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前言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效益、实现中学体育目的及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与途径之一,是学生在学校参加的除体育课以外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性鲜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普及与提高紧密结合、补偿性和独立性的特点。而现在的许多中学生面对升学  相似文献   

2.
<正> 课外体育活动是奥地利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同时建立检查考核制度。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1.滑雪活动滑雪是冬季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也是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课程。学校每周安排1-3节滑雪课,课余时间则安排各种滑雪活动。目的在于一方面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动作技能;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在野外滑雪中的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增强体质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呈下降趋势、学怕怕上体育活动课、或出勤不出力、练的少看的多,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为了提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增强课外体育活  相似文献   

4.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在学校内外参加的体育课以外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教学由于时数有限,必须与课外体育活动互相配合,形成学校体育的完整体系,才能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又因为课外体育活动的空间广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能多方面地满足青少年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需要,有效地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经验证明,组织好课外体育活动,对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有十分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中小学一般规定每周两节体育课。依据中小学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体育知识、技术的规律和增强体质的要求,每周两节体育课显然难以完成学校的体育任务。因此,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  相似文献   

6.
<正>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怎样有效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在此,结合我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对如何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探讨。一、建立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网络,提高管理效能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人员多、工作量大,仅靠体育教师的努力是很难做好的。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有校领导及有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管理的课外活动管理网络,以加强课外活动的管理效能。根据我校的情况,我们建立了由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副校长主管,学生科负责检查督促,体育教研组组织实施,班主任、学生会体育部配合管理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体系。二、精选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保  相似文献   

7.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续,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空间广阔、方法灵活,具有较强的亲和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湘潭市四所高校普通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调查,分析得知高校的部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不够明确、态度不够端正、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学生"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学校体育,其效用的发挥则需要学生通过不问断地参与体育活动、体验运动中的乐趣,来激发运动兴趣、培养运动爱好和习惯、提高运动技能水平.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与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很高;以强身健体、消遣娱乐和交际结友为目的的动机占有较大比例;低年级学生每周锻炼的频度和时间比较合理;学校重视程度比较高,但实施的力度不够.结论:协调好学习与课外体育活动之间的关系;提高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加大运动技能的自主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正> 学校体育活动的形式很多,有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和代表队训练,以及其它一些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其中,体育课是重要的一环,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  相似文献   

11.
袁振勇 《体育世界》2010,(12):78-80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任务的重要途径,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宿迁应用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显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着健康、积极的动机,认识态度和参与比例也比较理想;参加体育活动的频度、强度不够合理、锻炼方法不够科学;学校的体育场馆建设和体育设施配套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针对此结果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课外体育的网络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有良好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课外体育锻炼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学生“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学校体育,其效用的发挥则需要学生通过不问断地参与体育活动、体验运动中的乐趣,来激发运动兴趣、培养运动爱好和习惯、提高运动技能水平。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与目的。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这一部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着诸多弊端,如:(1)时间难以保证,常常被其它“重要”的课占用;  相似文献   

14.
制定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制定要做到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结合、增强体质与促进全面发展结合、将学生时代体育与终身体育结合、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结合、将普及与提高结合。学校体育目的任务具有综合性质,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要以整体观为指导,走综合改革的路子。  相似文献   

15.
重新审视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马宁 《体育学刊》2006,13(1):138-140
通过对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分析,揭示出学校体育工作中对课外体育锻炼的不重视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学校体育应以课外体育锻炼为中心,以体育课、课外体育训练和竞赛等形式为辅的观点。只有真正提高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才能落实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效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多年来,我校在统一制订“学校群体工作常年规化”的基础上,坚持开展多种层次、内容丰富并逐步形成传统的群体活动,增进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加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思想作风建设,保障了文化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秩序,收到了较为明显的综合效益。我们体会到课外群体活动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活力源活力,本是指生物所具有的生命力。我们把它移植到学校课外体育活动里来,则是指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状况和客观作用的综合表现。一般来说,学校体育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学校体育的领导与管理;二是学校体育教学;三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那么,学校体育的活力从哪里来?通常认为,学校体育的活力来源于:①健全的组织机构;②完备的场地器械设备条件;③体育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④学生自身的活动能力;⑤学校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诚然,学校体育活力的增强,无疑要依赖于上述问题的真正  相似文献   

18.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的重要组织形式”。在高校体育工作中,如果这一部分组织无序,就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根据本校实际和传统特点,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对巩固和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都会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本文从我院体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规定:“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  相似文献   

19.
对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有力的预防措施,运动损伤严重地困扰着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笔者对本校上一学年课外体育活动损伤236例作了分析,结果如下:一、  相似文献   

20.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途径。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等方法对万年县部分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研究,为万年县提高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质量,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