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射击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好坏与稳定,除了技术水平之外,更重要的是与比赛发挥相关联的心理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只有技术训练而没有良好的心理能力作保证,其竞技能力永远是低下的。因此,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正确的心理训练方法也是心理训练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许靖 《科教文汇》2012,(15):138-139
乒乓球心理训练,就是系统运用心理训练方法(例如心理暗示、模拟比赛等),有针对性地改善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以稳定其技战术水平,使得其在比赛中发挥正常技术、战术,提高比赛成绩。由于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特点,模仿能力强、理解能力差,决定着他们神经活动过程极不稳定。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极易分散,在比赛中,由于争强好胜种种原因,易紧张出现技术动作变形。因而,青少年乒乓球队员心理训练十分重要。本文提出:青少年乒乓球队员心理训练要围绕运动技术心理训练及心理调整、动机训练等等进行,通过心理训练来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发展其持久性的意志能力,使其在千变万化的比赛情况下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通过动机训练,发展运动员竞争意识,增强其责任感和自信心,从而在比赛中发挥出正常训练水平,比出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3.
十项全能运动要求运动员既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又要有适应高强度比赛的心理素质,本文试图对十项全能运动员赛前和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和产生这些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十项全能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意义、重要性和心理训练的方法加以阐述,目的在于加强十项全能运动员心理方面的训练,使运动员在较大强度的比赛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取得理想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浅议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平华 《中国科技信息》2006,(21):222-222,224
从平时训练过程中的心理训练和准备比赛的心理训练两个方面对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进行探讨,重点讨论平时心理训练方法和比赛中运动员常见的不良心理特征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建华 《内江科技》2008,29(6):179-180
本文分析了赛艇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一些常见心理特征,提出了赛前心理训练的准备和比赛心理训练的手段、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春国 《科教文汇》2009,(6):268-268
通过测试对训练前、训练后、比赛后三个阶段田径运动员心理焦虑指标,分析了运动员和运动队比赛前后心理焦虑状况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长期训练过程中,训练时间和训练量是影响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并且运动员免疫机能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焦虑指标和免疫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试对训练前、训练后、比赛后三个阶段田径运动员心理焦虑指标,分析了运动员和运动队比赛前后心理焦虑状况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长期训练过程中,训练时间和训练量是影响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并且运动员免疫机能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焦虑指标和免疫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以冰壶训练为例,阐述心理训练对掌握冰壶动作以及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稳定情绪,促进技术水平的发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金华 《科教文汇》2009,(6):196-197
考前心理状态是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本文以作者曾经进行过训练和一些比赛体会,以及对赣南师院2008体本全班60人进行问卷调查,就考前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研究,指出考前过分激动状态、考前淡漠状态、考前盲目自信状态及考前战斗状态是四种主要状态,前三种属于情绪不稳定现象,后一种属于情绪稳定心理状态。提出了通过想象训练,放松训练,自我暗示调节和注意力转移四种训练方法,可以缓解、消除考前不良心理状态,从而使考生技术水平得以充分发挥,考出好成绩。  相似文献   

10.
考前心理状态是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本文以作者曾经进行过训练和一些比赛体会,以及对赣南师院2008体本全班60人进行问卷调查,就考前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研究,指出考前过分激动状态、考前淡漠状态、考前盲目自信状态及考前战斗状态是四种主要状态,前三种属于情绪不稳定现象,后一种属于情绪稳定心理状态。提出了通过想象训练,放松训练,自我暗示调节和注意力转移四种训练方法,可以缓解、消除考前不良心理状态,从而使考生技术水平得以充分发挥,考出好成绩。  相似文献   

11.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已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揭示这些心理特点与获得优异成绩的内在关系,对于乒乓球教练员训练及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高校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特征、成因及训练方法研究分析,从而改善运动员的不良心态、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2.
罗颖华  罗晓宇 《今日科苑》2010,(10):272-272
随着当前竞技体育不断向前发展,各国家之间的运动水平差距越来越小,竞争日趋激烈。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通过赛前和比赛中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是进一步提高短道速滑运动成绩的一项重要措施之一。比赛前及比赛中进行正确的心理调节,可以消除过度紧张的心理障碍,使运动员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注意力稳定的良好心理状态参加比赛,有助于在比赛中发挥其应有的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3.
黎燕 《科教文汇》2014,(18):142-142,144
本文针对学生在比赛训练过程中和比赛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偏差,采取相应的手段,帮助学生克服,争创佳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学生在比赛训练过程中和比赛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偏差,采取相应的手段,帮助学生克服,争创佳绩。  相似文献   

15.
宁佐东 《内江科技》2010,31(6):166-167
足球运动对抗性较强,比赛场面复杂多变,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适应紧张激烈的比赛。因此,足球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就应当加强心理训练,使心理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以适应各种环境下的比赛。随着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年龄的增长和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心理训练意义和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张磊 《内江科技》2009,30(8):152-152
从平时训练过程中的心理训练和准备比赛的心理训练两个方面对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进行探讨,重点讨论平时心理训练方法和赛中运动员常见的不良心理特征及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17.
心理训练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和发展运动员在紧张的比赛和训练中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及个性心理特征。本文通过介绍儿童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心理训练内容,以及儿童羽毛球运动员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旨在为教练员的训练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心理训练是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训练环节,它是取得比赛胜利的有效途径。本文对赛前紧张和焦虑所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心理因素在赛前所产生的影响。一场运动比赛的最后胜负,不仅仅取决于技战术和身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乒乓球运动是一种短兵相接的对抗性运动,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还要具备最佳的竞技状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辽宁省体校乒乓球运动员30名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乒乓球运动员比赛中常见的心理变化、影响因素,如何通过适当的赛前心理训练,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等问题。建议赛前进行模拟训练,为比赛作好心理准备,赛后作好心理活动的总结,注意积累比赛经验。  相似文献   

20.
冬季两项运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心理素质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具有重要的作用,运动员除了应提高技战术水平、身体素质以外,心理素质的加强也是极其重要的,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从冬季两项运动的项目特点入手,研究心理训练在冬季两项中射击中的意义及作用。研究渐进性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表象训练等心理训练对运动员肌电值以及射击成绩的影响并提出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以便为冬季两项运动员提高射击运动成绩,增强心理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