模式、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和注重学习实施的过程等,并强调科技馆展示教育需具备“实践”“探究”“直接经验”三个要素。结合重庆科技馆“你‘浮’‘不浮’”课程,从内容的开发设计以及实施的流程设计两方面详细介绍了科技馆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动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馆校结合STEM教育项目中以“实践”取代“探究”的错误认识与“伪探究”问题,本文尝试从科学与工程实践和探究式学习、馆校结合STEM教育、科技馆资源之间的联系出发,对馆校结合STEM教育进行再认识,提出基于科学与工程实践的馆校结合STEM教育项目的基本特征为“聚焦《课标》重点科学概念,以科技馆实物展品为教学资源,还原科学家或工程师的工作环境,促使学生浸入故事情境,在‘问题’‘兴趣’双重动力的驱动下,开展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从而获得‘直接经验’的跨学科探究式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馆校结合STEM教育项目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7.
“蜜蜂王国探秘”活动是一项集参观、科学探究、室外科学考察、动手制作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系列科学教育活动。活动赋予科技馆原有展品新的教育内涵,有效地将科技馆的展品资源和学校教育结合。在2012年6月的“首届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本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活动的开发和组织实施过程,值得关注的细节(比如,如何设计情境将学生引入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在具体环节下如何进行问题或利用材料进行引导)。文中与大家分享了活动在馆校结合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阐述了科技馆搭建与学校教育合作的桥梁,探索共同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模式和理论。从案例中可以了解到如何在一个以场馆资源为依托的教育项目中实现综合性的学习目标,也期望我们的项目开发和实施经验能够和从事科技场馆教育的工作者进行交流和学习。  相似文献   

18.
E-Book的制作     
把自己喜爱的图书或以其它形式存在的具有极高利用价值的电子文档制作成E—Book是现代网络环境下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选择优秀格式的制作软件对于制作出高水准、好利用的E—Book非常关键。本文针对E—Book制作面临的流行格式,推荐出了比较实用、比较出色的E—Book制作格式,并介绍了制作E—Book的步骤、方法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19.
国内“科学课程标准”一直强调“探究式学习”,而美国最新的“科学教育标准”不仅强调“探究”,更强调“基于实践的探究”。博物馆展品是开展基于实践的探究式学习最合适的教育载体,它具有唯一性和特殊性,因此围绕展品设计开展“基于实践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既符合我国科学课程标准的切实需要,又吻合了国际上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还是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与特色的馆校结合可行途径。本文以北京自然博物馆进行的活动为案例,介绍“基于实践的探究式学习”具体实施方法和所体现出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科技馆中静态陈列型展品为研究对象,利用移动媒体技术(iBeacon),开发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信息化辅导平台;根据5E学习环,设计探究式学习辅导资源内容,使用户通过微信“摇一摇”,获取展品辅导资源,引导用户了解展品操作方法、探究实践、原理解释、生活应用和相关展品推荐等内容。围绕设计开发的思路和具体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有助于科技馆基于静态展品的科教活动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