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世强 《吉林教育》2009,(7):103-103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教师的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是的,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至浪花,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方法,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我总是用冷而严厉的眼光盯着他说:“你到我办公室来,我要找你谈谈。”来了之后,  相似文献   

2.
张红 《辽宁教育》2007,(1):72-72
世界著名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Paulo Fleire)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他在拉丁美洲和非洲开展了长期的教育实践研究,提出了以培养批判意识为目的的解放教育理论,主张利用“对话式教学”取代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耐心阅读完他所著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之后,我深刻感觉到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而他所提倡的“对话式教学”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兴教学方法。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采用“对话式教学”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教师》2012,(34):F0002-F0002
本书作者结合理论创新了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他设立的“终身阅读”“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他提倡的“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质的教学成绩,谦逊有礼、诚实善良的学生,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是雷夫老师运用了“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一我想要奖赏一我想取悦某人一我要遵守规则一我能体贴别人一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矢老师深信:着力于孩子的人格培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常丽娜 《幼儿教育》2002,(11):36-36
有人说:儿童的心灵是一块空白的调色板。为了培养儿子善良、诚实、乐于助人等美德,每天晚上我总要抽时间为儿子讲几个优秀的童话故事,用故事中主人公的言行教育儿子。随着儿子的一天天长大,知识面不断拓宽,我决心对他进行“换位教育”,即让四岁的儿子给我当“老师”,每天晚上由他讲故事给我这个“学生”听。为了激发儿子对新游戏的兴趣,我把自己以前讲过的《365夜童话故事》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培养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品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情是教育的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各类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实践中都离不开品德教育。德国教育家赫尔卫特曾说过:“我不承认德育教育无教育的教学。”他精辟地阐明了无论哪门学科的教学都具有“教育性”。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对学生进行“赏识一成功”教育,是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一个良好途径。例1:王某,男,初一两个学期三大主科考试全班倒数第一。上课不是说话就是睡觉,下课不是惹这个就是逗那个。全班同学对他都很反感,认为他是班级的一大“公害”。这是一个令人十分头疼的学生。有一次我召集全体班干部开会,又谈起了他。我提出了一个令大家出乎意料的问题:你们说王某有什么优点?愣了片刻,有同学发言说他会画画;又有人说他经常帮小个男同学抬饭箱。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关于阅读教育他做了深入研究和大量论述,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100篇文章中,就有38篇是关于阅读教育的论述。他认为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自我教育。培养开发智力。构建智力背景.减轻学业负担。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他的阅读教育思想.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一个人笑容满面地对我说“我来教育教育你”时,我将保持足够的警惕,因为他可能实际上是在说“我来规训规训你”……  相似文献   

9.
“我的工作是教学研究;我的责任是培养优秀教师;我的愿望是振兴一方教育。”这是敖汉旗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李化中老师说的话。他也正用他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他的这一诺言。  相似文献   

10.
不管是单纯的认识“他者教育”的活动,还是以“他者视域”反观“我者教育”的活动,都是认识主体从“他者视域”看待教育的认识活动,比较教育由此形成的知识首先具有“他者视域”的特征.人们在认识“他者教育”进而反观“我者教育”的基础上,试图建构全球教育的过程中建构比较教育的知识,这是对“他者教育”的二次建构.比较教育天生具有跨越不同民族文化的特性,并进一步解读国际教育关系,因而具有解读全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子瑜 《教育文汇》2012,(3):52-52
培养“乖孩子”的教育是可怕的教育 “请好好看看你身边的孩子——他是不是正努力要成为你心中理想的孩子?当孩子在做这样的努力时,他就已经交出‘自我审视’的机会,同时也丧失了他的自信和尊严。”读了台湾学者李雅卿的《乖孩子的伤最重》一书,再反观我们身边的教育现象,我对当下教育几乎无处不在的用条条框框压制孩子的价值观和做法深表忧虑。  相似文献   

12.
借鉴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实施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教育方面,作了十分可贵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精深独到的创造教育思想。他关于创造教育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崇尚创造的精神和献身教育的精神: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动力陶行知先生是毕生崇尚创造,毕生创造不辍的教育家。他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以,创造教育就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他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恶是枯干”的话,引申出他对于创造教育的独到见解。他说:“汗…  相似文献   

13.
淘猫妈 《家长》2009,(4):14-14
如果说宽容是产生创造力的土壤,我还要说,拾“破烂儿”也能培养创造力。我老爸对孩子使用高档贵重的东西并不介意,也绝不会因为这些贵重东西被孩子们弄坏了而大加责备。但老爸的这种教育方法并不是为了培养“小败家子儿”,一方面他对孩子使用高档贵重物品并不严加管束,另一方面他也很热衷于拾“破烂儿”。  相似文献   

14.
唐生智先生这位军界名人,与众不同的是他独具教育兴国之识,热心创办学校。他的夫人霍福光在《忆孟潇》一文中写道,他曾对人说:“万事之本在于人,我寄希望于将来,准备扎扎实实从事教育工作,以培养一批人才挽救国家与百姓。”1923年,他在长沙创办了“厚风学校”;后来,他又在衡阳创办了“慈衡学校”;1937年,他支持家乡创办了“唐氏族学”;特别是1939年,唐生智先生变卖他在青岛、长沙、永州等地的房产,拿出1823.56亩的田租和一个造纸厂的盈利,并争取了张治中、孔祥熙、张发奎、宋希濂、李品仙、冯天柱、刘兴等社会名流和部将门…  相似文献   

15.
王爱娣 《师道》2011,(11):39-41
早在1693年,著名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就明确提出“英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的观点。洛克所提出的培养绅士的教育目的及其教育措施,不仅对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改造传统的旧教育、创办新教育指明了方向,而且他所倡导的注重体育、  相似文献   

16.
脑中记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教育名家,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名家,这么多年我记得的一个人就是苏霍姆林斯基,他17岁投身教育工作,活了52岁,做了27年的校长,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我记得这个人就够我享用一辈子了,学习他的什么呢?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和大爱情怀,学习他的教育教学方法。我们要关注那些善于学习、躬身于教育实践的教育家。校长需要向众多教育名家学习,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17.
“双差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成为教学一线老师的难题,对“双差生”教育的研究也很多,可实施起来并不见得有效,主要原因在于对“双差生”打心里就不喜欢,观念很难改变——他是“双差生”,他很让我头痛,他是我的麻烦.正因如此,观念上的偏见是造成“双差生”教育一直用力不少,见效不大。笔者认为,对“双差生”的教育有五忌,注意并做好这五忌,“双差生”教育必定会取得理想成效。  相似文献   

18.
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从教几年来,我第一次碰到了如此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偏激、自私、多疑、自卑……,他总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却从来都是宽以待己,律以待人,在他身上,我付出了很多心血,虽然收效甚微,但只要看到他有一点点的进步,我就感到已经很安慰了。他就是我的特殊教育对象——小阳,我充分用自己的“三心”:爱心、耐心、宽容心对他实施了“爱心教育”,并且初见成效,现在就将我的一些经历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9.
孔子十分重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成为他理想的人才-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孔子主张“举贤才”,注重“君子”道德方面的修养;他扩大了学习的目的,更注重学生的人格修养,要求学生做“君子儒”。孔子重视的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为重心,“仁”与“礼”的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孔子主张通过“六艺之”的学习,传递修已治人之道,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我们实现“教育人”的教学目标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0.
欧治华 《现代语文》2009,(7):133-135
写作指导是写作教学的核心,如何才能进行恰当有效的写作指导呢?以史鉴今,关注近代学者梁启超的写作教学思想,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实用观”是梁启超科学主义思想启发他对写作教育领域的深刻思索,这在当时是一种极具革新意义的观点。他旗帜鲜明地提出“新民说”,将教育目的规定为培养新民,“教育是教人学做现代人”。他极力反对学校教育“学问不求实用”的做法,高呼:“学而不能应用于世,不论如何勤学,终是纸上的学问,其结果纸仍纸,我仍我,社会仍社会,无一毫用处也。”他主张革除旧弊,视作文为应世之需,要求学生作文“求真求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