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首先提出了初步判断旅游经济与环境是否协调、是否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指标--旅游环境承栽力,得出定义、特征,进而提出采用旅游环境容量对旅游环境承栽力进行定量研究.通过从经济学角度探讨旅游环境容量,认为它所具有的公共资源属性导致了资源市场配置的失效,从而引发了旅游环境容量超载.为使旅游环境容量资源能够合理配置,建议代理政府行使旅游资源管理职能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资源配置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2.
马边大风顶生态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体系是一个包含自然、生态、社会、化、经济在内的复合系统;本通过对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计算与分析,说明了限制其旅游环境容量的瓶颈因子要素容量,提出了景区的规划、开发、建设与管理必须以确定的旅游环境容量为前提,从而保证马边大风顶生态风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罗瑶 《家教指南》2005,(4):9-15
本文运用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相关理论,结合敦煌莫高窟旅游环境的实际情况,对旅游环境容量的部分量测值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就洞窟环境条件下旅游者个人空间标准、洞窟极限容量值和合理容量值作了初步探讨,并认为洞窟在物理环境下的生态容量值是决定莫高窟旅游环境容量的先决因素.  相似文献   

4.
旅游环境容量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环境容量的超载,会对旅游资源带来严重的破坏,降低旅游环境的质量,影响游客的出游积极性,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合理控制旅游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5.
根据长治市自然环境、污染现状及气象条件等特征,采用A-P值法和多源模式法,对长治市大气环境容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长治市现状大气环境容量和规划环境容量分别为:SO21.199万t/a、1.582万t/a;NO21.633万t/a、2.162万t/a;PM101.530万t/a、2.020万t/a.不同的工业布局、污染源分布以及有无高架源均对环境容量产生影响.因此,应采取污染源削减、合理调整工业结构和优化生产力布局等措施防治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6.
三门峡雪花谷漂流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游道型"景区旅游环境容量指标体系及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以三门峡雪花谷漂流景区为例,计算了其旅游环境容量,并对其2010 年可接待最大游客量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以淇县古灵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利用该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计算的指标体系、公式,得出该景区的日旅游环境容量为3 714人次,同时提出了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旅游环境容量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区域,对该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定量分析,并依据环境容量的量值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洞穴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织金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何在旅游开发中使旅游地的环境系统免遭不可修复的损坏,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喀斯特风景名胜区面临的难题之一.旅游环境容量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之一.目前,我国针对洞穴类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尚属空白.以我国典型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织金洞景区为例,定量研究了该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可知织金洞还可进一步提高旅游开发强度.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当前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保护方法对于旅游目的地承载力保护环节较为薄弱,导致旅游目的地承载力缩减较快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保护方法:测算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确定旅游目的地的单日最大环境容量以及年度最大容量;然后选择物元评估方法,评估旅游地区污染物承载力。根据上述两部分计算结果,构建旅游环境保护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参数调试的方式,完成旅游环境保护;构建实验环节。经实验证实,此方法可对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有效控制,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水体类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计算--以薄山湖风景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薄山湖风景区为例,建立了水体类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计算指标体系,给出了各指标含义和计算公式,在实用上对簿山湖风景区环境容量的计算得出了最适值,并提出了对旅游者数量进行调控的价格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缺乏对资源的系统认识、缺乏对旅游地环境容量的合理评价、缺乏大旅游概念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试结合部分实例,针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采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探求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的途径,提出在旅游资源开发实践中,应树立大旅游观念,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13.
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探讨目前中国旅游景区开发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旅游景区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重点论述了旅游景区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旅游活动对普者黑旅游景区水环境的影响,发现游客接待量以及旅游开发与经营活动是造成水体TP和TN超标的原因。因此提出合理控制景区旅游人数,完善监测和执法体系,强化科技力量以及建设节水防污型村镇四项措施,以保证普者黑湖水体免受旅游污染,使旅游业能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在论证了人类旅游活动的发展、重要意义以及旅游活动特征的基础上,全面地论证了人类旅游活动对自然和人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处理好人地关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环境承载力有关理论出发,提出了一种探索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新方法。实例研究表明该法简单、可行,能够对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旅行社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环境要素对旅游企业的正常经营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旅游企业所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旅游开发会对西部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同时又是一个涉及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较为复杂的问题。西部旅游开发与人文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必须依靠法律手段来解决,完善西部旅游开发与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以南京灵岩山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为例,阐述了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必须以坚持旅游开发为前提,保护景观环境为目标,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的可持续规划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