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颜真卿亦有诗赞"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其中"白瓷""素瓷"指的应是唐代邢窑的白釉瓷。邢窑遗址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随着不断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到目前为止河北省内丘、临城、邢台、高邑四县发现隋、唐、五代、宋金、元等时期窑场遗址约30余处,总面积达300余平方公里。遗址内出土各类瓷器标本万余件,有碗、盘、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7,(10)
正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赞"邢瓷类银""邢瓷类雪";李肇在《国史补》有"内丘白瓷既"的记载;元稹的《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中又有"烘透内丘瓶"的描述……这些都是唐人对邢窑的赞誉与评价,总体给人的印象:邢窑是白瓷的重要产地,白瓷是邢窑的招牌产品。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邢窑开始,一次次发掘成果不断颠覆着人们对邢窑的认知——邢窑不只是白瓷的缔造者,还是许多色釉瓷的故乡。  相似文献   

3.
伍秋鹏 《收藏界》2012,(2):56-58
邢窑是唐代白瓷的代表,以釉色"类银"、"类雪"而著称于世,可与南方越窑烧造的青瓷相媲美。唐代李肇在《国史补》中说:"凡货贿之物,侈于用者不可胜记。丝布为衣,麻布为囊,毡帽为盖,革皮为带,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根据考古调查与发掘资料,邢窑的窑址分布于河北内丘及临城境内,  相似文献   

4.
张佳宏 《收藏界》2013,(6):127-130
上一篇我们介绍了我国唐代最著名的青瓷窑口越窑和白瓷窑口邢窑釉的化学组成,本文将接着介绍我国古代其他著名窑口瓷器釉的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5.
赵希利 《收藏》2009,(9):117-119
邢窑为北方白瓷名窑,始烧于北朝,衰于五代,终于元代,烧造时间大约九百余年。其技术水平在隋代已登峰造极,烧制出具有高透影性能的细白瓷。邢窑白瓷分为粗白瓷、普通白瓷和细白瓷,粗白瓷胎质粗松,胎色泛黄,胎面一般要施化妆土;普通白瓷胎色较白,少用化妆土;细白瓷胎釉的洁白度较高,胎质细腻,釉面光润,不用化妆土。从有关邢窑白瓷的考古发掘来看,邢窑细白瓷多发现于唐长安城的宫殿或寺庙遗址,如大明宫、青龙寺、西明寺等,其中一些白瓷的底部刻有“盈”字款或“翰林”款。近年来,在西安地区的一些唐墓中也出土了刻有“盈”字款的邢窑细白瓷。与细白瓷相比,  相似文献   

6.
王志军 《收藏》2013,(9):130-132
邢窑是唐代著名瓷窑之一,与越窑共同开创了中国古代瓷器"南青北白"之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尽管唐代茶圣陆羽认为"邢不如越",并且这种偏见一直影响到了今天,但我个人认为唐代邢窑瓷器精品丝毫不逊于当时的越窑瓷器。特别是唐代邢  相似文献   

7.
张志忠 《收藏》2014,(8):48-51
邢窑是我国唐代著名瓷窑之一,因烧制的瓷器洁白如雪而蜚声中外。经过河北省各级文物工作者30余年的调查发掘,已初步确认了北朝至元明时期窑址26处。主要分布在河北省高邑县北焦村以南,邢台县西坚固村以北,京港澳高速公路以西,太行山以东的区域内,以内丘县城为中心,包括邢台、内丘、临城和高邑四县一区,分布面积约6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8.
钱汉东 《收藏》2008,(7):55-57
邢窑遗址位于河北省内丘、临城、邢台三地,因窑场当时属邢州而得名。现共发现遗址24处,总面积200多万平方米。笔者曾怀着兴奋之情考察了唐代著名的邢窑遗址,作为寻访中华名窑计划的最后一站。  相似文献   

9.
周文昭 《收藏》2012,(4):46-51
展览名称:千年迷梦——邢窑陶瓷艺术展展览时间:2011年12月20日至2012年3月20日展览地点:北京艺术博物馆说起邢窑,人们眼前浮现的首先是它烧造的白瓷。陆羽曾有"邢窑类银,越瓷类玉""邢窑类雪,越瓷类冰"之语。唐大中初年,有位善调音律的郭道源,"善击瓯,率以越瓯、邢瓯共十二只,旋加减水于其中,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以白瓷、青瓷为击打乐器,声音曼妙。其时,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已形成"南青北白"局面。  相似文献   

10.
王军 《收藏界》2013,(9):65-66
邢窑是唐代北方最著名的白瓷窑场,始烧于北朝,衰于五代,终于元代,烧造时间大约为九百多年,在我国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窑址位于今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是我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此地唐代属邢州,故名。唐人李肇《国补史》中载: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7,(1)
正白瓷的出现可追溯到北朝晚期,但那时白瓷数量少,质量欠佳。到了隋代,白瓷生产迅猛发展,烧造窑场以河南巩义窑与河北邢窑为代表,不仅产品数量增多,且白瓷品质提升,胎质洁白,釉面光润,基本克服了釉色不稳定、胎质不致密的缺陷,显示出高超的烧造工艺水平。下面就以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唐风一脉:巩义窑陶瓷艺术展》和《千年迷梦:邢窑陶瓷艺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8,(12)
正长沙窑是我国唐代一个著名的古瓷窑,上溯初唐,中后渐盛,晚唐鼎峰,五代衰落。窑址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和石渚湖两个地区,依山临江,交通方便。唐代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陶瓷制作也上升到一个更高水平,出现了以南方越窑青瓷、北方邢窑白瓷为代表的两大特色,号称"南青北白"。而地处当时丘陵腹地、经济相对落后的湖南燃起冲天窑火,横空出世了精美的彩瓷——长沙窑。长沙窑为何能与唐代名品"越青"和"邢白"媲美?长沙窑的技工们创造性地在青釉下加绘彩色花纹,冲突了单色釉一统天下的局面,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形成了"南青北白  相似文献   

13.
王志军 《收藏》2013,(5):130-132
邢窑是唐代著名瓷窑之一,与越窑共同开创了中国古代瓷器"南青北白"之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定窑是古代北方著名的窑场,窑址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曲阳县宋代隶属定州,故得名定窑。定窑始烧于唐代,以烧造光素白瓷为主,分精粗两种,精者与邢窑难分伯仲。到宋代定窑工匠改革烧造工艺,始创覆烧法,产量剧增,并以刻花和印花装饰瓷器,遂使定窑名扬天下,北宋早期曾经一度为宫廷进贡,主要品种是盘、碗等日用瓷器。定窑盘、碗多采用覆烧法,口沿露胎没有釉,俗称"芒口",使用时不尽如人意,需要另镶金、银、铜口。故  相似文献   

15.
德化县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脉,拥有丰富的森林、水力资源和优质的高岭土,为瓷器生产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印纹陶的制作,至唐末五代中原先民大批南迁,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制陶技术。宋元时期德化瓷业已初具规模,这时期德化窑的青白瓷、白瓷在国内外市场上以物美价  相似文献   

16.
林亦秋 《收藏》2008,(1):49-51
1998年,印尼爪哇海峡勿里洞水域发现了一艘触礁沉没的唐代船只,在沉船附近有巨大的黑礁石,沉船便被称为“黑石号”。沉船上发现中国唐代出产的瓷器、金银器及铡镜等共6万多件。瓷器包括5万多件湖南长沙窑器,几百件越窑、邢窑器和白釉绿彩器物。“黑石号”成是从扬州出航,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20,(8)
正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由西安市文物局、深圳市文物局、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主办,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与深圳望野博物馆联合承办的"雪落长安——唐代的白瓷"特展在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展出。深圳望野博物馆提交展品42件/组唐代白瓷,分为带铭款、类金银器、茶具、酒水器、文房用具、宗教用具及其他生活用器7个板块,系统展示了唐代白瓷的如银类雪与素雅华美。此展中很多展品难得一见,本文择取部分代表性器物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8.
陈康 《集邮博览》2013,(4):26-28
千年前唐代诗人陆龟蒙看到越窑青瓷,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来形容它奇幻绝妙的色彩,青瓷开创了瓷器的时代。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是对世界文明极大的贡献,他们将土与火的结合,生产出完美的艺术品和最实用的生活用品,这就是瓷器。说到瓷器,现在人们最热衷的是:元青花、明成化、清三代,但过去人们所推崇的是越窑、邢窑、南青北白。翻  相似文献   

19.
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德化瓷业始于唐,烧造青瓷;宋元时瓷业兴盛,以烧制青白瓷为主;明代创烧成功的象牙白瓷,如脂似玉,号称"中国白",瓷器神仙人物造像,更是享有"东方艺术明珠"的声誉;清代时大量生产青花瓷,将窑业推向全盛。德化青花瓷,以往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7,(6)
正河津古代烧瓷一事,在20世纪80年代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日本美乃美出版发行的日文版《山西陶瓷》一书中载有"河津唐代出白瓷、黑瓷",这里所指的河津烧瓷,仅指北午芹窑。在今天看来这一表述似有疑问,唐代的北午芹并不能确认已经烧造瓷器。十多年前笔者调查北午芹时发现古垛也有古代窑场,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