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头皮静脉输液是小儿接受药物治疗的重要途径,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少了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恐惧,减轻了患儿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通畅,便于抢救,为临床随时用药提供了方便。在使用套管针的护理中,其留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外周中长改良静脉导管在颅脑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及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74例颅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治疗工具选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以外周留置针行静脉治疗的患者42例,观察组:以外周中长改良静脉导管行静脉治疗的患者32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甘露醇输注时间合格率、静脉穿刺频率、技术服务满意度及静脉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数据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静脉穿刺次数、静脉治疗发生并发症频率超过了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技术服务满意度、甘露醇输注时间合格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外周中长改良静脉导管在颅脑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重危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素质的衡量和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因此,熟练的护理技术可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安全感,由于个体静脉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差异较大,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各类血管的特点,灵活掌握穿刺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下面就对静脉穿刺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 ,也是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重危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 ,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素质的衡量和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因此 ,熟练的护理技术可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安全感 ,由于个体静脉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临床差异较大 ,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各类血管的特点 ,灵活掌握穿刺的方法和技巧 ,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下面就对静脉穿刺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做简要探讨。1.扎止血带握拳法。当我们在治疗时 ,按医嘱为病人准备好液体 ,来到患者面前 ,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术穿刺方法,为经外周静脉管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合理应用提供论据。方法:将68例股静脉置管患者按置管日期单、双日分成两组,单日为观察组36例,采用改进穿刺方法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双日为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穿刺成功率,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液体滴入受体位影响,病人舒适度等。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液体滴入受体位影响例数,病人舒适度例数比较,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进后的股静脉置管针穿刺术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长,液体流速均匀快速,受体位影响小,病人舒适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静脉穿刺抽取血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通过静脉采取各种化验血标本,是临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步。然而,对这一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个别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尤其是第一针穿刺失败时,护理人员有紧张感,而患者更加恐慌。进一年来,我们改进了传统的抽血方法,和快速垂直进针法对50例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取血,取得了良好的临床  相似文献   

7.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新型的输液器材,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日趋广泛。留置针的使用,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穿刺的静脉,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使其留置时间过短,丧失了其本身的作用,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文章分析了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各种因素,以便我们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李海燕  付南燕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6):123-123,129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静脉穿刺方法和技巧,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方法:从心理因素开始分析,结合病理、生理特点,对穿刺部位、穿刺针、穿刺技巧等进行了总结。结果:总结了几种静脉穿刺失误的原因及穿刺成功方法,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结论:对不同疾病和特殊体质患者有针对性对待的静脉穿刺,不仅可以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而且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肿瘤护理中,化疗药物刺激及因反复穿刺造成的机体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而且使肿瘤治疗不能顺利进行。2008年1月-2009年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对152例肿瘤患者在化疗时应用了浅静脉置管化疗并观察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化疗时使用的效果,置管时间2-7d。浅静脉置管的应用减少或避免了患者化疗时化疗药物对血管及血管周围组织的损伤。肿瘤患者化疗时使用效果满意,极大的方便了病人治疗时的需要。降低了化疗药物推注外渗的风险。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静脉是给药.营养及液体补充的必经通路.化疗药物对局部静脉有较强的刺激,使静脉血管硬化,萎缩、变细.加上护士对手背静脉使用缺乏计划性,造成手背浅静脉的破坏.如果采用手背浅静脉和指间静脉交替使用的方法,就有十余条小静脉可供选择.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和减轻对手背主要静脉的破坏。也有利于输液部位的保护和静脉的恢复,大大提高化疗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使用率.作为医护人员,必须在熟练掌握应用解剖学知识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浅静脉穿刺方法,减轻病人痛苦,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浅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广泛,可为长期输液其静脉不易穿刺的患者保护血管,减轻痛苦.而神经外科疾病起病急、发病快、病情重,在神经外科患者中普遍应用静脉留置针,不仅有利于临床用药,为危重患者的抢救开辟了"绿色通道",而且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现就我科近50例浅静脉留置针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普通静脉针的换代产品,三十年前已在欧美国家普及应用.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可应用于各年龄阶段,尤其是在抢救危重病人,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避免了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我科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1月,临床共应用110例,在实际应用中护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静脉穿刺是实现静脉输液的首要步骤,治疗各种疾病或抢救病人主要通过静脉输液来实现。临床观察多数对青年患者一般护士都能做到静注一次成功,而对老年患者一次成功率相对要低,如何减轻病人的痛苦和避免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失败,现将我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乳腺癌患者采用多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化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630例乳腺癌患者按穿刺途径分为A组(416例锁骨下静脉下入路穿刺置管)、B组(203例锁骨下静脉上入路穿刺置管)、C组(8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D组(3例股静脉穿刺置管).结果:A、B组置管成功率为99%,C、D组全部成功.失败主要原因是误入动脉和局部血肿,早期并发症A组6例(气胸2例)B组3例(气胸1例),全部经对症治疗痊愈.C、D组无一例并发症.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术是乳腺癌患者易接受的一种方便、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途径,且穿刺可经多种途径完成.  相似文献   

15.
小儿静脉留置针可降低患儿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和恐惧,减轻患儿家长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保护了血管,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可随时给药,对于危重患儿紧急抢救具有重要意义。但因小儿的特殊性,好动、不易合作等原因其留置较成人容易失败。我院儿科对152例患儿行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总结出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并制定了相应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静脉给药是临床用药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医院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在静脉穿刺的技术操作中,有些患者手背静脉不显露而掌指关节附近血管往往又粗又直,充盈较好,但顺向穿刺成功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此处穿刺不易固定,针柄位置悬空或正好落在关节处,既影响病人手指的活动度,又容易跑针,发生液体渗漏,增加重复穿刺次数。  相似文献   

17.
在神经外科,昏迷、四肢躁动的病人占很大比例。昏迷病人长期保留静脉通路;躁动病人易将针头刺出血管,造成反复静脉穿刺;颅压高患者需快速静脉输入脱水剂。为解决这些临床问题,我科自95年开始采用静脉留置针为这类病人进行静脉输液。经2年来临床实践,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初次接受静脉采血的患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常因按压不当引起静脉采血后穿刺部位皮下出血,这是临床护理操作中常见而又极易被忽略的问题.特别是在医院体检科和门诊抽血室,等待采血的患者常集中出现,操作护士易出现焦急、紧张情绪,往往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忽略了对穿刺部位正确按压方法的指导,使静脉采血后穿刺部位皮下出血机率加大.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一项重要的给药途径,特别是白血病病人需长期住院治疗,加之药物毒性大,对血管破坏严重,给临床穿刺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我们采用指背间小静脉穿刺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 ,探讨静脉输液的适当穿刺角度.方法 通过循证护理的四个步骤,对需静脉输液的患者分别采用≥45°(观察组)和20°(对照组)角度行静脉穿刺,进行自身对照,并对痛感做出比较.结果 观察组痛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 ,可使静脉穿刺技术更规范且达到穿刺无痛、快速、准确无误的质量标准,明显提高静脉输液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