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体育的德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体育的德育形式价值,体育的德育精神价值,体育的备育科学素质价值等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体育对人类道德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定向的重要作用。为体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功能的发挥,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应该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它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大学精神之于大学犹如阳光空气之于生命,是大学之魂.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学家乔治·萨顿认为,科学对人类的功能,不仅仅为人类带来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这只能算是科学的副产品,而科学最为宝贵的价值是科学精神。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也同时具有两种价值: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并且,许多有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20):146-147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基本形式。二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反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分离给人类带来的不良影响,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备的,这是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科学在当今人类社会,由于其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中所起到的巨大杠杆作用而被誉为第一生产力,并成为构成生产力四个“软要素”之核心,成为物质文明建设中的决定性因素。但科学对人类的功能绝不只是为人类带来了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科学中的科学精神,即科学所蕴含的世界观价值、方法论准则和伦理学规范,在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着推进人类自身发展的最宝贵的价值。因为科学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而且科学“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只不过是笨拙的工具”。因此,科学精神是现代人科学文…  相似文献   

6.
论工程文化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是人类特有的各种具体实践活动过程总称,它具有重要性、根本性和核心性三大主要特点,以依靠科学精神认识和把握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及工程结果评价为根本原则;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文明教化(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属于人文或人本主义精神范畴;文化在本质上不仅是一种认知方式、情感方式,更是一种生活行为方式、一种人生观和宇宙观(主要是价值观和信仰);把工程作为文化分析和研究的对象,就形成了工程文化;工程文化是工程的文化,工程彰显的核心是科学精神,文化弘扬的精髓是人文或人本精神;工程文化是工程的科学精神和文化的人文或人本精神的有机统一,它重在摄取工程及其技术实践之中渗透、融会、贯穿和彰显的人类文明成就,以及在文化思想方面的人文或人本主义价值精神追求;工程文化作为一种特殊文化,除具有一般文化的一系列特点外,还有“核心性和关键性”、“本质性和灵魂性”这两个最核心、最根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变异语言体现人文精神,它是合目的性的特殊言语形式。规范语言体现科学精神,它是合规律性的普通言语形式。变异语言的人文精神与规范语言的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实践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通互渗,统一构建了语言的自然形态。变异语言与规范语言的矛盾统一性具体表现为:艺术性与科学性、感性与理性、临时性与稳定性、个别性与一般性的矛盾统一,这种矛盾统一反映了两种言语形式存在的现实性和丰富性、必要性和必然性,反映了语言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契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两个系列的价值观念 ,是人类精神的两个维度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两种精神指向 ,是人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遗憾的是 ,人们以前并没有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契合起来 ,协调和发展好两者的关系 ,致使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与社会的危机。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契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并在对知识经济社会的分析中指出了这两种精神契合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变异语言体现人文精神,它是合目的性的特殊言语形式。规范语言体现科学精神,它是合规律性的普通言语形式。变异语言的人文精神与规范语言的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实践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通互渗,统一构建了语言的自然形态。变异语言与规范语言的矛盾统一性具体表现为:艺术性与科学性、感性与理性、临时性与稳定性、个别性与一般性的矛盾统一,这种矛盾统一反映了两种言语形式存在的现实性和丰富笥、必要性和必然性,反映了语言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化角度考察艺术功能的文化参与特征:艺术以文化形态的形式参与自然;以文化活动的形式参与社会;以文化对象的形式参与意识。同时考察了艺术影响人类的三大功能:感性想象功能;情感认识功能;意志实践功能。文章最后以宏观横向参与与微观纵向精神审美为座标,建立了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精神与科学精神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著名科技史专家乔治·萨顿曾说:“大多数的人,而且我也遗憾地说还有不少科学家,都只是通过科学的物质成就来理解科学,都不去思考科学的精神。”他指出,科学对人类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为人类带来了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即物质上的便利,这只是它的副产品,科学最宝贵的价值是科学的精神。在现实中,我们之所以重视科学,只是因为它能促进经济发展;之所以重视科学教育,仅仅是由于它能使学生顺利通过囿于科学知识的理科考试。难度巨大的统考,尤其是理  相似文献   

12.
人们一提到语言,便要说: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这是侧重于语言的功能。当然,语言也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特别是当人们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时,思维往往表现为形式,语言则是思维的内容;而人们进行语言活动时,情形恰好相反:思维为内容,语言则为形式了,所以,一个人的表达如何,往往反映这个人的思维情况,或敏捷、或迟  相似文献   

13.
大学精神指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个性的传统、风格、气质。它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紧密结合的产物,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大学精神之内涵对大学精神这一概念,可以从哲学、历史和文化三个角度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4.
大学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文化精神是大学的根本属性。文章认为以科学、人文与个性精神为支点,建构起了大学文化精神的主体内涵;阐述大学文化精神作为群体认同的一种社会规范和意识形态,育人功能是它的本体功能;并指出文化传承、融合与创新是文化精神育人的三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学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文化精神是大学的根本属性.文章认为以科学、人文与个性精神为支点,建构起了大学文化精神的主体内涵;阐述大学文化精神作为群体认同的一种社会规范和意识形态,育人功能是它的本体功能;并指出文化传承、融合与创新是文化精神育人的三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  相似文献   

17.
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文化的功能是认识客观世界,了解客观世界,按客观规律办事;人文文化回答的是精神世界的问题,强调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人文为立人之本,科学为立世之基;二者同源共生互通,互异互补同求;二者的交融,能够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因此,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数学文化可以表述为以数学科学为核心,以数学的思想、精神、理论、方法、技术等所辐射的相关领域为有机组成部分的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动态系统。它既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对人类智力、美学和道德方面都有培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数学文化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不仅仅具有科学的特性,而且还具有明显的文化属性。数学既可以看作是一门科学,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是千百年来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劳动结晶。“数学文化的历史,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保留并记录了人类在特定社会的形式和特定历史阶段文化发展的状态”①。数学文化源远流长;数学文化丰富多彩;数学文化蛙力无穷。 一、数学文化提升了人类的科学精神 数学是一种文化,首先是一种科学精神的文化。“从系统的观点看,数学文化可表达为以数学科学为核心,以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技术、理…  相似文献   

20.
科学精神发轫于自然科学,对于语言学来说也是适用的,至少在当代形式句法学派看来如此。语言研究中科学精神的实质在于坚持人类语言的共性,表面纷繁复杂的殊性背后存在归一律(uniformity)。本土化是在坚持科学精神的前提下对于个体语言殊性的一种突显。在语言研究中,科学精神和本土意识可谓一体两面。文章所讨论的两个经典案例阐释了这一点。案例一涉及汉英疑问词位置差异,通过显性与隐性移位显示汉英疑问词的共性与殊性;案例二探析汉语方言系词句的异同,发现汉语南北方言系词句对不同类型空语类的接受度有同有异。总之,在对人类语言的研究中应该将外来理论与本土语言事实结合起来,避免削足适履和自说自话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