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林希 《神州学人》2000,(9):30-32
自从搬家以后,我就和儿子约好,不随便进入各自的房间。如果我要进他的房间,需先敲门,反过来一样。我觉得孩子大了,应该尊重他的隐私权。我从不翻孩子的书包,也不查孩子的日记。我相信,他什么话都会对我说的。 儿子也就不乱闯我们的房间。 丈夫就不一样了,他经常冲进儿子的房间检查儿子的功课,稍不满意便“大喊大叫地像打雷”,他不喜欢儿子整天坐在书桌前,他要儿子多到室外去活动。 可惜这里不像Tegel有那么多活动的游乐场,儿子在这儿又还没有朋友,他更喜欢放学后留在Tegel和马提亚斯他们一起踢球。 然而儿子的体育成…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育》2004,(9S):45-45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常常对学生们说:“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英语,享受英语带给我们的快乐。”我与他们一起好之和乐之,引导他们从“学习”英语进入“享受”英语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新的《课程标准》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这一要求。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和学习,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舒辉波 《小学生》2008,(1):20-29
说是幼儿园中班的两个孩子,当然一个是男孩,一个是女孩。早上的时候女孩神情忧戚地对男孩说,爸爸妈妈要移民加拿大了,自己不得不跟爸爸妈妈到加拿大读幼儿园,我就要离开你了,怎么办?男孩也慌了神,他的眉头拧在一起,紧咬着嘴唇发呆。整个上午他们都被这样忧伤的情绪笼罩着,往日,他们总在幼儿园里玩得很开心,可是今天他们仿佛都有些心不在焉。我的朋友留意到了,就走过去问他们,为什么不开心,可不可以告诉老师?两个孩子相互看了对方一眼,一起摇了摇头走开了。  相似文献   

5.
执教多年,我一直把我所任教的班级比作一个"家",这个家里有我们各位任课老师,有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他们的爸爸妈妈和众多亲朋,大家在这个家里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有欢笑,有哭闹,每天都在发生着一个个小故事,在这里,我选择几个和大家一起分享. 家长沙龙 送走了一届毕业生,还沉醉在他们带给我的回忆中,一群活蹦乱跳、天真可爱的孩子又撞入了我的眼帘,一年级的新生,67个孩子,像一群小鸟一样,飞进了我为他们搭建的"家"——一年级五班,我教他们上课怎么做,教他们下课怎样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玩耍……看着他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打心眼儿里喜欢他们,可是,在这其中,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和别人格格不入,显得是那么不和谐.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朵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在数学教学尝试采用快乐教学法。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在数学教学尝试采用快乐教学法。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沉默的孩子:课堂上,他们从不积极回答问题;下课后,他们也很少和别的孩子一起游戏。孩子天性活泼好动,他们的天职是无忧无虑地玩耍、嬉戏。那么,为什么总有一些沉默寡言的孩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的沉默呢?下是对一个沉默儿童的个案调查。其取样之小,不足以说明问题,其分析也未见得科学到位。刊出这篇章的目的,不外乎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广大幼教工作对这类孩子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是“兴趣”。要学生达到“乐学”。必然要使他们有成功感。“求成功”是人类共有的天性,即使是一点一滴的进步,也使小学生感到愉快。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下面是我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儿童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儿童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就有不少孩子不爱阅读,视阅读如同嚼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量的研究结果和无数的事实雄辩地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阅读之初,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儿童自主阅读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兴趣,促进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整体性提高呢?  相似文献   

11.
唐·克德  李荷卿 《家长》2012,(12):22-23
我要用这个小泥人儿教孩子养成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的好品德。在厨房准备午饭的时候,我突然听到两个孩子的争吵声。于是赶忙走过去一探究竟,原来是为了争看一本立体儿童书。今天是星期天,弟弟弟妹临时有事,抽不出身照看孩子,一大早就把他们的女儿莫莉送到我这儿来,让她和我的儿子艾伦一起玩儿。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陶先生说的“解放”就是要为孩子创设条件,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孩子解放了,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么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么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的能力。我们说,创新能力在中学阶段一般是通过动手动脑的结合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故事的妙用     
孩子们在一起玩,总免不了要争吵,用讲故事的方法化解他们的争吵,常可收到很好的效果。有一次,我的孩子和邻居的几个孩子在一起玩,不知道怎么搞的,几个孩子一下子都把兴趣集中在一个玩具上,都想玩,于是就你争我夺起来。在他们争得不可开交时,我走了过去  相似文献   

14.
教学自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常常对学生们说:“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英语,享受英语带给我们的快乐。”我与他们一起好之和乐之,引导他们从“学习”英语进入“享受”英语的境界。多设计教学活动我总喜欢在课内活动上多动脑  相似文献   

15.
王玉 《教书育人》2006,(3):48-49
上学期,我接手了一个刚组建的新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群来自不同学校的孩子,身上的各自习惯渐渐地暴露了出来,而且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做值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很简单的事。可是他们呢,搞的卫生却一天不如一天。显而易见,这是值日态度问题。是值日生缺乏责任心。每天一早,面对教室花着脸的地面和找不到“归宿”的扫把,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们一个个点头称是,可坚持了一天,教室的卫生又是一团糟。人的耐心是有限的,在我劈头盖脸一顿训导之后,终于有了成效。值日生们匆匆忙忙,扫的扫,拖的拖,一个个大献殷勤。但好景总是那么短暂,没过几天,我的训导又成了不痛不痒的“膏药”。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到邻居家串门儿,无意中遇上了几位年轻的父母正在聊各自的孩子。一位母亲说:"我女儿性格太孤僻,进幼儿园都一年了,仍然不合群,常常一个人搂着一堆玩具在一边玩。"另一位母亲说:"你孩子还小,我姑娘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也没见他交几个好朋友。"站在一旁扯着孩子手的爸爸插话说:"他们都是小姑娘,怕羞。我儿子与他姑家孩子,每到一起玩不上几分钟就吵起来。你争我夺的,互不相让。"家长们打开话匣子,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有的说,孩子学习挺好,却轻视那些能力不如自己的同学。有的说,孩子太任性,对老师不尊重,常与老师顶嘴……他们的一言一语都包容着对子女的忧虑和期盼。  相似文献   

17.
徐亚群 《中学教育》2006,(10):40-40
孩子在另外一所学校上学,放学后我去学校接他。顺便到他们学校的教师办公室找一个老师有事情,让孩子和我一起走,孩子不愿意上去。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老师说了不准进办公室。我说,我和你一起上去,爸爸也是老师,你是和爸爸一起去找人有事情的。孩子很是紧张地跟我走上了楼梯。到了楼上办公室不远的地方,孩子紧紧地和我偎依在一起,显得更加紧张了。教师办公室对于学生竟然有这么大的威慑力,我感到很是奇怪。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下午,已到上课时间,却有近20名学生没来。这是怎么回事?我正奇怪,有学生来报:“他们还在校门口看小鸡呢!”我一听,哭笑不得:“小鸡就那么好看,连课都不上了?”“就是好看,还是五颜六色的呢!”学生脱口说。 我安排好班级里的学生,来到校门口。许多学生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一起。我凭借身高优势,挤上前一看:一个个毛茸茸的五颜六色的小鸡,紧紧地挤在一起。有的孩子用手摸着小鸡,有的双手捧着欣赏,而更多的孩子站在一旁一饱眼福。看到这种情景,我悄悄地退了出来。也怪不得这些孩子有如此兴致,他们生活在城市里,的确很少有机会见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英语知识充满好奇心,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  相似文献   

20.
正当他们是7岁的无知孩童时,我牵起了他们稚嫩的小手;当他们成长为13岁的少男少女时,他们挣脱我的手迈向了新的征程。我与那72个孩子在一起的6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72个孩子就像72朵鲜花,他们灿烂的笑脸,时常萦绕在我的心间。现如今,孩子们都已上了初中二年级,我却依然有那么多的牵挂,那么多的不舍,那么多的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