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重视民生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当代中国,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不断改善民生来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群众,使人民群众感受到马克思主义重视民生的现实基础、人文关怀和制度优势,从而真心接受、认同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民生:让主流意识形态走近人民群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不仅仅是基本物质的满足,还与基本的文化需求密切相关。文化民生事关人民群众的精神信仰、思想状况、文化权益和生活品质,体现国家的“软实力”。因此,它既是更高层次的民生,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生长点。当前应通过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等路径,推进文化民生建设,让主流意识形态走近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3.
保障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更多地增加人民福祉,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来看,改善民生作为一条主线,强化了民生服务意识,形成了取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政治气候和社会风尚,提升了干部的民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民生建设效果,丰富了党的民生发展理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民生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4.
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不仅十分注重经济建设,且十分重视公共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广大群众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幸福指数.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各族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使各族人民群众更加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和文化发展的成果,也为自治区实现科学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洪少玲 《海南教育》2011,(10):29-29
民生是人民的生计,是涉及最广泛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利益所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问题,其中,教育摆在民生问题的首位。一、教育改善民生,就是通过知识和技能改变命运改善民生以教育为首,是我国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精华。孔子把人口、财富、教育当做"立国"的三个要素,认为在发展生产使广大人  相似文献   

6.
档案工作为民生服务,是以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目标的。涉民档案好比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食粮",只有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基础建设为龙头,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才能打造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档案"粮仓",保证"食粮"的数量和质量,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利用服务。  相似文献   

7.
培育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的建设目标。培育和谐精神抓住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现了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社会需要和谐精神;要通过培育和谐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8.
民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发展民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马克思经典著作将人作为一切价值的尺度,从人的需要出发考察社会关系、人的发展、人的解放,阐释民生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价值诉求、实现路径等,为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提供了哲学基础与理论依据。基于人学视角,挖掘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对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孟媛 《华章》2013,(15)
文化建设一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和人民所面临的一大话题,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积极的文化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然而,文化建设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与积极的措施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层次,提高国民素质。本文针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展开讨论,分析了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小荔 《考试周刊》2010,(28):40-41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动反映和精神创造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承载和寄托人民群众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巩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基层群众改变生活面貌,发展地区经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切民生:走向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切民生的思想既是一个当代性的话题,同时也是无产阶级执政党的一个永恒课题。马克思主义就是一个以广大劳动人民的民生为价值目的的思想体系。在当代中国,继承、弘扬和实践马克思关切民生的思想传统,在一定意义上,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和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党的十七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空前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解决民生问题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我们的民生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障和增进人民民主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12.
《中国职工教育》2015,(2):13-15
<正>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相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  相似文献   

13.
《滁州学院学报》2017,(6):27-30
为人民谋福祉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惠民服务的根本目的。文章从文化民生和文化惠民理念出发,以亳州市文化惠民服务实施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群众座谈等调查形式,分析总结出亳州市文化惠民服务的发展困境,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文化活动载体单一、特色文化挖掘深度不够、文化品牌薄弱、文化发展人才匮乏等问题,并对加快亳州市文化惠民服务改革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价值是指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与效用,也就是客体以其某属性能够满足主体一定的需要。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它对于保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人权有很大意义与效用。社会主义制度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权有着本质的一致性。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初步显示出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保护和发展人权的重要价值。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价值目标之一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中国人民的人权。我们当前要加大保护和发展人权的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切实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享有更多的自由和平等。  相似文献   

15.
黄道云 《考试周刊》2013,(15):21-22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下,群众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活跃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群众文化事业作为国家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对于规范社会文化市场的方向、促进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讨论群众文化建设的走向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空想社会主义以对民生关注作为未来理想社会设计的起点。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民生思想主要在于发展社会生产,建立平等社会;承认分配差别,保障社会福利;主张权利平等,促进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民生观,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的重要基石:人的全面发展是民生的最高境界;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是民生的根本保障;民生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解决民生问题是未来社会的重要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生思想,则经历了“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为特征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区文化体育事业,是提高城市居民文化水平,增强居民体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和物质文明的主要任务。社区文化体育事业总的发展目标是形成以社会参与为基础,以公 益型文体活动为重点,综合服务于社会与人民群众需要的社区文体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加强城市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总目标下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进行群众文化建设中,引领群众参与到建设中来是建设的关键。这就需要社区文化部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的具体特点,开展群众文化建设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在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时要以引领群众积极参与,满足群众文化需要,扩大群众文化途径为准则。  相似文献   

19.
群众文化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文化,是群众广泛参与实践的文化,是整个国民文化建设的基础。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建设的目标正是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实践中实现身心健康和综合素  相似文献   

20.
[热点综述] 所谓民生问题,简单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 党的十八大高度关注民生问题,胡锦涛同志向大会所作的报告从六个方面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四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六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报告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科,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理论分析] 一、《经济生活》角度 1.就业是民生之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不仅获得生活来源,还有利于实现其自身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为推动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供了政策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