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得我曾经看见过这样一段材料: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奶奶家,是一个调皮、淘气、不听话的孩子,一点也不招人喜欢;而在姥姥家却是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招人喜爱的好孩子。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不同家庭表现得却有天壤之别呢?原来,奶奶爱唠叨,抓住孩子的一点小错误就唠叨个没完,一见到孩子首先说:“淘气包来了。”接着便是:“你就没个老实时候,你怎么不听话,你这孩子真不喜欢人。”时间一长,这孩子便有了奶奶口中所有的缺点。而孩子到了姥姥家,姥姥又是另外一种说法。一开始便说:“我的乖孙子来了。我这孙子真没说的,讲礼貌…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错误     
一个小男孩在一张考卷上填写姓名这一栏时,自己的名字──王宇 淳(后来才知道是他)没有写,却端端正正地写下了“阿童木”三个字。他这一“创举”,在 我们老师中间引发了一场议论,结果持反对票的居多,认为这孩子也太不像话了,最起码连 自己的名字总要写正确吧!也有少部分教师认为这正透露着这孩子的天真无瑕、无所顾忌的 天性,而教师就是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天性,保护孩子的天性。姓名只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符 号,而尊重孩子、关爱孩子的心灵更为重要。我对此有同感。按理说连自己的名字都写错了也太不应该了,但一想,我们又何必拿这个…  相似文献   

3.
爱的陷阱     
嵇珺 《家庭教育》2009,(1):18-18
“一切让给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在传统观念中,这无疑是出色的好父母,但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这却是父母送给孩子的可怕的礼物。  相似文献   

4.
应飞 《家长》2003,(Z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家长在为孩子的未来苦心经营,设计了各种“神童方案”“成长方案”,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认为作为家长,不该设计孩子的未来。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是不一样的,其个性、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孩子的人生轨迹也就不尽相同。这一代孩子所面临的时代,既是幸运的,又是富有挑战性的。因为未来他们在选择职业的同时,社会也在挑选他们。这需要孩子具有较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需要不断地学习。如果家长事先给孩子设计好未来的方案,让孩子按照这个方案去…  相似文献   

5.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经常把自己的经验和好恶灌输给孩子,不希望孩子走弯路、摔跟头。有人认为,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样的教育必不可少;也有人说,这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稿源采珠     
浙江颜江薇谈在孩子初学钢琴阶段,家长是助教,这一环节不可忽视。家长陪练的目的,一是辅导孩子。二是通过自己持之以恒的形象,影响孩子,锻炼他们的毅力,培养他们吃苦耐劳、不怕挫折,从而形成自觉独立的能力。但在这同时,应避免三种情况:一、期望过高,急于求成。如:替孩子识谱,标指法等。既忽略了孩子基本能力的培养,又形成了懒惰、依赖的习惯。二、撒手不管,听之任之。这在孩子初学阶段实不可取。因为这时候让孩子完全依靠自己来学琴,毕竟是十分困难的。陪练虽不是最终目的,但需要家长引导孩子,听懂老师的要求,领会乐曲的…  相似文献   

7.
“孩子,握紧你的拳头。”这句话.在我为人母时对我的孩子说过,在我为人师时对我的学生也说过。说这句话时,有气愤,有悲伤,也有无奈。其实,怎样让孩子勇敢地站起来.而又不粗鲁地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确实值得我们教育工作深思。  相似文献   

8.
杨登宪 《贵州教育》2009,(22):16-16,23
育人如同育树,“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这是指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如何使幼儿园成为孩子真正的乐园,让每一个孩子徜徉在金色阳光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我努力地探究、寻找、尝试孩子喜欢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刘晓东 《江苏教育》2011,(10):51-51
著名的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双城记》有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题记 在幼儿园,在路上,或者就在自己家里,看看孩子清澈的眼睛,感受一下孩子纯净的心灵。为什么这样清纯的孩子在成长历程中学会了说空话、大话、假话,为什么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制假、售假,为什么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在公共食品里添加吊白块、敌敌畏?  相似文献   

10.
成长的故事     
老话说“教学相长”,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也有这样深切的感受。老话说教学相长,是说育人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启发从而都有所提高。其实为人父母,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深切感受。至少,我在这方面体会颇深。同学滋味因为一时大意或者说盲目的自信,在儿子步入校门之初,我很少像其他孩子的母亲那样每天陪孩子写作业、复习,我只笼统地告诉他:回到家必须先写完所有作业,然后下楼活动1小时。上到四年级,老师在家长会上说了,这孩子像是不会听课、不会复习。我一听,这是关键呀。不会听课能学好功课吗?再一想儿子那稳居中游…  相似文献   

11.
吃奶糕的孩子仇克豪他们早已脱离了婴儿期、幼儿期,已经进入了小学,升至三、四年级,但他们还在依偎母亲,还想让妈妈抱一抱。“吃奶糕的孩子”,便是一些老师对这样孩子的戏称。营养充足却“发育”不良,生理上长大而心理上幼稚、这大概便是吃奶糕孩子的通病。笨孩子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发展,希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一门特长;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且可以增强孩子长大以后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因此,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应运而生,这些兴趣班有体育的、美术的、音乐的、舞蹈的……但与这些兴趣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于孩子的科学兴趣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中,孩子总是会无意地犯错误、做错事,这对父母而言实在是一种挑战。父母能否应对孩子的无意犯错误体现着父母的教育素养,关系着孩子的发展。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未来,父母应该正确对待孩子的无意犯错误。 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创造性 孩子是富有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的,他们往往在一时的冲动下去做一些事,以探索未知的世界或进行“创造发明”。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经验、能力的欠缺等原因,或者纯粹是由于失败,难免会做出一些错事。记得几天前一个中午,我正在午休,孩子独自在房间里玩耍。一点钟时,孩子把我…  相似文献   

14.
科学是一门目的在于能够使孩子从课本走向自然界,丰富孩子的知识,拓宽孩子的视野。而动手能力正是我国现行教育不够重视的一点。我们能通过一些科学实践活动,让这门课在无形中走入孩子的心中,比如养蚕这种孩子喜爱的实践活动,它能让孩子在调查研究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课前自主搜集资料、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内分工合作、积极实施方案和课上小组...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我们父母为了孩子可以牺牲一切。哪怕牺牲自己的幸福。我认为,这其实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在这种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大多娇、惰、奢、贪、骄、庸。  相似文献   

16.
有位邻居曾向我诉说:“我孩子的老师总是说我的孩子调皮捣蛋,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一身的缺点。难道我的孩子就没有一点好的地方吗 ?”看着她愤愤不平的样子,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掌握与家长交流的艺术是多么重要。那么教师应掌握哪些与家长交流的艺术呢 ?笔者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教师应掌握与家长交流的一般技巧。孩子入园后,家长就会不时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孩子有时表现好,有时会犯一点小错误。有的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孩子的情况时,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总是说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行。这往往使家长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7.
夫妻过日子,经常会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实说的只是一件事,就是为了喂饱自己的肚子。这样的日子让人感到乏味。让我们再看看我们的孩子,看他们一天睁开眼睛都干了些什么?上学、做作业、上课外班,这其实也只是一件事─—学习,而且是从书本到书本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这就不仅仅是乏味,而且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孩子应该享有丰富的生活,这是生存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 看了本期《警惕:都市生活设置成长障碍》,您也许会认同这一点。您也许从没有想到,一直让您着急的孩子在学习上出现障碍与生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在上一期,我曾谈到过一个重要观点,即帮助孩子防止和控制不良隋绪的治本措施之一是从根本上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这是因为,如果我们经过长期努力,能够让积极情绪主导孩子的心境,并进而形成其“内心世界的背景”,那么,孩子“每时每刻发生的心理事件都会受这一情绪背景的影响,使之产生与这一心境相关的色调”。  相似文献   

19.
尽职的家长,不仅要为增强孩子的体质、开发孩子的智力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奠定基础。如果只看到孩子聪明,满足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优等,而不着重孩子的品德培养,只是给孩子以娇纵的爱,让其懒散、自私、任性、为所欲为,将来就很难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为人才绝不仅是由智力决定的,主要是由求知欲、进取心、纪律性、自信心、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等个性品质的差异而决定的。从这一意义来说,衡量一个家庭的父母是否尽职,首先要看他是否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那么,父母在这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人的行为的内…  相似文献   

20.
张媛 《今日教育》2006,(3):32-33
当你俯下身去面对孩子的时候,你会感到与孩子的距离近了。“倾听”,是孩子们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讯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极有可能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早期教育家的实验证明,胎儿从成形起就有了听觉。这说明在孩子学说话之前对他进行听觉训练足十分有效的。那么,在这一时期,孩子学习就象吸水海绵,只要配合敏感期预备完善的环境,引导孩子去探索,启动孩子的感觉,学习也就一步步向前迈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