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霞 《阅读》2010,(5):17-19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夹竹桃》就是其中的一篇。《夹竹桃》文质兼美,描写了万紫干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雁子是最近在德阳散文界较活跃的女作者,她的新书《灵魂的维度》值得关注。真正好的散文作者善于把自己的灵魂融入文字的灵魂,创造出精彩绝伦的意境,将个体灵魂羽化成文字的魂灵,涅槃闪光。这就是散文的魂灵!雁子作品在这方面从情感的表述、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蒋大海的散文诗集《放飞心灵》则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视野广阔,想象丰富。  相似文献   

3.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郭枫的抒情散文<空山鸟语>记叙了自己在远离尘嚣的空山里聆听鸟鸣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由、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表达了作者浓郁的思乡念国之情.作者把写景、抒情、议论熔于一炉,表达出的意境之美、语言之美、结构之美,令人久久回味.<空山鸟语>在艺术上充分表现了郭枫散文的结构严谨、抒情真挚、语言生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膝王阁序》是一篇很有名的序文.大古文家韩愈在他的《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及得三王所为序屈、赋、记等,壮其文辞”.这里“三王”之一,就指王勃,“序”是指《膝王阁序》.可见膝王阁能在江南诸多“临观之美”中独为第一,是因为有文辞壮其名.楼阁虽美,不过百年,无后人修聋,将不复存在,文章之美,却可传诵千古,《滕王阁序》就是这样的美文.美在其文,辞藻华丽,音律铿锵;美在其质,遭挫折而思进取,逢坎坷却能乐观.可谓尽善尽美,中国人特殊的审美人生,化作了作者胸中的自然之美,人事之美,命途之美.先说作者胸中的自然之美.《滕王阁序》写作之时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已是深秋季节,自然风景特征既有天高气清之明朗,更有草木凋零之萧瑟.所以自宋玉《九辩》出,悲秋便成为无数诗歌的主题.文中这样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相似文献   

5.
《草原》杂志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省级汉文学刊,刊载多种文学作品,其中散文占有重要比例。本文通过对2015年度《草原》刊载散文作品中涉及自然生态内容的归类与整理,从自然野性生命的审美对话、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对自然环境的生态关怀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求这些散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审美追求,剖析文章背后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6.
翻译作为一门语言文字艺术,与美有着不解之缘,翻译美学是美学与翻译的结合,是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翻译过程中力图保持原文语言之美,尤其是意美,音美,形美,尽量接近其神韵,重构其意境为译者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结合前人《桃花源记》之不同译文,本文作者再次翻译《桃花源记》,并分析翻译中的美学特质,解析翻译之美。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陈章武坚持把阅读、思考与写作,视为自己的一种生命方式,深入宏扬人文精神,执着探寻文化血脉。在大江南北,祖国上下唱响一曲曲美的赞歌!章武的散文,最令人欣赏的是构思美。构思美是作者在文章的立意、章法、结构、风韵等各个方面总体显现出来的美感。构思之美妙,似乎还与提炼开掘的独特角度有关。章武面对自然景物常常是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来进行生命感悟。章武散文的构思体现的是一种大美。章武的散文较少抒发个人生活细微的感悟,较少咏叹一己恩怨,更多地是从文化、思想、历史与哲学的角度去探讨更为广阔的命题。散文的构思美实际上就是作家心灵美在文章中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8.
钟锦的《词学抉微》把词体美感特质作为词学研究的核心对象,以康德哲学作为基准,融会其他哲学之后,确定了一个关于美感研究的基础,认为“士大夫们在小词中迷恋的并不是言志载道不予许诺的色情魅力,而是言志载道不能给予的作为完全自由愉悦的超越性美感”。他以先验研究作为基础,尝试从关感的基本心灵机能出发对词体美感特质进行剖析,认为词体表现的是超越性的美感,在词中则具体表现为艺术关、自然美和德善之美,其中德善之美是《词学抉微》在词学上最重要的创获。作者不仅区分了“益善之美”和“德善之美”,在叶嘉莹先生“弱德之美”的基础上提出了“德善之美”,并且重新解读了“诗言志”的内涵,认为词上接了先秦儒家的诗教传统。  相似文献   

9.
戴名世存世的文章,以史论、传记、游记、书序为主。这些文章,一方面体现了作者著史立说理想追求,带有一定的史家意识与学人特色;另一方面,亦不乏个人情感的抒发,具有强烈的感性倾向和个性色彩。这一特色,体现了清初散文创作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的相互影响。《南山集》案后,散文创作的学术化倾向加强,而文人风骨尽失。以此案为标志,清代散文创作日远离明代轨迹,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0.
《南华雪心编》是评点《庄子》散文的集大成之作,该书深入庄子的内心世界,不仅是对庄子人格美的多角度闪亮绽放,同时又是一次《庄子》散文艺术美的华丽亮相。综观《南华雪心编》一书,刘凤苞将《庄子》散文的文境意境的主要特点概括为:洸洋恣肆、虚空缥缈、以文为戏。  相似文献   

11.
广西作家徐治平的散文新著《旅人的凝望》(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堪称人与江山对话之天然结晶,是一篇篇流光溢彩,风格独异的游记散文作品。《旅人的凝望》因为荟萃了作家完成于最近五年的七十五篇精品佳作,所以庶几可视为其这方面艺术成就的集中代表。 游记,顾名思义是关于旅游的笔记。在通常情况下,它是作者“瞻万物而思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结果,这样一种内在的文本生成缘由,决定了游记一体可能有多种审美特征,但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则应当是审美主客体的相互引发、撞击、交融与升华。《旅人的凝望》在…  相似文献   

12.
李玲  郭聪 《职大学报》2013,(6):40-42
冰心散文《六一姊》采用当下的"我"及儿时的"我"两种外视角,以回忆的方式,叙述了童年女伴六一姊的故事。在细腻、温情的笔触下,叙述者、隐含作者塑造了温柔贤良的传统女性的美好形象,饱含对封建礼教残害之下的女性生存之思。通过此类女性人格的构建,隐含作者以爱与赞美的方式守护了她们的本真存在,用人性美与人道温情捍卫了女性主体性,并以这种温情完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现代思想启蒙。  相似文献   

13.
台湾当代散文是中国当代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台湾读者心目中占有文学的正统地位。台湾当代散文的发展经历了承传时期、革新时期、多元时期三个阶段。它最主要的题材有五类:一是眷恋乡土,抒写乡愁;二是品味生活,感悟人生;三是描写人类之爱,讴歌人情之美;四是描绘自然美景,关注生态环境;五是弘扬民族文化,赞颂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除了文章,我对郭保林还一无所知.好在我面对的是他的散文——赫然一大卷35万多字的抒情散文,而不是诗歌和小说.这便使我更为容易找到解读他的人性人格的便捷途径.新时期以来,尽管人们费尽心机地想给散文作出确切定义的试图都未获圆满结果,但我仍一厢情愿地认为,散文是作家以现实手段寻找自我的最有效途径.虽然,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但诗歌、小说中的情感,往往被独特独立的文本形式所俘获,甚至被趋入本意非常不情愿的旅途,比如,因为小说人物、情节的隔离效应,可能会使作家自我消解;诗歌因为直觉、理念或梦呓般的语象丛林可能会使作家自我扭曲.那么,人们最终选择散文传达个体生命的体验,达成情感心灵的直白,就成为必然.确实,读了半辈子小说,我们真正认识巴金,是他的《随想录》,而非《家》、《春》、《秋》;认识孙犁,是他的《老荒集》,而非《铁木前传》、《风云初记》;《围城》可以告诉我们钱钟书的国学功底,而杨绛的《干校六记》才昭示他蔼然仁者之光.同理,如果不是读了散文,我肯定无法比较卢梭和蒙田人格的高下,不会明白弗兰西斯·培根内心世界何以有那么多的哲学悖论.当《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之类,过多地炫耀了莫扎特笑容可掬和清平明静的面貌时,我就产生了一种通过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的诗体散文中,从鲁迅的《野草》,到何其芳的《画梦录》,再到杨朔的散文,形成了一个"三级跳"。杨朔拿散文当诗写,有成就也有明显的不足;何其芳高张独语体散文的旗帜,刻意追求散文艺术的革新, 功不可没;而鲁迅,视《野草》为生命的一部分,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散文诗。以思想艺术的震撼力论,《野草》是极品,《画梦录》是上品,杨朔散文是中品。其中成败的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6.
散文依靠意境来感读者,意境是散文的艺术表现形态;意境,体现的是客体之景与主体之情的相互渗透,彼此辉映,透露的是作者的心智与情思.散文必须达到情与景,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才会产生强大的艺术魅力;中学语文教材中散文的意境创设常见的方法主要有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和借景移情等.  相似文献   

17.
川 端康成虽然不是美学家 ,但他却是一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热情地追求美、执着地展示美的作家。当我们走入川端的文学世界 ,就会感到美的韵味、美的情调、美的画面、美的形象仿佛春风一般扑面而来。川端康成在《我在美丽的日本》、《不灭的美》、《日本文学之美》、《日本美之展示》等一组富有美学意蕴的文章中 ,通过剖析日本古典物语名著和歌俳句 ,深入探索日本民族的艺术观和日本文学之特征 ,行文中透视出了作者的人生观和美学观。川端康成十分欣赏泰戈尔访问日本时关于“民族的义务”发表的见解 ,他在《美的存在与发现》一文中引用了泰戈…  相似文献   

18.
何亚涛 《阅读》2014,(23):18-20
<正>阅读导引苏雪林(1897—1999),安徽省太平县人,生于浙江瑞安。苏雪林女士是散文大师,70多年前,叶圣陶就将她的《扁豆》编入《高小国文》课本。诵读《扁豆》,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活的情趣及其对大自然的热爱,还可以感受到造物者的伟大与劳动的可贵。  相似文献   

19.
冯岩三部散文作品《西部之恋》、《小城之恋》和《印象西部》,内容可分为十二类,有七大突出特点;艺术上具有类型多样,文学性强,引用生色三大特色。因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鲁迅指出《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既有鲜明的主导性格,同时,作者又从不同的侧面对人物性格加以刻画。褒中有贬,贬中有褒,褒贬结合。对于肯定人物,以及作为主线,但对其性格缺陷,亦不加以掩饰;对于否定人物,则以贬为主,但也善于挖掘恶中之美。他们带给读者以极大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