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觉得你学习好,就把自己当成‘夜郎’了.夜郎自大,谁佩服你?”这是笔者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其实,“夜郎”是“国”不是“人”,这句话中,错把“国”当成“人”了. “夜郎自大”是个成语.汉代班固的《汉书·西南夷传》:“滇王与汉使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相似文献   

2.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里记述了一个杉骨峰阻击战中端着刺刀连风带火扑向敌人而英勇牺牲的志愿军战士李玉安。时过40年,老作家万没想到,这位“烈士”居然出现在他面前。作家的“误笔”是怎样造成的呢?原来,李玉安扑向敌人后,从敌人的尸堆中找到一支卡宾  相似文献   

3.
读《星期天》5月4口一版,有一则“更正”,为了引人注目,黑底“白”字.是力更正上一期一篇稿件中两个字误。为了两个也许并不十分重要的字误而在一版位置加以更正,足见编者对报纸和读者认真负责的精神。何以有此感想?笔者常看报纸,发现有的报纸长期未见“更正”,并非报纸无错。有家报纸,将“半坡饭店”误为“半破饭店”,“土”、“石”之误,“坡”、“破”之差,意思何其远矣!不仅应予更  相似文献   

4.
从﹃骄阳似火空中流﹄说开去王钟伦诗人流沙河在《华西都市报》著文《“流火”说星空》,指出一些“诗人作家”,将《诗经·七月》中“七月流火”,当成“骄阳似‘火’在空中‘流’”加以引用,不知“火”是“一颗恒星之古名也”,“流火”指此星逐夜西落,如水就下,暗示...  相似文献   

5.
“人物语言”是新闻写作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写作的表达效果。笔者在日常阅报和写作教学中搜集到一些“误例”,并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6.
《大观周刊》2010,(39):15-15
近日,才女作家安意如来昆与读者进行现场交流,并表示她早就把云南当成了“第二故乡”,并打算以后到云南定居、养老,此行她将以“回乡者”的身份来昆明。安意如还坦言自己很期待成为一个云南人,她在丽江已经买了房子,以后会经常回云南来。  相似文献   

7.
蓝·篮·兰     
报刊上常常见到“兰球”、“兰天”等不规范的写法。这主要是对“蓝、篮、兰”三字的用法搞不清,误“篮、蓝”可以简化为“兰”。“蓝”是颜色的一种。“兰”是“蘭”的简化字,是“兰花”的“兰”。“蓝蓝的天”中的“蓝”,“青出于蓝胜于蓝”中的“蓝”都是指颜色,应该用“蓝”,而不能用“兰”。把“篮球”写成“兰球”,把“菜篮子”写成“菜兰子”,这是把“兰”错当成“篮”的简化字。因此,必须弄清“蓝、篮、兰”三字的各自用法。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撰《<宋史人名索引>校误》,刊于《图书馆杂志》2002年第9期。今再摭拾该索引的一些失误,共计33条,分为五类如下。 1 册数、页数之误①廖刚 35/422/12607(第一册P6)。按:“35”误,应为“36”。②高衎 1/33/633(第一册P12)。按:“1”误,应为“3”。  相似文献   

9.
“真可怕。一个人言不由衷,只为‘美好理想’而发言……我发誓,再也不会应当局要求发言了。”1980年3月18日,塔可夫斯基在日记中记载了参加全苏电影工作者会议的感受。他在会上引用了恩格斯的话:“作家越是隐藏自己的观点,就越有利于艺术创作。”台下闻之嘘声四起,让他感到自己被当成了“煽动者”。  相似文献   

10.
去年开始,笔者长做夜班,其中一项工作是协助总编审阅大样。在审样过程中,笔者对常见的“小错误”作了一些记录,并认为从精品意识出发,有必要作些分析归类总结,防止一错再错。 下面是我的一些札记: ×月×日 何来“村长”? 将“村民委员会主任”误称为“村长”的错误可谓屡见不鲜。 今天一则记者稿子又把“村主任”叫做“村  相似文献   

11.
抓报纸差错,是总编辑份内的事。把差错当成“事故”来看待为什么把差错当成事故来看待?这得从差错的普遍性、顽固性和破坏性说起。所谓普遍性,就是差错和所有的报纸都发生联系。笔者收集了上千份有差错的报纸,其中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所谓差错的顽固性,就是年年讲,年年有,常抓“不断”。破坏性差错,虽然不是每家报社都有,可一旦  相似文献   

12.
当前虚假新闻的表现 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公布和查处的若干虚假新闻案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一是捕风捉影的失实报道.把小道消息当做新闻来报道,把内部的计划、设想当成现实新闻来报道,这是当前假新闻比较典型的一种表现. 二是凭空编造的虚假报道.有的记者变成了“作家”,虚构事实、编造故事;有的记者编造采访行为,没采访就写访谈.这种造假手法最恶劣,数量虽然不多,但影响极坏.如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纸馅包子”假新闻,就是一条典型的记者自编自导的假新闻.  相似文献   

13.
在书籍报刊上,笔者经常看到一个令人费解的“新名词”——“膺(yīng)品”。经过一番琢磨并向人向工具书请教,才知道为“赝(yàn)品”之误。然而,“膺品”却一直在报刊书籍上“逍遥法外”,甚至有吞  相似文献   

14.
两种"硬伤"     
初版图书中“硬伤”太多 ,差错率居高不下 ,已经成为众多出版单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了。那么 ,什么是“硬伤”呢 ?我在《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海》、《古今汉语实用词典》、《实用出版词典》等常用辞书中均未找到这一条目。有出版家云 :“此乃出版界之行话 ,意谓确凿无疑、无从辩解之差错也。”姑妄以此为释义 ,则可认定 ,那些“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差错 ,诸如“蓝色”误为“兰色”、“鸵鸟”误为“驼鸟”、“乾隆”误为“干隆”、“宣泄”误为“渲泄”、“km”误为“KM”、“pH”误为“PH”、“30 0K”误为…  相似文献   

15.
《新闻爱好者》2005,(6):49-49
据人民日报4月25日报道: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在创刊10周年之际,公布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见下表,括号内为正确的字)。这100个别字都是10年来出错频率最高的。据专家统计,若将这100个常见的别字纠正过来,现在出版物上的别字总量将减少一半以上。表中所列100个别字,大致可分为五种情况:一是读音相同相近,如“食不果腹”误为“食不裹腹”,“粗犷”误为“粗旷”;二是字形相似,如“气概”误为“气慨”,“辐射”误为“幅射”;三是意义混淆,如“凑合”误为“凑和”,“针砭”误为“针贬”;四是不明典故,如…  相似文献   

16.
庄一拂先生编著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以下简称《庄目》),因资料搜罗较为完备,常为治曲者称道。然以个人之力寓目曲海,终不免罅隙存焉。笔者在编撰《古代戏曲总目》、《古代戏曲总目提要》、《明代传奇要录》等著作时,曾剔出《庄目》“本事漏考”、“误标作者”、“一目多出”、“本事误注”、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2002,(5)
加入WTO后,我国在一些重要领域保留了期限不等的过渡期。新闻出版业在出版物的分销服务和印刷市场的准入方面就有一年、三年、五年不等的过渡期。暂时保留过渡期,为新闻出版业与国际市场接轨争取了时间。报刊同仁本应充分利用WTO各成员方通行并认可的这一国际惯例,争分夺秒地做好应对的各项准备工作,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同志却并不这样看,他们误把“过渡期”当成了“保护期”,以为有了这种“保护”就可以高枕无忧,平安过“关”;有的办报观念滞后,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的那一套运作方式,甚至  相似文献   

18.
一、电子邮件发送中的问题 1.收件人的邮件地址错误:由于电子邮件地址是由英文、数字、字符等组成的,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把英文、数字、字符看错或在电脑上敲错,如将下划线当成连接符,如把邮件地址: a_b@21cn.com当成了 a— b@21cn.com;或把“。”当成“·”,如把邮件地址: ab@21cn.com当成了 ab@123。 com;或把英文的“ O”当成阿拉伯数字中的“ 0”,如邮件地址 abo@21cn.com变成了 ab0@21cn.com等等。解决的方法就是要保证收件人的电子邮件地址正确无误,尤其是在抄写报刊杂志上的一些电子邮件地址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是英文还是…  相似文献   

19.
“在人们的冷眼中,在诽谤和辱骂声中,在个人身心的极度失落中,那个颇有名气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猎艳高手——庄之蝶,忧郁地走向河边。”他期望寻求一片宁静。在河边,他发现了一个佝偻着的人的背影。起初他把他当成了一块圆石,随后他才认清那是个年轻人,待他走近时,才发现那个人原来正在为排解性欲而“自娱”。 这是近一段时间风靡中国的小说——《废都》中的一幕场景。然而,庄之蝶,这个中国当代“第一大”畅销  相似文献   

20.
结缘新闻     
儿时,我有一个梦———想当作家。长大稍省人世,方知那梦难圆。但聊以自慰的是虽未当成作家,一生却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二十年前,我在四川石油局成都输气队当一名仪表工,其时,四川石油报举办了一期通讯员培训班,我荣幸地成为学员之一。在那里,我知道了什么叫“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