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生活在今天的孩子一般条件都较优越,过分优越的环境不但没有把孩子培养好,反而使孩子养尊处优,其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比较差,很难面对困境。专家呼吁:从幼儿开始就要对其进行挫折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孩子健康成长。一些自认为懂得挫折教育的家长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批评、罚站、不给吃饭、与孩子对着干、让孩子服输等。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家庭溺爱造成的,所以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比如,孩子不吃饭,只要饿他一顿就能让他乖乖地去吃。但问题不是那样简单,现在的孩子摸透了家长的心思,自己不吃…  相似文献   

2.
朱淑益 《考试周刊》2013,(56):190-190
<正>挫折商(Adversity Quotient)通常指人们面对逆境或挫折时,掌握面对挫折、转化逆境的能力,一般称为逆境商或挫折商,也简称AQ。它是衡量人在面对逆境和挫折时控制情绪的能力。高挫折商的人面对逆境时,不会退缩,始终保持高昂向上的士气,把逆境当做激励前进的推动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力,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现代幼儿家庭生活水平一般较高,孩子的成长环境较优越,但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大发脾气。如何提高孩子面对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解决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现在,抗挫折教育受到大力提倡,是因为人们担心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太优越,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却不懂得这一切来之不易,需要辛劳的付出;有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很弱,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人之逆境十之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出现挫折、遭受失败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挫折,在逆境中不气馁、不放弃,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困境中走出来。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现在的独生子女更受到大人的宠爱。有些父母宁可自己历尽磨难,也不忍心让孩子吃一点点苦,受一点点累,千方百计为孩子铺垫人生坦途。因此,在这  相似文献   

5.
人的一生将经历无数困难和挫折,孩子要长大,将来必定要自己去面对社会、人生和生活中的一切。因此,有意识地让幼儿受“苦和累”,受点挫折,让幼儿品尝一点生活中的磨难,从而使其懂得人生道路的坎坷,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意识,以及应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来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呢?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是其在学习、生活甚至于日后的工作过程中的一种必备的能力,抗挫折教育正是为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设置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挫折中尽快恢复,勇于面对挫折。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阶段,人们对于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重视,也有很多家长和学校故意为学生创造一些挫折。据教育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中小学生都在焦虑、自卑、嫉妒等方面存在着心理上的障碍,有的程度较深,表现的较为明显,已经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有的则程度较浅,不太容易看出来,则被家长和老师忽略了。笔者是一名体育教师,分析  相似文献   

7.
现在中国大多数孩子都缺乏挫折教育,使得一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低,不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即便有些家长意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误区。实施挫折教育的时候家长要学会"放手",客观评价孩子,及时舒缓孩子的心理压力以及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优越,但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弱,结果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大发脾气,任凭家长怎样安慰都不依不饶,导致孩子的快乐不翼而飞。因此,很多家长进一步认识到,应该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其中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承受能力,是使学生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的独生子女多,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盲目溺爱,造成一些学生心理脆弱,人的一生往往有许多风风雨雨,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校也不例外,如各种考试、升学、比赛等.有的学生一遇到挫折就萎靡不振、自暴自弃,甚至为了一些小事而伤心落泪,离家出走,结束自己的生命.有报道称一名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难以向家长交待,竞将父母和奶奶杀死,然后自杀……所以,作为老师,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对待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陈丽萍 《考试周刊》2009,(30):223-223
“身在福中不知福”是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优越,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却越来越弱,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大发脾气,任凭老师和父母怎样安慰都不依不饶。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和父母意识到应该给孩子进行AQ教育,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如今,幼儿园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就像温室中的"花朵",缺乏应有的磨炼和意志,而面对挫折,有的孩子退而却步、逃避困难、萎靡不振;有的孩子迎难而上、勇于面对、积极乐观。为什么两者区别明显,究其原因,前者心理承受能力差,不敢正视困难和挫折,后者抗挫折能力强。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不可避免地充满了各种困难与挫折,不管父母怎么保护,孩子终有一天会飞出父母的港湾,开始自己的生活。不如从小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帮助孩子养成积极面对挫折的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13.
一个有着坚强心理素质的民族才是真正坚强的民族。一代儿童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其实代表了未来这个民族的基本素质。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如何培养我们的接班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今天的孩子,尤其是在城市里生活的孩子,很少经历艰苦生活的磨练和大的挫折。这一方面,为他们的顺利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是值得庆幸的大好事。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完美的人格塑造角度,从坚强的意志品格锻炼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又不能…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的孩子大都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独立性差。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了,这些“蜜罐罐”里长大的孩子们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都具有极重要意义的心理素质。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家长、教师等都纷纷呼吁,“今天的孩子需要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的孩子多生长在“温室”,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呵护,生活中家长唯恐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他们在物质方面尽其所能地给孩子提供优越条件的同时,却常常忽视必要的意志品质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减弱,无法面对失败、挫折。如何协助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力,让他们挑战成长中的一切风雨,直至成为真正的强者,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挫折是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支配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常会遇到各种挫折,可以说,挫折伴随着人的一生。特别是中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社会阅历少,遭受挫折实在是难以避免。然而每个学生面对挫折所采取的应对方法和心理承受能力又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教师们更应注重学生的挫折教育。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走出挫折阴影更是师责所在。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对于培养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实现教育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可能遇到挫折与失败.挫折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含义,正如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所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则是万丈深渊.相同的挫折对不同的人所产生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有的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经得起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蹶不振,甚至走上消极轻生的道路.因此,培养学生耐挫力,开展挫折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让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挫折,克服困难,成为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是每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尤其是班主任,更应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护士,让学生战胜挫折和失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张蕾 《快乐阅读》2013,(18):15-16
如今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实行有效地挫折教育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幼儿期正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若有意识的让他们受点"苦",受点"累",经历适当的挫折教育,让孩子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只有不断地战胜和汲取有益的教训,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9.
挫折教育指教育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如何克服挫折带来的紧张状态和失望、压抑、沮丧、忧郁、苦闷等不良情绪的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与同学交往时出现挫折,而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难以释怀,进而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甚至产生自卑、挫败感,有的甚至发展为抑郁症。所以,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总会遇到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由于身心尚未成熟,对学习、生活、家庭中发生的种种事情不会处理,他们对未来都抱有许多美好的希望和幻想,当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表现出悲观、失望、沮丧、紧张等不良情绪,有的甚至经不起父母与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议论而离家出走。因此,各中小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应切实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帮助青少年战胜各种心理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维护心理健康,对他们个人的健康成长及早日成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