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汤山 《声屏世界》2004,(9):22-22
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是新闻发展的方向,也是坚持“三贴近”的具体体现。《南京零距离》自开播并取得巨大的社会反响以来,“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越来越清晰,并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1860新闻眼》《服务到家》《新闻坊》等栏目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贴近受众,并给百姓“话语权”。但在“民生新闻”冲击波的作用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  相似文献   

2.
陆文喜 《新闻前哨》2007,(12):39-41
一、由“独树一帜”到“百花齐放”——民生新闻勃兴之路 民生电视新闻,是目前遍及全国的一种新闻传播热潮,也是电视业界最重视的新闻形式之一。它作为一种全新的节目形式,以其突破性的“民生视角和本色表达”,翻开了中国电视新闻崭新的一页。民生新闻从2002年诞生至今。不过短短四五年时间,但给传媒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和巨大活力,在收视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被喻为电视界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的界定与实践:民生新闻的界定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当下的新闻传播领域,民生新闻正变得炙手可热。但民生新闻的许多问题迄今为止并未达成共识。其中,民生新闻与传统新闻分类学上的社会新闻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似乎一直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笔以为,这个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民生新闻究竟能否构成一个‘严谨的科学命题'”这类核心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民生新闻实践的走向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轫于报纸、滥觞于近年来的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的“民生新闻”,如今正呈现“蓬勃”之势,《民生热线》、《今日一线》、《民生大参考》、《行风热线》、《民生关注》之类的民生新闻栏目可谓层出不穷!各媒体纷纷追求“民生新闻”、群众百姓谈沦关注“民生新闻”、领导赞赏鼓励“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以其一股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关注民生的清新之风、上升之势,迅速占住一些媒体的新闻视角,吸引民众眼球与耳膜,说其正成为一股“民生新闻热”不算为过!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似乎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占领各地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时段:一个接一个以“民生新闻”为口号的栏目登台亮相,在“民生新闻”的收视率神话下,一些“传统新闻”栏目也纷纷改变定位,向“民生新闻”转变。一句话:“民生新闻”热得发烫,几乎成了中国电视新闻的时代标杆和最新形态。  相似文献   

6.
那长春 《新闻知识》2004,(11):31-33
尽管中国的新闻改革在平民化取向上行走了许多年,但对新世纪的中国新闻界来说,“民生新闻”无疑是刚刚出炉的新概念,其流行速度不亚于新闻消息的传播速度。如果把一个理论概念的出笼与成熟比作果实的瓜熟蒂落,那么“民生新闻”这个概念几乎是被民生新闻现象的热浪烤熟的,难免外熟里生,其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诸多课题摆在了学术界和业界面前,双方只有继续对它耐心“烘焙”,方能成熟。  相似文献   

7.
对话理论下的民生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了有关“民生新闻”的三个问题:第一,从“民生新闻”的选题来看,它是“与民沟通”的对话。第二,从“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来看,它又是“得民认同”的对话。文章第三部分提出了“民生新闻”要警防的三个误区:去“政治化”倾向,“粗俗化”倾向和“同质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王青  张务纯 《新闻传播》2007,(11):64-65
时下全国不少地方台都在兴办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如何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的同时,警惕新闻的“庸俗化”倾向,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姜兵 《青年记者》2007,(8):57-57
“民生新闻”近年来大量涌现并广受欢迎。民生新闻不是作为一种新的新闻类型而出现的,它不是时政新闻、社会新闻之外的新的新闻体裁,其报道范围并不仅仅限于社会新闻领域,已拓展至时政、经济:等多个新闻领域。民生新闻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观念而出现的,并已形成为一种思潮,成为一种全新的新闻实践方式,对传统的新闻观念产生了全面的冲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自2002年由于电视界的探索.概念被明确地提出、口号被明确地叫响后,经历了三年多的发展,方兴未艾,各级省市电视台纷纷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甚至于“民生新闻立台”,筹建民生新闻频道,民生新闻的理念也由摸索渐渐走向成熟。本主要探讨自2002年民生新闻理念进入学界的视野以来.在三年发展期间内理论和实践观念的八大转变方向。  相似文献   

11.
怎样认清“公共新闻”的内涵,用公众的眼睛关注国计,以人文的精神关注民生?如何在坚持“民本取向”的前提下,将“民生新闻”提升至“公共新闻”?这是本文探讨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的崛起与现代电视新闻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改革浪潮席卷国内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的崛起在对传统的电视新闻理论及实践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使电视人遭遇空前的彷徨与困惑。本文结合河南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改革实践,全面剖析了“民生新闻”的内涵、特点。以及其对电视新闻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炜 《声屏世界》2007,(12):42-42
现在,城市电视台开办的民生新闻栏目收视率居高不下,是观众喜爱的电视栏目之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绝非偶然,民生新闻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独特之处:把新闻价值定位于普通市民百姓的需求上,让新闻本质回归到“广大群众欲知、未知、应知的事实报道”上。民本的价值取向不仅表现在题材内容上为普通民众着想,同样在形式上民生新闻也极力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组织形式上大胆地突破“我播你看”的基本模式,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和双向交流性,主持人的形象、语言和风格趋于平民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赵向阳 《今传媒》2010,(8):176-178
“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闻术语,起源于报纸。2001年创刊不久的《晶报》打出了“以民生新闻为特色”的宣传口号,第一次将“民生新闻”以新闻形态展示在新闻媒体上。而将“民生新闻”引上高潮的却是电视。  相似文献   

15.
查理 《新闻前哨》2004,(9):34-34
2003年6月以来,《黄石日报》在民生新闻版没立了“社区新闻”专栏,并明确提出将社区新闻作为民生新闻的重点来经营,下大力气搞好社区新闻的报道,为党报进社区、进家庭创造条件。经过一年来的实践,社区新闻在“贴近”二字上下了功夫,受到了广大读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6.
提高民生新闻质量之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贵平 《新闻前哨》2005,(12):40-41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如何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的同时,警惕新闻的“庸俗化”倾向,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突出个性化,规避同质化。 电视民生新闻的同质化主要反映在不同地区的节目类型相似、缺乏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内涵;节目构成、主持风格、采编播手段、节目包装以至节目内容上都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前,“民生新闻”,这一全新的新闻形式受到广泛推崇和欢迎,堪称是全新新闻生力军。“民生新闻”对电视媒体的要求是:要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普通百姓的利益需求出发,用他们的思维视角去思考,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百姓关心、关注的人和事,在积极为首姓排忧解难的同时,反映百姓的生活欲望、情感和意志。我们台的自办节目《市民热线》,目前还只处在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初级阶段,可以说是做好“民生新闻”的一个尝试,已经受到了鹤城市民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的热潮刚刚过去,电视新闻据说已进入到“后民生”时代。这意味着,对于关注中国新闻改革的人们来说,一个新的想象空间又形成了。不过,回过头静下来想想,有些问题还有待澄清。所谓电视民生新闻,从新闻素材、聚焦范围,以及报道方式来看,明明就是社会新闻,明明就是地方性新闻。①为什么从业者却要冠之以“民生新闻”?对民生新闻,尽管有不少批评意见,但整体而言,人们不仅认可了民生新闻的提法,而且对这种新闻类型寄予厚望。李幸认为,肇始于南京地区的民生新闻是“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节目的崛起,是新闻宣传“三贴近”方针最直接、最形象、最生动的体现。尽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民生指的是“人民的生计”(《辞海》),因此,民生新闻就是关注百姓日常生活和人民生计百态的广义社会新闻,也常常被亲切地称作“老百姓自己的新闻”。作为电视民生新闻记,要做好本职工作,当好人民的“服务员”,除了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专业技术,还必须加强自己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20.
避免电视“民生新闻”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猛 《新闻前哨》2005,(11):52-53
当下,在《南京零距离》等成功“民生新闻”电视栏目的影响下,国内一些省市电视台掀起了大办“民生新闻”电视节目的热潮,似乎这是省市电视台在央视媒体、香港媒体对主流新闻和国际新闻统治力加大的情况下,与之对抗,寻找出路的良方。无疑,办“民生新闻”电视节目,立足本地,盘活地方新闻资源,的确是当前省市电视台实现战略突围比较现实的做法,但是,纵观目前“民生新闻”电视节目的现实表现,也存在一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